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院士”吴天一——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忆初心•耀党旗”宣讲团开展第二期进校园宣讲活动

职校党支部

<p class="ql-block">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精神,加强学校德育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凝聚学生励志成才的动力,激发学生奋发自强、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全校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持续推动“一心四全八阵地+弘扬工匠精神”思政教育工作,4月20日,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党支部“忆初心•耀党旗”宣讲团开展了第二期进校园宣讲活动。</p> 宣讲人简介 <p class="ql-block">  来自21秋计算机班的马旭华,思想上进,诚实守信,尊敬老师,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爱护班集体,勇于为班级争光。学习上能刻苦钻研,成绩良好,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学生,深受师生喜爱的学生。</p> 聆听现场 <p class="ql-block">  聆听“他”的故事、致敬“他”的力量!</p> 宣讲主题 <p class="ql-block">  世界屋脊上,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带领医学团队,常年跋涉在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天路。50多年来,他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深深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群众心中。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专家。他站上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p> <p class="ql-block">  向他学习,向他致敬,既为华夏人,当有华夏魂,我们以笔为剑,去劈开拦路的荆棘;我们以梦为马,去闯荡精彩的世界。他们的事迹,将永远印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彪炳史册;我们的坚持,将永远被世人铭记,万古流芳。</p>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中央决定授予马毛姐等29位同志“七一勋章”,卫生健康系统辛育龄、吴天一同志位列其中。他们身上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p> 一个愿望 <p class="ql-block">  20世纪30年代,吴天一出生在新疆伊犁一个塔吉克族知识分子家庭。他9岁随父母去南京读书。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在南京,吴天一顺利通过征兵体检,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p><p class="ql-block"> “别看我个子小,但体质好。我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参军报国。”吴天一说。由于文化功底良好,一入伍他便被分配至中国医科大学培养。6年的理论培训结束后,抗美援朝已经签订停战协议。“但当时部队还没撤回,我就强烈要求去前线。”</p><p class="ql-block"> 1957年,吴天一与夫人一起,换上志愿军的服装,来到位于平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在那里,因为防治疫情得力,他获得第一个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1958年随部队回撤到青海后,为响应当时“大练兵”号召,吴天一被分配至某骑兵连。“我要当一名普通兵。”吴天一说,在骑兵连他获得了“五好战士”荣誉,为他之后常年在高原“骑马问诊”打下了基础。</p> 一个决定 <p class="ql-block">  20世纪50年代末,大批青年怀着梦想,来到青海建设高原。意想不到的是,许多初到青海的内地建设者很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心慌、胸闷、头痛欲裂……由于缺乏高原病基本知识,很多高原病被当作普通肺炎、肺充血症治疗,许多建设者相继病倒甚至献出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吴天一说,当时高原病在我国医学研究领域尚属空白,国内对它认识不清,国际高原医学领域只有外国人说话。“我要攻克高原病”,这一决定让他接下来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高原医学研究。</p><p class="ql-block"> “青藏高原缺氧、低压的恶劣环境,阻碍了人们开发高原的步伐,也威胁着这里居民和官兵的健康和安全,必须找出高原病的致病原因并不断研究下去。”吴天一开始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保障高原人民的生命和健康。</p> 一个标准 <p class="ql-block">  1978年,吴天一与同事共同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高原医学研究所。为尽快全面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1979年至1992年,吴天一主持了历时10余年、覆盖10万人的高原病大调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问哪里海拔最高?”吴天一说,高原医学研究必须要去高、偏、远的地方,不落下一户一人,才能准确掌握疾病分布和患病因素。</p><p class="ql-block"> “到牧区下乡,帐房一支,仪器一架,发动机一响,牧民们以为是电影放映队来了。”吴天一克服头痛、胸闷、失眠、腹泻和呕吐等高原反应,骑着马,赶着驮满仪器的牦牛,深入牧区的帐篷做高原病普查。饿了吃点牧民的青稞糌粑或自带的干粮,晚上同牧民一起睡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帐篷里,深夜点着酥油灯整理数据资料……</p><p class="ql-block"> 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精通汉语、塔吉克语、英语、俄语的吴天一,又学会了藏语。