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第一幼儿园致家长一封信

桃子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来啦!我园即将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是整个幼儿园三年教育逐步向小学教育的开始。“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习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幼儿园向全体家长朋友们发起倡议:家园协同,科学衔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幼小衔接,衔接什么?</b></p> <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经历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将入学准备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那么,幼小衔接,衔接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是身心准备。如:向往入学,有良好的情绪,喜欢运动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生活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参与劳动,增强安全防护能力等。</p><p class="ql-block"> 三是社会准备。会交往合作,诚实守规,有任务意识等。</p><p class="ql-block"> 四是学习准备。好奇好问,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浓厚,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小学和幼儿园有哪些不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四大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 变化一:学习环境的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以教室和户外活动区为主。小学里教室、功能室、操场等都是学生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变化二:学习形式的变化幼儿园尊重个性,游戏活动为主;小学以生为本,愉悦学习为重。</p><p class="ql-block"> 变化三:学习时间的变化幼儿园没有严格的上、下课的时间规定;小学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每节课40分钟。</p><p class="ql-block"> 变化四: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老师像父母照顾日常活动;小学老师更像大朋友,教学知识,陪伴成长。这“四大变化”对孩子们在自理、自立、自律和自信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链接、双向互动,更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家、园、校三方鼎力相助,才能形成坚不可摧的教育合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幼小衔接常见的几个误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误区一:幼小衔接=突击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许多父母认为,幼小衔接是升入大班后才能做的事儿,当孩子到了大班下学期时,便着手进行这项工作,所以出现了大班下学期“加班”“加码”现象,使此学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导致孩子“消化不良”。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不正确引导和强化训练会导致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恐惧心理。很多准备工作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可以说,整个学前期都应是为孩子入学打基础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误区二:幼小衔接=多学知识、小学提前化</span></p><p class="ql-block"> 可能在一些家长眼中,“幼小衔接”这个词就代表着知识的承接和过渡。有些父母为孩子买来小学一年级各门学科的教材,在家教孩子学习语文、数学课程,并给孩子布置作业,要求孩子按时完成。过分重视片面知识的灌输和局部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孩子的成长是受生理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以致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误区三:幼小衔接=多上培训班</span></p><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孩子家长。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幼小衔接,幼儿园怎样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一是养正——锻炼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 刚入小学时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习惯差,铅笔、橡皮经常丢,课桌、书包里一团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小班开始,就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换鞋子、自主取餐;玩完的玩具要分类整理、收纳;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小小值日生活动等。大班后期,我们会让孩子背上小书包,学习整理学习用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二是守规——引导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 以往部分孩子上了小学后不会独立和同学交往;40分钟的课堂教学坐不住;有的同学不会听上课铃声等指令,缺乏规则意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方式,把规则意识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游戏活动中,同一活动区有混龄、混班的孩子共同活动;搬运器械、进行角色游戏等都需要互动合作,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并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和冲突。活动前后设置提示音乐,引导幼儿学会听指令。集体活动中,要求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专心倾听别人讲话,举手回答问题。引导孩子感受时间的长短,猜想并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规划课间生活。开展一定的规则类游戏,增强规则意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三是好学——激发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习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 家长可能更关注的是知识类的衔接,但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孩子天生就好奇好问,乐于探索,我们巧妙梳理教材中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运用到集体教学、益智类游戏中;利用建构游戏、生活观察记录等,进行数学形、体及数的分合和加减运算等;通过绘本阅读、画游戏故事、游戏焦点探究墙等,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及前书写的能力。有趣的自主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放飞自我,专注、想像、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提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做?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一)咨询代替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端正心态,正确看待幼小衔接,它是孩子从幼儿园顺其自然过渡到小学的阶段,不必过于焦虑;其次,多和身边一年级的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分享育儿经验,缓解个人因经验缺乏而引发的茫然无措;第三,主动向一年级的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空余时间阅读相关书籍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家长心态端正了,孩子的入学才能走得更平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二)习惯养成代替知识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可以让孩子学着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尝试整理自己的物品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鼓励他敢于表达,愿意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聊天,和好朋友闹矛盾的时候不任性、不乱发脾气、更不会哭鼻子;第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每晚坚持亲子绘本阅读,和孩子一起交流绘本中的故事,从而培养孩子的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善于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可以通过绘画、做手工、玩七巧板等活动,让孩子静下心来专心地做一件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些好习惯看起来与小学学习内容并不直接相关,却是影响学习能力与学习品质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三)环境熏陶代替直接过渡</span></p><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作为孩子的第一教养者,家长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起榜样作用,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首先,喜欢熬夜或早晨晚起的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调整作息时间,帮助孩子提早适应小学的作息生活;其次,给孩子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一张学习桌,家长一定要放下手机,拿起书,坚持每晚陪着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第三,利用假期或周末带孩子去学校周围看一看,提前了解小学环境,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消除入学陌生感。</p> <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并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过渡和延伸,孩子出现的“不适应”都是正常现象,家长切莫乱了阵脚,静待花开莫焦虑,相信宝贝、陪伴孩子一起成长。</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幼小衔接不是填鸭学习的短期行为,而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学习,而是科学的陪伴孩子在每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逐渐养成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好习惯、好品质,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人生如一场马拉松,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家长们不必过度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更不必拔苗助长。科学的幼小衔接必须通过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回归立德树人的教育初衷,充分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所需,以“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基”为目标,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地行走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不负使命!不负童年!</p><p class="ql-block"> 当“疫情”遇上“幼小衔接”,让我们“宅”家科学规划做好衔接准备;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之时,也是幼小衔接工作硕果累累之日。奠基终身发展理念,我们累计岁月,稳步前行!</p>

孩子

衔接

幼小

学习

小学

幼儿园

家长

入学

活动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