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止学》,这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当您开始学习此智慧时,您便已站在了人生的制高点上!<br><br> 《止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br><br> 《止学》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在什么地方停下来的学问。从事物之间的相互变化出发,水满则溢、月圆则缺,所以要“适可而止”。“有余”就不好,“不足”就补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br><br> 千万不要小瞧一个“止”字,它关乎每一个人的胜败荣辱:对于大人物来说,一个“止”决定了其平凡与伟大;对于一个平凡人来说,它决定了他的成与败;对于赌徒来说,它决定了输与赢……“止”之奥妙,存乎一心。<br><br><p> 凡是按《止学》要旨去做的人,无不获得令人侧目的成就。最著名的例子当属为政的曾国藩和为商的李嘉诚。清人曾国藩少时就深爱《止学》一书,他一生的作为和成就,处处都有“止”的烙印。而今人李嘉诚更是按《止学》的要义身体力行,甚至将“知止”二字高悬于办公室的醒目之处,终使其成为一代商界至尊。他们均是“知止”的范和“止学”的受益者,这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止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任何人都不该忽视,欲成大事尤其如此。</p></h1> <h1>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br>——墨子<br><br>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br>——曾国藩<br><br>《止学》乃人生行为之约束,忽略此学,智者必有一失。<br>——曾国藩<br><br>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br>——李嘉诚<br><br>如何在进和止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张力和平衡,这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你才能自得。<br>——李景林<br><br>“人生而有欲”,但贵在“知止”。唯有以“知止”为始,才能以“得”为终。唯有领悟到了《止学》中的真谛,才能避免滑向人生的沼泽地。<br>——佚名</h1> <h1><p><b>一、智卷</b></p><br><p>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p><br></h1><h3>【译文】过於聪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担心自己的智谋少,而担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h3><br>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br><br><h3>【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h3><br>谋人者成於智,亦丧於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br><br><h3>【译文】谋划别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计上,也会失败在其智计上。谋划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计,也要舍其智计。智计有它缺欠的地方,谋略存有他的敌手,谨慎使用才能减少祸患。</h3><br>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br><br><h3>【译文】智慧不够却谋划大事的人只能失败,智计不知停止却谋求长远的人很难如愿。对有智慧的人说智慧,对愚蠢的人说愚蠢,用愚蠢来掩饰智慧,用智慧来停止智计,这是真正的智慧。</h3> <h1><b>二、用势卷<br></b><br>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矜。<br><br></h1><h3>【译文】势力没有永恒的,仁德的人不会依靠它。势力埋伏著凶险,有智慧的人不会夸耀它。</h3><br>势莫及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於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br><br><h3>【译文】势力不要施加给君子,仁德不能给予小人。君子的势力不表现在权势上,以权势为势力的人一旦权势丧失势力也就消亡了。小人的势力不会给人带来好处,趋附它一定会招致祸害啊。</h3><br>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br><br><h3>【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势力,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有势力的人欺凌弱小的人,人们怨恨他就会离弃他。势力达到顶点而不知退让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的人使人嫉恨。</h3><br>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br><br><h3>【译文】势力有时会失去,名声有时会遭诽谤,少发怨言的人能失而复得。势力一定会消失的,人终会死亡的,不骄纵的人才能惠及子孙。</h3> <h1><b>三、利卷</b><br><br>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br><br></h1><h3>【译文】迷惑人的东西没有超过利益的了。利益不追求它就不能获得,仁德不施舍就不能积累。</h3><br>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於明,动之有戒也。<br><br><h3>【译文】追逐利益的人众多但富贵的人却很少,贤明的人出让功劳但他的名望却有增高。利益大的容易伤害自身,利益小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选择它们应该慎重。天道贵在有其规律,人贵在明智有节,行动要遵守戒规。</h3><br>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br><br><h3>【译文】许多人都能看见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了。许多人都视为有害的东西,有的却是有利益的。君子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小人贪恋利益而远离信用,利益可以驱使小人而不能驱使君子。</h3><br>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远有兴衰,存畏警焉。<br><br><h3>【译文】利益没有穷尽的地方,生命却有终了的时候,不懈怠就可以了。利益不能独自占据,运气有好有坏,心存畏惧就能警醒了。</h3> <h1></h1><h1>四、辩卷</h1><br>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br><br><h3>【译文】事物朴实无华纔能得以保存,器具精巧华美纔招致损伤。拙於言辞纔能隐藏真意,话语说尽锋芒就显露了。</h3><br>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br><br><h3>【译文】见识不能超过别人的人,不要说判断的话。势力弱於别人的人,不要说忌讳的话。力量不如别人的人,不要说勉强的话。</h3><br>王者不辨,辨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br><br><h3>【译文】称王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会减少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话语迟钝,话语迟钝可以迷惑敌人。勇敢的人并不多言,多言会使行动犹豫。