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花开时节动京城</p><p class="ql-block">904班 郑子睿</p><p class="ql-block"> 家里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裱好的画,国画淡彩的牡丹。这是一位国画大师——白先生送我的礼物。</p><p class="ql-block">画上牡丹并成一簇,红色和粉色的花拥在一起,显出分明的层次感。画叶不用绿色而用青墨,或浓或淡却也正是中国画中写意的韵味。不只是花和叶,花苞和枝也为整个画面增色。</p><p class="ql-block">犹记得先生作画时,我能够有幸在一旁观看。初起似是毫不起眼的寥寥几笔,像是毫无规则的笔画。先生用笔蘸了朱红的颜料,调和几分淡色,下笔入锋胸有成竹。收笔离纸,那一片片花瓣便显出由深入浅如真正的花瓣一样的色彩。几片花瓣看似是漫不经心的点下,待成形,才看出自然的规律来,于是又为方才眼力不精的拙见暗暗惭愧一下,小声赞叹一声先生的技术精湛和国画妙处之多。</p><p class="ql-block">画叶时确不如画花瓣那样精妙,恰是应了画中详略、光影、浓淡的协调。笔尖蘸了青墨,提笔顿挫便是一枝,再运笔又成一树。</p><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牡丹确乎是草本的植物,生着水仙一样的球茎,露出了地面的却是枯木一样的枝。也不怪乎它有这样的传说:唐后武则天在隆冬大雪日子饮酒作诗,醉来兴头上要求百花立即盛开。百花慑于此命纷纷开放,唯有牡丹持节抗旨不开。于是武则天大怒下令火烧洛阳牡丹。但到了第二年,牡丹被烧焦的枝干上却长出新芽。它在烈火中骨焦心刚,反而开得更盛。为着牡丹的这傲骨,人们更是给它冠上“花王”的盛誉……</p><p class="ql-block">正当我还沉静在思考中时,白先生那边已经作画完毕。我在旁边候着,看先生轻车熟路地印上名章,签上名字,有在一旁写上我的名字,说作为礼物给我留作纪念。他拉过我,诚恳的说:“对于年轻人,能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是很敬重的。”谈起自己的经历,先生非常坦然:“国画不论年龄,你看,我就练了一辈子。好多人都劝我,做这些赚不了钱,都让我放弃啊。那怎么行呢,中国的文化美啊,这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可不能丢了……” “传统文化啊,要学会它不只是一辈子的事。要传承更不止是一代的事,未来还是要看你们的。”说完又笑着拍拍我的肩。</p><p class="ql-block">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就快要流下来了。先生的一句“敬重”我当然是受不起的。要说先生是大家,得过奖,出过书获得荣誉更是不计其数。说起国画,明知赚不到钱却还能笑着说出“这是一辈子的事”。聊起自己的选择,他的脸上满是激动和自豪。</p><p class="ql-block">那一句“未来要靠你们了”不仅是希望,与我看来更是一种自责。当今这一代少年,有几个真正懂得传统文化呢?几百字的英语作文能写,千古传诵的文言文又能背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