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襄渝铁路罗向岩隧道“72.5.7事故”遇难战友肖梅英

梁宝平

<p class="ql-block">作者:唐西蕙、梁宝平</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梁宝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背景歌曲:追思(伴奏)</p><p class="ql-block">演奏:骆运</p> <p class="ql-block">  图为:罗向岩隧道。</p> <p class="ql-block">  【编者语:美篇,是用户和微信爱好者的一款图文创作、分享应用App,是发布美文、摄影大片、记录生活、储存情感等极佳选择。《美篇》名字醇香、动听;宣传范围广至全国乃至世界。它便于携带,方便传播,可随时带在身上,记之心上 。又谓之为:一部特别的书藉,给人以特别的享受和启迪 。特别的书,敬赠于特别的人!“三线学兵连” ,是一个特殊的年代(1971年初) 、特殊的连队(15.6岁的学生兵)、特殊的群体,他(她)们既不是军人、也不是工人、更不是农民,每月仅13元工资、15元伙食费 ,食杂粮干菜且常不能饱腹,住宿为油毡房芦席墙难以遮雨挡风,处境为荒山野岭。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他们承担着开掘隧道、筑架桥梁等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扛水泥、搬石料、打风枪、炸隧洞、抬圆木…… 嫩肩幼膀,力承千钧,更何况还有塌方等各种死神的威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既创造了建设工程的奇迹,也创造了冲击生命极限的奇迹。此文谨献给可爱的襄渝铁路建设者们和襄渝铁路建成通车50周年!】 </p><p class="ql-block"> 刹那芳华间,人生有许多美好,亦有许多使人悲哀和遗憾之事。1972年5月6日晚上子夜时分,我们连(原铁道兵第一师零二四七部队学兵八十二连)三排11班和12班同上后夜班。当我们两个班行至罗向岩隧道洞口时,部队当班安全员给大伙介绍道:“炮已经放完了,没有哑炮。你们可以进洞了!”于是,我们在副排长刘莲荣的带领下逐行至洞内(60米处)下道坑掌子面。这时只见一大堆爆破后的石渣呈现在大伙面前。下道坑为8米宽、4米高,每个工班布设有4台风枪,一排炮可掘进1.2米,炮后石碴散落在掌子面前方10米处,部队19连8班的风枪手已各就其位,正在岩壁上选择新一轮炮眼的位置;民工连也有十来个人已经开始扒碴、作业。学兵们也如往常一样!扒碴员扒碴、其余战士以班为单位一字形排开,用铁箥箕(铁丝编织)从掌子面往斗车里倒(传)碴,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每工班可装石碴约70车左右)。这时,洞内除震耳欲聋的风枪“哒,哒”声外,再就是异常闷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战士们的战斗情绪,你追我赶,其场面犹如作战。一会儿,大伙便汗流浃背像似兵马佣一般。解放军双手紧握风枪,全神贯注地钻掘着每一个炮眼,尘粉很快将他们的脸宠笼罩,黑色的脸厐上唯有眼睛在闪烁。民工们拼命地干、畏恐他们落后。女学兵们端起石碴箥箕飞快地传递,一车车石碴即被推出了洞外。此时,谁人知晓死神正悄悄地向我们袭来。</p><p class="ql-block"> 肖梅英和孙琳那天是班里的值日生,待收拾完内务稍来得晚些。听孙琳事后介绍,上班途中,梅英曾给她表示“要求加入共青团!”因此,当她俩行至下道坑掌子面梅英便一头挤进斗车跟前,抢着(双手将石碴举起)去干往斗车倒碴的吃力活。大约7日凌晨拂晓(四时)时分,隧道里掌子面顶部突然坠落石块(以往也有这种掉石头的现象,由于没发生过什么事情,大家早都习以为常,所以这次也就没引起大家的足够注意,只管拼命干活),紧接着又是“咯嘣,咯嘣”的断裂声响,还未等战友们反应过来,一块约10立方石头“轰隆”一声砸了下来。顿时,整个掌子面烟雾笼罩、灰尘四起,灯泡电线也被震的在空中使劲地摇摆,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尘粉…… </p><p class="ql-block"> 昏暗中,只听见一位解放军风枪手高声喊道:“请大家原地不动、不要恐慌,还会掉石头,各人注意安全!”