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 往事成云烟 在那河之南 有三川……我把周口讲给您听

简乐

<p class="ql-block">  周口地处豫东南部,为三皇故都、老子故里、陈楚故地、中原名埠,这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睡始祖都于宛丘,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史载明清时期“通衢五省,商贾云集”素有中国“小武汉”之盛名。周口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周口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周家口镇缘起——对于河南历史上四大商业重镇之一周家口镇,了解的人也许不会太多了,明清时代那种千帆竞发,商旅奔驰的场面,也已经不复存在,我们只能在仅存的山陕会馆,和正在升级改造的沙颍河道中去追寻它以往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波光斜阳忆千帆</p><p class="ql-block"> 要寻找周家口镇,不少人有点茫然, 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河南商业重镇,在当地人的记忆里已经湮灭。好在有热心人的指点,我们在贾鲁河与颍河交汇处的河口,寻得踪迹。</p><p class="ql-block"> 正是夕阳西下时刻,金黄的阳光打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之处,十余艘渔船唉乃声划行,浆声船影里,渔民们撒下一道道渔网,等待次日黎明的收获。“鱼不多了。”渔民老李说。在老李的记忆里,这里原来鱼肥水美,从来没有今天的枯竭。他的爷爷,则是这河中的老船民,他做船民时代的河口的昏黄,千帆靠岸,竟夜灯火辉煌。</p><p class="ql-block"> 周口,又名周家口,地处沙河、颍河、贾鲁河交汇之处。在明朝初年,它还只是附近农民交换农副产品的集镇,而到了明永乐年间,由于淮河、沙河和颍河漕运的开通,集镇由明初的沙河北岸扩展到沙河南岸,为了方便物资交流,在南岸的子午街(今老街)开辟了一个渡口,有一周姓人家在此往返摆渡,因而称之为周家渡口,“周家口”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乾隆年间《商水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熊廷弼经过当时的周家口时,曾写过一首叫作《过周家口》的诗,其中有句云:“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意即周家口的繁盛晚上像南京城的浦口一样灯火通明,白天像汉口一样千帆云集。周家口真正的兴盛时期还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周家口已开辟十六个渡口,最繁盛时本地居民达到了四五万人,而流动人口则达到了数十万人,它也赢得了“南皮都”和“小汉口”的美誉,成为河南四大商业重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商旅奔驰达南北</p><p class="ql-block"> 据《商水县志》,《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舆地志.集市镇店》记载,最繁盛时期的周家口镇仅街道就有116条,每条街道都有自己的专业行业,如筢子街就是卖竹器的,麻线街是专门卖麻袋的,打铜街是专门做铜盆等铜器的,而且平均每两条街都要建造一个庙宇。虽然整个周家口镇有116条街道,但它的商业主要还是靠转运贸易发达起来的,这些转运贸易主要在河南东部和江南之间进行,输入则以江南所产绸布、杂货中为主。有人形容周家口当时商业的繁华程度,“商旅奔驰”四个字非常贴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