</h3><br>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矣。<br><br><h3>【译文】忠臣不会表白他的功劳,偷取他人功劳的人一定是奸臣。君子可以替人隐瞒缺点,诽谤贤德之士的人一定是小人。</h3> <h1><b>五、誉卷</b><br><br>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br><br></h1><h3>【译文】喜好名誉的人多数会遭受侮辱。赞誉太多君主就会惊恐,名声太高就会招来众人嫉恨。</h3><br>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br><br><h3>【译文】名誉有虚假的,谄媚的人用它来欺骗他人。名望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明智的人不会自我赞扬。贪婪和巧取所得的功名,上天不会保佑他。</h3><br>赏誉勿轻,轻者誉贱,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br><br><h3>【译文】赏给他人名誉不要随便,太随便了名誉就不贵重了,不贵重就失去了它的功效。接受荣誉要懂得辞让,辞让就能显现美德,显现美德就可以解除猜疑了。上司和下属没有争斗,他们的名誉就不会被废弃了。</h3><br>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br><br><h3>【译文】人没有名誉可以存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求取名誉而得不到,这也许就是福气。</h3> <h1><b>六、情卷</b><br><br>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神鬼莫测。<br><br></h1><h3>【译文】情感过度就没有品行,欲望太多就会失去法则。神色保持不变,就无人能猜测出他的心思。</h3><br>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br><br><h3>【译文】上司没有度量容人就会失去威信,下属不能忍受屈辱就不会成就事业。上司和下属都懂得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的地位自然会保全。君主和臣子过於亲密,做臣子的反而会招来祸殃。小人的荣达,不可以和他们攀附交情。</h3><br>情存疏也,近不过己,智者无痴焉。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br><br><h3>【译文】情感有疏远的时候,最亲近的人不会超过自己,有智慧的人不会对他人痴迷。情感难以追寻,过去的一去不回,明智的人不会懊悔不已。</h3><br>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难。情之不敛,运无幸耳。<br><br><h3>【译文】注重情感的人艰辛多,缺乏情义的人磨难少。情感不加收敛,命运就不会有好结果了。</h3> <h1><b>七、蹇卷</b><br><br>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br><br></h1><h3>【译文】人处困厄是正常的,命运顺利是出人意料的。把逆境转化为顺境,有所不为是关键。</h3><br>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br><br><h3>【译文】事情的变化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掌握,事情的根本不知停止就无法保存。天降灾难表示警告,违逆它一定会灭亡;人生祸乱让人警戒,反省它必有益处。躁进产生无穷祸患,困境容易生出邪恶的念头,不停止就不能阻止此中害处的蔓延了。</h3><br>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br><br><h3>【译文】看视自己并不重要的人为人所重视,看视别人十分轻视的人被人轻贱。祸患从思想引发,如果把困境视为乐事,那麼困境就不是困境了。</h3><br>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br><br><h3>【译文】穷困不可以说富贵的事,贫贱不要去攀附富贵的人。忍受屈辱是最重要的,不发怨怒是最宝贵的。困境不是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放纵胡为。</h3> <h1><b>八、释怨卷<br></b><br>世之不公,人怨难止。穷富为仇,弥祸不消。<br><br></h1><h3>【译文】世道不公平,人们的怨恨就难以停止。穷人与富人互相仇视,遍布的祸患就无法消除。</h3><br>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br><br><h3>【译文】君子不计较以往的恩怨,计较以往的恩怨会损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隙怨一定要报复,这样只能让我毁灭。讲和而不争斗,这是谋略首先要考虑的。</h3><br>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无结焉。<br><br><h3>【译文】没有适当的名义就会惹来非议,让名义归正就一定要委屈自己了。疑惑不能解除仇恨就会加重,想消融疑惑的人一定要自我谴责了。自私的念头不产生,仇怨就不会结下了。</h3><br>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於劝善,诤堪教矣。<br><br><h3>【译文】宽厚并不能讨好所有的人,严厉可以作为它的补充。恭敬对劝人改过没有帮助,诤谏就可以教导他了。</h3> <h1><b>九、心卷</b><br><br>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br><br></h1><h3>【译文】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思想可以制伏他。疑惑是没有尽头的,践行就能解除它。</h3><br>不求於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br><br><h3>【译文】不向他人求助,尊严就不能受到伤害。没有特殊爱好的毛病,自身就不会迷失。自我放弃的人人们无法拯救他。</h3><br>苦乐无形,成於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懮患弗加矣。<br><br><h3>【译文】苦与乐没有一定的形态,它的形成取决於人们的思想。荣与辱存有差异,贤明的人却同等对待它们。事情没有成功,志向不能达到,思想上没有抱怨就不会增加人的懮虑和祸患了。</h3><br>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br><br><h3>【译文】仁德的人喜好礼仪,是不愿欺骗他的思想。有智慧的人显现愚钝,是不想暴露他的思想。</h3> <h1><b>十、修身卷</b><br><br>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纔必曲,其人非善矣。<br><br></h1><h3>【译文】让人信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不培养品行,人的纔能就会用於偏邪,他的下场便不是善终了。</h3><br>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庇,大节堪毁。敬人敬,德之厚也。<br><br><h3>【译文】采纳他人的建议就没有缺失,不中途停止就不会前功尽弃。小的地方存有缺点,大的节操就可以被葬送掉。尊敬他人就要尊重他人的思想,这是提高品德的关键处。</h3><br>诚非虚致,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於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险其德焉。<br><br><h3>【译文】真诚不能靠虚假得来,所以君子不使用诡诈之术。祸患由於自身而产生,小人很难战胜自己。对诽谤的话不惧怕,对势大的人不放纵,以此可以验证一个人的品德了。</h3><br>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也。<br><br><h3>【译文】看不出人的品行,就算不上会识别人。能识人却不能任用他,就不能说是德高者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