解放军话音未落,又有碎石“哗啦”坠下。事故发生的如此突然,且塌方面积较大几乎将掌子面堵死,大伙硬屏住呼吸原地站立着,密切注视着掌子面的顶部和紧靠岩壁的几位风枪手战士。一阵碎石接连落下,一位解放军急步冲向我们中间命令道:“向后退,清点人数。”这时,我们12班李珍喊了声:“梅英没有出来!”听完李珍喊叫,我们的心揪的更紧了。大伙环顾四周、两眼急切的搜寻着肖梅英,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看见肖梅英的人。可此时,隧道里粉尘弥漫,掌子面除了塌方掉下来的大石头和那一大堆的石渣外,什么也看不见,刚才那生龙活虎的场景尚若全无……</p><p class="ql-block"> 时间一秒秒的过去,碎石还在零星的坠落。当大伙确认肖梅英就在石头低下时,顿时,大伙心急如焚恨不得上前把她扒出来。为僻免第二次伤亡,部队首长迅速带领几十名抢险队员及营卫生所军医赶到展开了紧张地搜救工作,为避免抢救现场混乱、营首长命令:“学兵全部外撤。”我们怀着无奈和惴惴不安的心情,边往外走边回头看,多么地希望肖梅英战友能跟上来。当我们拖着沉重步子走出罗向岩隧道时,看着群山依然是那么的寂静,再抬头看着那滿天的星星,我们的心情十分难过。我们班那颗最小最亮的星星就真的再不会出来了吗?悲天悯人的我们,面对塌下来的大石头,眼睁睁的看着曾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被埋沒却无能为力……</p><p class="ql-block"> 事后,我们得知李珍战友当时并没有外撤,她自始自终参与和目睹</p><p class="ql-block">了抢救肖梅英的全过程。梅英是从一堆碴石下水渍中被救出的,身体及四肢部位虽无明显外伤,但衣服已被下道坑水渍浸湿人已停止了呼吸,后被停放在营卫生所后侧的芦蓆棚中。清晨5时许消息传来:同我们一起施工的6位同志不幸遇难。其中有:解放军2人,民工3人,学兵1人(肖梅英)。另有:解放军2人、民工3人、学兵1人(副排长刘莲荣)曾不同程度负伤。我连其余当班战士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肖梅英同志的牺牲,使整个连队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事故处理中,肖梅英的父亲表示:“大女儿肖梅英走了,我愿将二女儿肖梅菊留在连队,让其继承其姐姐生前尚未完成的遗愿!”其父亲的高风亮节,肖梅英同志不畏苦难、忘我工作的精神、情怀,实在是催人泪目啊!</p><p class="ql-block"> 同年7月1日即肖梅英牺牲第55天,我连丁萍、马鸿燕同志又因抢救落水解放军和国家财产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从此,肖梅英、丁萍、马鸿燕同志结伴护佑,长眠于旬阳市丹凤岭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为人民利益而死死亦无憾,</p><p class="ql-block"> 寄同学战友之思思也长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图为:肖梅英同志遗像!沒变,一点沒变!梅英她是为人民利益而死,虽死犹生!永远的17岁……</p> <p class="ql-block">  图为:旬阳市(县改市)烈士陵园肖梅英陵墓!</p> <p class="ql-block">  梅英,你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怀念!永远怀念!!</p> <p class="ql-block">  梁宝平简介:男,大专文化,属马,性情中人,从事过三年襄渝铁路建设、四十二年人民公仆工作。爱好:藏书、阅读、写作、旅游、摄影、中医药研究,太极柔力球健身。个性:随和、随缘、随便。品行:为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需要我的人而活着。格言:工作越忙越好,生活越简单越好,精神越丰富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