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宁寨——位于山西高平县境内,与泽州县和陵川县搭界的三县交界处,“一鸡啼叫,三县皆闻”。是一个历明清500余年,集寨堡、商贾、诗书、武略、收藏、文化于一体的山寨式古堡。岁月沧桑,当她失去当代俗人眼中的居住实用价值以后逐渐被冷落一旁,但其文物、文化、艺术等价值却是无价的,世人也深有感触,但却很无奈。这组照片展现了永宁寨的古韵风姿和岁月留下的满身苍夷,就像一位耄耋老人在诉说当年的辉煌与荣耀;希望以此唤起有识之士挖掘、保护、重现祖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发挥出她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建在两条河流环绕的山岗上的永宁寨</p> <p class="ql-block">古寨北为蒲溪河,南为小南河,二水相抱,环流南去,整个寨墙沿沟而建,将村落环绕在内,素有“两水抱村流”、“金龟探海”之说。</p> <p class="ql-block">古朴、雄壮的永宁寨,最大的特色是依崖而建的窑楼。窑楼或明楼暗窑,或上下宅院,或窑中有楼,或窑上建楼,整个窑楼与地势浑然一体。枕烟楼、花薰阁、北大宅、花园、看河亭、新旗杆院、西三宅等或已不存,或只剩下断垣残壁。存留下来的尚有槐树院、醋房院、旗杆院、新楼院、新楼后院、茶楼院、廊底院等30多个院落。</p> <p class="ql-block">明末永宁古寨的商贾大户张家,世代经商,生意遍布豫皖鲁鄂苏浙等地,到张百万时,已家资万贯,富甲一方。</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阁寨门,北面便是三教堂,大致建于明晚期,自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饰迄今百余载,立有清嘉庆元年(1796年)石碑,落款为“里人张沛霖谨志”。除有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年间碑刻外,永宁寨还存数通明万历四年(1576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及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石碑、石匾额。至今扔在坚守着护佑一方的神圣使命。</p> <p class="ql-block">“新楼院”“新楼后院”“春发院”“茶楼院”“明亮院”“顺德院”……由东阁顺坡向西阁方向,沿途造型不同的四合院、三合院随时进入视线。寨内现存的30多个院落,均为青砖包砌砖木石结构的高楼宅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以商贾闻名的永宁寨,还是一个经文纬武的诗歌之乡。“花薰阁、枕烟楼……皆张氏藏书处也。”这是清代高平文化大家司昌龄在《蒲溪吟社三家诗抄》序言中的一句话。他还在《枕烟楼藏书记》中写道:“吾友张子雪樵,嗜学能文。自其先君子好书,架上积有数千万卷。……张氏载籍之富,遂为郡邑之冠。其藏书之所,曰:‘枕烟楼’……雪樵之建是楼也,特为藏书建也。巨细均收,新旧毕采。先之以经,次之以史,又次之以子、以集,随其部分,秩然有条,方取多而未止。其庋阁者,约以二十余万卷,而复出与抄本不在列。”</p> <p class="ql-block">旗杆院是清代时,从赤土坡迁来的另一支张氏族人所建。这支张姓家族也是靠经商发迹,后由张宗尧率其子张尔恭、张尔惠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修建了这座精美的二进宅院。因为这座宅院里走出了张大武、张亦侨父子两个武举人,所以在门前立起两根旗杆,于是便有了“旗杆院”。</p> <p class="ql-block">现在巨大雕花的旗杆石依旧耸立门前,证明着久远的显赫。奢华气派的旗杆院和对面精致高俏的茶楼院依然完好。遥想当年,旗杆院的主人以茶会友,邀请达官贵人、商贾雅士茶楼上一边饮茶,一边谈天说地,指点江山,那是何等的洒脱!</p> <p class="ql-block">耄耋东阁,阁上嵌有“培太和”石匾额,为明万历年间之物。</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中阁</p> <p class="ql-block">门洞上镶嵌“水绕山环”石匾额,是藏书楼主人张承纶所书。</p> <p class="ql-block">原本应该是相伴相生的树与房,而今却阴差阳错地呈现出相互伤害的结局,谁之过?</p> <p class="ql-block">时代变革,古堡回到了人民手中,为人们提供了安逸的居住条件,但人民却无力阻止她的衰老。美哉、壮哉、悲哉、痛哉、惜哉!</p> <p class="ql-block">感谢秦喜明老师提供历史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