<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不少教师感受到了压力。因为“双减”减的是负担,增加的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本领。这就要求减负的同时,不减教学质量,还要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当“双减”遇到了疫情,对于教师来说,又是更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3月18日疫情反扑,线下教学工作不得不再次按下暂停键,转为线上教学。随即,我校冯校长对线上教学工作做了周密部署。特别强调:教师上课讲授时间不超过30分钟,认真备好每节课,课件设计要紧扣知识点,重难点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就是命令,“双减”各项政策的落实更不能打折扣。在疫情和“双减”的双重压力下,许多教师进入了超负荷教育的节奏中。一位老师用一句话道出了当下的状态:“线上教学仅两周,做核酸六次,云端培训三次,召开家长会两次,集体会议两次,精心备课每天,批改作业每天,个别谈话若干。”在这种超负荷的节奏中,教育“内卷”现象持续升温。压力大,情绪差,许多教师的心理呈现出了亚健康状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减”之下,疫情来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缓解压力、调适不良情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招一:更新环境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家隔离进行教学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教师易躁易怒。此时可以尝试着变换一下环境,如室内养花,想象美好事物,达到调适心情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招二:顺其自然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遇到实在不想做或者进行不下去的事情怎么办?顺其自然,暂时放下。在适当的情况下,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说便说;劳逸结合,想休息便休息;自我发泄,想娱乐便娱乐。可以追求卓越,但不要逼迫自己追求十全十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招三:音乐缓解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心情,因此,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招四:习惯养成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如在家要穿戴整齐,保持正常的工作作息时间,让自己处于良好的日常生活、工作循环状态;或者适度体育运动,缓解疲劳,消耗负面情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招五:时间遗忘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当下的压力牵制住自己,保持愉悦心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妙招六:悦纳肯定法</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肯定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或正在从事的工作,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在教育工作岗位,难免有压力。有压力就要懂得释放压力,学会心理调适。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