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墩印象

海阔天空

<p class="ql-block">  游清名历史街区,知无锡古运河史。览图城区古运河,西水墩乃古运河中一岛(墩)也,地处古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沿运河北上至黄埠墩,东南延古运河下行至垮塘桥,西接梁溪河至仙蠡墩。咫尺之地,虽几度临门而未曾游览,故一观之。</p><p class="ql-block"> 西水墩四面临水,环境清幽,面积7004㎡。西经显应桥与棚下街相连,南接廊桥与荣家兄弟开创无锡茂新面粉厂相连。据园中石碑:1574年明万历《无锡县志》载,此墩旧为太子太保秦金别业,今废为关王祠。又载地理家言:此为地轴,与天关黄埠墩同为古运河风水枢纽。清初,将关帝祠旁的水仙庙改祀明天启初受锡城百姓崇拜的知县刘五纬。1860年毁于兵燹。现存建筑西水仙庙为清同治年间重建,1889年扩建,1998至2001年重修。园中还记载1925年4月,中共早期党员周启邦受组织委派在西水墩上开办无锡第一所工人夜校,成为无锡工人运运的摇篮。2000年,冠名为文化公园。 2013年,西水墩作为江南运河无锡城区一部分,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时因渔民于此祭祀水神,故建内外戏台,作酬神演出,戏台是祭祀“民俗神”庙宇的标配,而西水仙庙有内外二个戏台,兼具水陆互动,十分罕见。内戏台在工字殿内,供陆上游客观看,外戏台面河朝北,供船夫,渔民观看。相传庙会六月十一日(刘五纬诞辰日),对岸棚下街也张灯结彩,灯火辉煌,热闹异常,时值盛夏,骄阳如火。故无锡民间有“晒煞西水仙”之说。</p><p class="ql-block"> 经西水廊桥入墩,依次为工人夜校旧址,无锡市文化馆和刻有巜西水墩记》的牌坊,外戏台,工字殿及内戏台,文化公园石刻,公园通幽曲径,河岸上刻有中国大运河无锡城区段石碑,三株120年法国梧桐树等景观。小小西水墩,悠悠古运河,景点虽小,韵昧十足,传说着古运河天关地轴的风水和祭祀酬神民俗,记载千年来风雨沧桑的变迁,铭刻着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成为无锡早期工人运动的摇篮。西水墩虽四面环水,但地处闹市西水关,现邻近三面交道要道,难有静谧之感,遥想当初船来人往,烧香敬神观戏,必定热闹非凡,不愧为锡城的一块风水宝地。历经岁月变迁,道路变宽,河道变窄,古运河早己失去当初水运功用,但西水墩犹如一尊时间老人,黙黙无闻,静静守候,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似乎还在迎候着南来北往船只,回忆昔日熙熙攘攘的岁月,这也是对西水墩的印象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水墩西水廊桥入囗处</p><p class="ql-block">无锡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p> <p class="ql-block">无锡文化馆大门(西水墩记牌坊对面)</p> <p class="ql-block">中国大运河</p><p class="ql-block">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p><p class="ql-block">西水墩</p> <p class="ql-block">面朝河面的室外戏台。</p> <p class="ql-block">文化馆内广场室内戏台</p> <p class="ql-block">墩内唯一的一条通幽曲径小道。</p> <p class="ql-block">三株120年法梧。</p> <p class="ql-block">连接棚下街的显应桥</p> <p class="ql-block">西水墩南紧邻原无锡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创办的无锡茂新面粉厂,现为无锡中国民族商业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省级工业旅游区(点)。馆中有四大板块,分别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展区,茂新面粉厂麦仓及老机器设备展区,茂新面粉厂办公楼专题陈列,民国商贸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馆西侧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刻有茂新面粉厂的情况介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