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萧何广场与汉文化

张全生(蒹葭苍苍)

<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滏阳河边,见有萧何广场。</p><p class="ql-block">为何此处的广场以汉丞相萧何的名字命名呢?我想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于是在广场附近找到了这块宣传牌。看了上面的文字,心中即刻产生了一个疑问。</p><p class="ql-block">萧何与刘邦同是从沛县出来的老弟兄,他们的归天日期孰先孰后呢?如果刘邦在先,则宣传牌上的话就是不成立的。</p><p class="ql-block">回来一查,果不其然:</p><p class="ql-block">“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196年讨伐英布的时候中了流矢,然后辗转四个月回到长安,由于伤势恶化,于次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在长乐宫去世,享年六十二岁。”</p><p class="ql-block">“在刘邦去世之后,萧何又尽力辅佐新皇帝。在公元前193年,即汉惠帝二年,萧何在自己家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p><p class="ql-block">看来刘邦下令缅怀功臣萧何,只能是在阴曹地府办的事了。</p><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块宣传牌能否更改文字,尽管有“传说”二字,也不能不顾史实啊!</p> <p class="ql-block">说到萧何,马上就想到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一个老成谋国,为追回沒受到重用而逃跑的韩信,把一双鞋子都跑掉的人物形象呈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随即又想到一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说萧何识得韩信将帅之才,极力向刘邦推荐,为大汉开国谋得干将;又查得陈豨与韩信合谋造反,与吕后合谋,将韩信骗至未央宫就戮。”</p><p class="ql-block">对韩信来说,是靠萧何举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与萧何有知遇之恩,对萧何是不设防的,当然被骗被杀也在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环境氛围中,原来的恩公也可以转变自己的角色。</p><p class="ql-block">这句“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既有对韩信这一代名将之死的惋惜,也暴露了萧丞相成功之中不太光明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关于萧何,还有很多故事。</p><p class="ql-block">其中之一,是他作为汉初三杰,是获得地位最高的人。</p><p class="ql-block">按刘邦的说法,把这第一给了张良,韩信不高兴;给了韩信,张良不乐意;而给了萧何呢,张良和韩信都沒话说。</p><p class="ql-block">故而从谋国打仗两方面都有不足,但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特长的萧何,夺得头筹。</p><p class="ql-block">可见萧何在处理人事关系上,还是高于那两个人的。</p> <p class="ql-block">萧何还有一事特别值得借鉴,就是他为了自保,自污其名,落的最好下场。也就是张良隐退,韩信被杀,只有萧何得以在家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萧何勤谨、清廉,深得百姓拥戴,但功高震主,也难免引起刘邦的怀疑。</p><p class="ql-block">一次刘邦带兵外出打仗,留下萧何镇国。仍然在战事吃紧的关键时刻,刘邦派人回来慰问萧何。</p><p class="ql-block">这看似亲切关怀的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信任危机。</p><p class="ql-block">萧何看透之后,吓出一身冷汗。于是就强买民田,自污其名。</p><p class="ql-block">等刘邦得胜回朝,百姓拦路告状。萧何得了一个为自身谋利,贪赃枉法的坏名誉。皇帝好像看到萧何的一颗世俗之心,并没觊觎皇位的欲望,放心了,高兴了,萧何自己也就平安了。</p> <p class="ql-block">萧何还有一大功绩,就是人们说的“萧规曹随”。他为大汉建立了一整套的法律制度,这事他的继任者曹参说得最明白。</p><p class="ql-block">汉惠帝见曹参理政与萧何相比,没有多大改变,认为他懒政,很是生气,于是亲自当面责问曹参的不作为。</p><p class="ql-block">曹参谢罪后说:“请问陛下和高祖皇帝相比谁更英明神武?”汉惠帝说:“我当然比不上先帝了!”</p><p class="ql-block">曹参又问:“请问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明、更有才能呢?”汉惠帝说:“你比萧何差一点点儿。”</p><p class="ql-block">曹参说:“既然这样,当年高祖皇帝和萧何丞相一起平定天下制定了法度,如今时局没变,法令可行,陛下可以无为而治。我们当臣子的遵章守纪小心谨慎就行了,为什么要改变它呢?”</p><p class="ql-block">汉惠帝想了想说:“你说得对,就这样办吧。”</p> <p class="ql-block">当然,初汉三杰各有所长。</p><p class="ql-block">张良善谋。大家都知道,他弄了个“拾履授书”黄石公“孺子可教”的故事神化了自己;平白无故的编造个“斩蛇起义”的神话,也给刘邦罩上了真龙天子的光环。从而为自己的辅政,制造了理论根据,也为刘邦的顺天应人作了舆论准备。</p><p class="ql-block">萧何善做。前面巳有叙述,此处省略。</p> <p class="ql-block">韩信善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是尽人皆知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他是大汉第一战将,征战无数,东归、伐魏、灭齐、灭赵、垓下……大汉天下的一大半都是他浴血奋战,打出来的。</p><p class="ql-block">韩信因赫赫战功,被刘邦封为齐王,后有人告韩信谋反,降为楚王,随后又降为淮阴候,最后还是因为谋反,被吕后设计斩杀于未央宫。</p> <p class="ql-block">但是,不管这些人有多大本事,都在刘邦的掌握和使用之中。</p><p class="ql-block">刘邦自己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p><p class="ql-block">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吾之长处不在于将兵,而在于将将,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p> <p class="ql-block">说到汉文化,还有一个杰出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吕雉吕后。</p><p class="ql-block">这吕后前期还比较贤淑,就不多说了。只是后期在权力中心的漩涡之中,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有一些过激的行为。</p><p class="ql-block">吕后在刘邦之后,是无冕之王,是早于武则天、慈禧太后而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女人。</p><p class="ql-block">虽然她有把戚夫人剁下四肢,挖去双眼,灌了哑药,放进猪圈,做“人彘”的狠毒行为;有“未央宫杀韩信”不审、不判、不允许其辩解而一刀结果性命的杀伐决断;但也有深谙帝王之术、体恤民情、休生养息,为“文景之治”打下基础的功绩,在大汉的事业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悠悠千载,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p><p class="ql-block">重温汉文化,无疑会让我们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收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