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悦读慧】第三十二期 诗词经典沁润心脾--郭梦娜阅读分享之叶嘉莹先生《古诗词课》

小漫画

热爱阅读,阅读经典,被阅读滋养长大的孩子,注定与众不同,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一起好好读书,天天向上,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吧。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家好,我是武汉市光谷第二十九小学的语文教师郭梦娜,现任教于二年级,我的教育格言是:“教育根植于爱,因为爱,所以选择;因为爱,所以追求。”</h3> 今天我要分享的书目是叶嘉莹先生的《古诗词课》,本书包含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古诗,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作品,下编主要介绍词,从《花间集》中的第一位词人温庭筠到以咏物词著称的王沂孙,系统、清晰的解读让读者朋友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演进脉络有了更进一步了解。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璀璨明珠的古典诗词更是众多文学创作的源泉;诗词艺术不仅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是很多人眼中的“诗和远方”。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叶嘉莹先生的这本《古诗词课》一起一窥中国古典诗歌的奥秘与魅力吧。 叶嘉莹先生相信,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的,都是在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这些诗篇中蓄积了这些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而她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讲述这些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使这些诗人的生命灵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并且,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会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讲者与听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一种生生不已的力量。这样的思想贯穿了她的一生,也始终萦绕在《古诗词课》一书中。 叶嘉莹先生 <div> 叶嘉莹先生在书中如是写道</div><div> “与我而言,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br> “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边的美好,高洁的世界,亲自通过诗歌碰触到了那些伟大的心灵和感动。”<br> “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感受诗歌中所传递出的那种对宇宙人生万物之关怀的不死的心灵。”<br> “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作自己的诗篇的,都是在用自己的生活来实践自己的诗篇的,这些诗篇中蓄积了这些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br> “ 而我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讲述这些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是这些诗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又一次再生的机会。在这个再生的活动中,会带着一种强大的感发作用,使我们这些讲者与听者或作者与读者都得到种生生不已的力量。”<br> “这种强大的兴发和感动的力量,正是我们中国古典诗歌锁具含的一种极可宝贵的素质。它即可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也真的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格局。”<br></div><div> “我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个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一个是把真正的诗歌吟诵传给后世。”<br></div> 个体的生命相对于偌大的世界而言,是渺小的;相对于时间漫长的宇宙而言,是短暂的。但是,诗歌的生命却生生不息。那些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不断拨动着人们心灵的那些诗歌、诗人,被叶嘉莹先生视为我们今天应当学习的对象。譬如,在《离骚》中反复陈说的希望楚国美好强盛的愿望落空,自身的政治理想落空,屈原仍然显露出殉身无悔的执着精神。他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通过《离骚》留给了后代,不断地拨动着后来人们的心灵,点燃人们的热情。后世诗人继承了屈原的这种精神,也以这种执着的态度去追求他们生命中理想的人格、志向。鉴于此,中国诗歌的主流从不走向消极和颓废。<div><br></div>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嘉莹先生非常重视诗人的生活体验以及诗歌情感的真挚。我们通常认为诗人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物,一经其笔,也能开拓出一片精彩世界。就边塞诗而言,李白的《塞下曲》、王维的《使至塞上》都反映了一定的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后人称誉。然而,叶嘉莹先生认为这样的诗反映的大多是一种概念上的、表面上的、不切实际的生活现象,不及王昌龄、高适和岑参等人的边塞诗。因为王昌龄、高适和岑参等人都曾亲历真正的军旅生活,所以他们诗中所表现的感情与景象都来得更真切动人。以王诗《从军行》为例,“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边关将士对故土的无限思念之情与边塞的景致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观之《古诗词课》诸篇,会发现叶嘉莹先生对“情感”二字十分执着。她认为,诗歌中的任何感情,只要是真实的、诚恳的,就有打动灵魂的力量。就王维而言,虽然她十分欣赏其某些意趣天成的诗歌,但也对其一些缺乏真情实感的诗作提出批评。她表示,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一诗中,前四句字字精妙,然而后四句纯为客套的应酬之语,缺乏真情实感,实为可惜。而同为应酬之作,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句,其反映的情感便是真挚深厚,打动人心的。可见,但凡诗中吐露出发自诗人内心的真诚情感,便为叶先生所珍重。而这正是叶先生讲诗重视生命的兴发与感动的体现,也是她毕生两个心愿的实践,在1979年回国讲授诗词便一直为介绍和弘扬中华之优秀传统文化出力,实乃我辈楷模。 最后以叶嘉莹先生的下面这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分享,与君共勉。“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希望我们都能拥有一颗美好的活泼不死的心灵。

叶嘉莹

诗歌

诗人

心灵

古诗词

伟大

先生

生命

诗篇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