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云居寺

上驷院的农民

<p class="ql-block">云居寺由时幽州沙门静琬初创于隋大业年间,称“智泉寺”,后改为“云居寺”,至1942年日军侵华时被炸毁,后经两次大规模修缮和考古发掘,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所以闻名,并不胜于香火,而得于内涵。</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藏经浩如烟海,有“北京敦煌”之称。</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的特点是“因经而寺,寺以经贵”,刻经史和建寺史可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建于隋末唐初,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的岁月,刻入石板的经文绵延千余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考古发掘时,已知收录共1122部、3572卷佛经,刻石近一万五千块。</p> <p class="ql-block">在高大的辽塔后面,有一片草木丛深曲径通幽的墓地—墓地中间,并排矗立着三座修造形相同塔形建筑,当地人称之为三公塔</p> <p class="ql-block">三公塔分别是三位清朝造诣较深大师的灵塔,他们分别是:溟波、圆通和了尘三代住持。</p> <p class="ql-block">云居寺的南塔一定要看看。南塔始建于辽代,毁于二战期间。2009年起,在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和爱心捐助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2014年9月9日,南塔重新崛起。塔身为十一层密檐式结构。云居寺又恢复了南北两塔对峙的庄严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开山琬公塔,纪念刻经工作之祖静琬</p> <p class="ql-block">通往云居寺北塔塔院的小道</p> <p class="ql-block">现发现完整的大小经版共14278块,计佛经1122部、3572卷,镌字总量达3500多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