几十年的科研工作,他走遍了青藏高原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数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p><p class="ql-block"> 吴天一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医学方面做了系统研究。他提出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作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于2005年在国际上统一应用,为高原病的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p> 一条铁路 <p class="ql-block">  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峻考验,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也对高原医学提出了新挑战。</p><p class="ql-block"> 青藏铁路建设5年中,作为原铁道部高原医学专家组组长,吴天一带头制定出一系列劳动保护和高原病防治措施,建立了全面科学的卫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将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写入科普手册,送到每个筑路工人手中。</p><p class="ql-block"> “青藏铁路沿线80%的地方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在这里吸进来的氧气只有海平面地区吸氧量的一半。”吴天一说。</p><p class="ql-block"> 他亲自带领科研医疗队上山指导工作,研究开发以藏药为主的红景天等致适应剂,提出“三高三低”急救措施,使急性高原病发病率由青藏公路建设初期的9.8%降至1%以下。</p><p class="ql-block"> 吴天一的研究不但保障了青藏铁路的顺利建设,而且创造了14万劳动大军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工作4年、无一例因急性高原病死亡的世界医学奇迹。</p> 一场地震 <p class="ql-block">  “我既是医生又是党员,还是最懂高原病的人,我必须去!”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彻夜未眠,主动请缨,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连夜带领医疗队奔赴灾区。</p><p class="ql-block"> 到达灾区后,他日夜奋战在救灾一线。白天,往返奔波于各大救援点,指导并参与高原肺水肿病人的抢救;夜间,辗转各医疗队讲解高原病防治救援知识,尽全力拯救群众生命、保障人民健康。他还发挥懂藏语的优势,为受灾群众讲解知识、疏导心理。</p><p class="ql-block"> “这是世界最高海拔地区的地震,我们要以共产党人的精神战胜高原地震灾害。”吴天一说。震后,他主持召开了多个会议,进一步总结玉树地震救援经验,并面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抢救急性高原病的成功经验。</p> 一生追求 <p class="ql-block">  全身14处骨折,双眼白内障,耳朵鼓膜被击穿……吴天一身体饱受病痛折磨,但他仍深深迷恋着这片土地,扎根高原从医50多年,默默守护着青藏高原的万千生命。</p><p class="ql-block"> 吴天一在下乡途中曾经历过多次车祸。最严重的一次他多处肋骨骨折、髌骨粉碎性骨折、胫腓骨骨折。至今,他腿部还有一根十几厘米长的钢板。</p><p class="ql-block"> 高原长期的紫外线辐射让吴天一的双眼患上严重的白内障。术后,他没有休息片刻,立即投入到实验中。左眼工作,右眼就戴着眼罩休息;累了,再把眼罩换到左眼上……</p><p class="ql-block"> 在进行高低压实验氧舱模拟实验中,吴天一主动承担第一次实验的风险,毫不犹豫地进入了舱体。由于缺乏经验,舱内气压迅速下降,他的鼓膜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但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p><p class="ql-block"> 吴天一在卫生健康领域奋战一辈子,获得无数荣誉。“青藏高原是我科学研究的根,是我生命的根,高原医学研究是我一生的追求。‘七一勋章’是党内最高荣誉,是荣誉也是考验。未来我要带好团队培养好接班人,为保障高原人民和官兵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们面对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自己,对生活,对未来。</p> 主题班会学榜样 <p class="ql-block">  为更好地落实学校德育思政工作实效,发挥班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各班级组织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各班主任以吴天一的感人事迹为契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吴天一,感受榜样的力量,接受心灵的洗礼。学习完人物事迹之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受,表示要学习他们身上无私奉献、勇于超越、百折不挠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不负韶华,砥砺前行。</p> 党员心得践初心 <p class="ql-block">  全体党员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坚信要学会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勉励自己,激发前进的动力,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时代赋予我们的挑战;以先进典型为引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把初心使命融入日常、融入经常,扛起时代责任、彰显党员本色,共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一阙凡人英雄的颂歌,感动中国,感恩你我,春风化雨,日月生辉。每一个追梦的身影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浇灌出未来,生命不息而又激情不灭,让我们在每一份感动感恩中把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奏响出共同奋斗最强音。</p>

天一

高原病

高原

医学

青藏高原

初心

感动

思政

牧民

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