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共名”创作的经典</p><p class="ql-block">当代著名文论家陈思和教授认为:“所谓‘共名’,是指时代本身含有重大而统一的主题,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材料都来自时代的主题,个人的独立性因而被掩盖起来。”“知识分子参与到时代共名的构建中”。同时,他又细致分析了“共名”状态对作家的不同影响,一种情形是“作家拥有独立的精神立场,但也认同时代‘共名’,他把对时代某种精神现象的思考熔铸到个人独特的经验中去,或者说,以作家对时代敏锐而强烈的个人感受,包容以至消化了时代的‘共名’现象。”本文认为,还有一些更优秀的作家,不是消化了共名现象,而是以独特才华,把“共名”的审美魅力发挥到极致。乔羽的歌词创作可以说就是这方面的典范。</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乔羽的很多传世经典歌词创作都是“命题作文”。无论是五十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浆》和《我的祖国》,还是新时期的《爱我中华》《难忘今宵》以及其他很多作品,要么是电影创作组之邀,要么是专题活动或电视节目组之邀,无论是哪种应邀创作,其实背后都是时代之邀,集体之邀。这种创作模式与现在的周杰伦、毛不易模式的歌词创作完全不同,要求作家必须把自我完全融入集体、时代的大我之中,而不是沉浸于“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的自伤自悼、自言自语的深刻的个人情绪中。</p><p class="ql-block">要把时代的命题作文写成经典,把“共名”的审美魅力发挥到极致,首先一定是对时代脉搏把握精准,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时代同步前进;同时还需要把个人化审美与群体化审美很好转化、对接。在把握时代精神方面,乔羽的创作成功可以说明,他的精神情感,始终饱满地立于时代潮头。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一切欣欣向荣,“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少年儿童,正沐浴在新社会、新国家、新生活的阳光雨露之中,茁壮成长。乔羽虽然生在解放前,但他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校读书成长,可以说对新社会少年儿童在和平、稳定、光明的环境下快乐成长的心境完全能够体会,所以,把握新社会人民幸福生活这一时代主题,遇合少年儿童快乐成长这一具体视角,加之乔羽“我不喜欢涂脂抹粉,喜欢直来直去的大白话”的个人化审美与群体化审美间天然的零距离,就建构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共名”经典。而乔羽的其他经典歌词创作,无一不是这样的建构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难能可贵的时代情绪情感记忆</p><p class="ql-block">近些年,各种华语乐坛盛典、各种好声音比赛、各种音乐排行榜,让人觉得音乐包括歌词创作领域非常活跃繁荣,而且歌词艺术风格也更加丰富多彩,无论“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爱情“传奇”,还是“时间都去哪儿了”的亲情叹息,乃至“一杯敬故乡,一杯敬远方”的凡人哲理,都具有更加细腻的情绪文理,更加深刻的生命哲理,但越是这样,越让人难忘乔羽歌词里那些单纯明亮的时代情绪情感的记忆,也越是让人感觉到乔羽歌词里那些单纯明亮的时代情绪情感记忆在今天的难以复制和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p><p class="ql-block">乔羽歌词世界里,孩子们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就可以“荡起双桨”“尽情欢乐”;青年人则“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人们生活的环境是“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人们的关系也简单:“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在一些特殊的时刻,人们完全可以“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人们喜爱这些歌词,是因为歌词表达的时代情绪情感和人们自己感受到的情绪情感是完全一致的。这里也有“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和“共祝愿祖国好”的集体理性,但都是人们发自肺腑的美好心声,没有半点儿虚假和违心。</p><p class="ql-block">《我的祖国》歌词</p><p class="ql-block">人们对乔羽歌词的喜爱,是对自己在那些歌词中感受到的美好情绪情感的喜爱。对那个“共名”的时代所能达到的审美最高享受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乔国子笔下的父亲</p><p class="ql-block">三、更广泛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乔羽歌词创作作为集体化写作中的翘楚,不单单是形成了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理趣美的审美特色,更值得歌词史分析和铭记的是建构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审美范式,本文将乔羽歌词这种独特审美范式命名为“人性化的‘共名’”。所谓“人性化的‘共名’”,是在“时代重大而统一的主题”的集体化书写的境遇下,赋予精英宣教以人性的美好,从而形成区别于集体化书写的独特审美,因而获得超越时代的永久魅力。乔羽歌词一直自觉围绕“时代重大而统一的主题”进行“共名”创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与同时代很多“共名”创作比,他的歌词以“人性化的‘共名’”获得了更广泛的情感共鸣。</p><p class="ql-block">热爱祖国的歌曲很多,为什么乔羽文革前的《我的祖国》和新时期的《难忘今宵》都从中脱颖而出,全民传唱,根本原因是乔羽表达爱国的政治情感总是人性的自然升华,而非政治概念、政治口号的堆砌、图解。</p><p class="ql-block">词作家乔羽谈创作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我”美丽的家自然就过度到“我”美丽的国,爱国情感如此优美自然,“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姑娘小伙儿劳动生活的美好,使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表达得这样生动朴实。</p><p class="ql-block">《难忘今宵》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春晚这个新民俗盛行的时代,富起来的人们享受着团聚、热烈和富足的美好时,自然难忘今宵,祝愿祖国永远像今宵这样美好。感情的真实、自然,而不是空泛、高调,这是乔羽政治歌词人性化的特点,也是其成为经典的奥秘。</p><p class="ql-block">所以,乔羽歌词创作的“人性化的‘共名’”,使其超越了一般“共名”境遇下创作的政治图解的局限。同时,乔羽歌词创作“人性化的‘共名’”,也超越了很多个人化创作的局限。乔羽歌词在今天消费主义的集体化艺术创作境遇下,更具有一种独立的对抗姿态,而显示出歌词艺术更大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