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故乡往事:梅江河带我回家(1967年)

思语革言

<p class="ql-block">我母亲和她的姐姐及几个兄弟都生活在郑州,逢年过节大家都要聚一聚,彼此关心、相互问候。杯觥交错间,常常聊家乡、忆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一次,二舅讲起他年轻时沿着河流找到家的故事,非常打动我。特别是二舅拄着树枝往家奔的场景,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动之余我也很纳闷,二舅他干嘛去了?怎么会跑得离家那么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私信了二舅,这才揭开了那段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一段往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1967年的9月,阿公阿婆(即我的外公外婆,当时在郑州已经居住了十年)为了躲避动乱,请了病假,全家暂回老家梅县居住,只留下二舅在郑州上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的红卫兵搞串联、闹革命,很厉害,他们到各地坐火车都不要钱,只要上了火车,就可以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的热情,使得二舅和其他同学扒上了南下的火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广州,二舅除了去中山大学进行革命活动,还顺道看望了广州的亲戚可升堂哥。在准备回郑州的前一晚,可升哥劝二舅:既然已经到了广州,何不回老家梅县看一看,毕竟离开已经十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舅十岁时离开梅县,他对那里的印象,主要来自我阿公的描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公对老家的感情非常深厚,经常给孩子们讲起老家门前的潺潺小溪、青青稻禾、袅袅炊烟、青山绿水。他对老家的这份热爱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对老家的眷恋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当时的郑州,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空气干燥,绿化不好,也没有像样的建筑,这更让二舅他们对老家的山山水水心生向往。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久别的故乡,去闻一闻家乡土地的清新气息,去听一听枕边小河流淌的美妙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机会终于来了,二舅决定前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扒火车不要钱,可是回老家坐长途车还是要钱的。在可升哥的帮助下,二舅买到了回梅县的车票。另外,他把可升哥给的十元钱,让给返回郑州的同学用,自己带着零钱,登上了回老家的长途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上望着绿树成荫的街道、郁郁葱葱的远山、清澈见底的河水,二舅的心情格外舒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看似那么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途停车,二舅留够下一次转车的钱,美美地吃了一顿饭。想到马上就要见到父母,特意跑到河里洗了洗澡,准备以干净的面貌出现在父母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谁知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一天的路程却变成了两天。大概下午6点钟的样子,车在灯塔镇停了下来,第二天才继续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了二舅的用钱部署,因为此时需要找旅馆住,住一晚0.70元。他数了数口袋里的钱,加起来仅有0.69元,而这钱还是留着转车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保住它,二舅决定不住旅馆,到汽车站睡一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不巧,晚上十点左右,车站清场。值班人员发现了卷缩在长椅上的二舅,立即对他盘问,并检查了车票、学生证、介绍信等,最终确定此人不是流窜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车站仍然不能逗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作人员还不错,给了二舅0.05元,算是解决了住宿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车继续前行。中午1点车终于到了梅县。按计划,接下来再买0.45元的车票就可以到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此时的二舅,身上只剩0.04元。不但回家的票买不了,饭都已经连着三顿没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办?最初的开心变得伤感起来。二舅说他后悔不该吃那么一顿大餐(虽然是一碗米+一份菜),但如果知道是这样的行程安排,他宁愿吃酱油拌饭。他说他应该冗余更多的费用,而不是刚刚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谁在年轻时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囧境呢?连列宁都说过:“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可以原谅。” 人们不都是从年轻时所犯的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慢慢长大渐渐成熟的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顾不上想太多,继续往家奔才是硬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的二舅饥肠辘辘,但他坚信,到家就好了、到家就什么都解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到家,二舅为之一振,他忽然记起小时候老家有人是坐船出行。照此推断,家的附近应该有河,那么找到河,沿着河就能找到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到这里,二舅兴奋起来,他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动身找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向居住在附近的老乡打听后,他找到了那条通往老家的河——梅江。</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梅江桥(图片来自网络)</h5> 梅江,又叫梅江河,它水域宽广,滋润着周边万亩农田,养育着这方水土的客家儿女。<br><br>它的四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林间时而会有动物出没,为了安全起见,二舅撅了一根树枝用以防身。又把仅剩的4分钱买了几颗糖充饥,毕竟已经三顿没吃饭了。<br><br>一切准备停当,二舅重抖精神,拄着树枝,沿着梅江河,向着家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惠东桥,由华侨出资重新修建。</h5> 行走了大约4、5个小时,傍晚时分,二舅终于来到老家门前的惠东桥。<br><br>据二舅后来回忆,当时看到惠东桥时,并没有那么激动。<br><br>因为印象中惠东桥很宽很大,跑过去就是自己的家。而面前的桥面窄了好多,桥下的河水也没有那么潺潺,连惠东桥对面的家——望平楼,也没有印象里那么高大威武,看上去好似低矮了许多。<br><br>也许以前人太小吧,二舅心里想,现在离家的孩子长大啦,回来啦。<br><br>顾不上感慨,二舅拄着快劈了叉的树枝,三步并作两步、踉踉跄跄地到了家门口。<br><br>还没来得及平复激动的心情,出来一个人,指着远处说道:“他们已经走了。”<br><br>二舅愣了一下,不明所以。<br><br>后来才知道,出来的这个人是他的二伯母,把眼前这个大个子当成了下午路过此地讨水喝的一帮打猎人。她没有认出,这就是十年前的那个二小子。<br><br>说话间,屋里的阿公阿婆,以及我的小舅、钟诚哥都跑了出来。看着面前这个手拄树杈、脚蹬塑料凉鞋、一条裤腿长一条裤腿短的人,大家都惊呆了... ...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家门前的小河,梅江河的支流。</h5> 徒步几十里,身无分文,年轻的二舅靠着智慧和勇气,沿着梅江河一步步找到家的经历,使他难忘、更让我感动。<br><br>使他难忘的是,那段回家的经历、那段青葱岁月。<br><br>而令我感动的是,他对家乡的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及深深的热爱之心。<div><br></div><div>有一首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其中一句 ,<b>“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b> 每次唱到这里,二舅都会热泪盈眶、泪流满面... ...<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苏文静 2021年9月29日于郑州</div></div> <h5><i>讲述:陈可劲</i></h5><h5><i>撰文:苏文静</i></h5><h5><i>摄影:苏文静</i></h5><h5><i>编辑:杨思革</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