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与名胜古迹简介

yrh

<p class="ql-block">本文介绍了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中介绍了几十个与十三朝相关的故事和景点,有对洛阳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p><p class="ql-block">本文目录:</p><p class="ql-block">1.夏朝</p><p class="ql-block">(1)河图、洛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2)龙马负图寺</p><p class="ql-block">2.商朝</p><p class="ql-block">(1)封神榜中的八百诸侯会盟津故事</p><p class="ql-block">3.西周</p><p class="ql-block">(1)周公旦——定鼎中原</p><p class="ql-block">(2)周公庙和定鼎路</p><p class="ql-block">4.东周</p><p class="ql-block">(1)王城公园和王城大道</p><p class="ql-block">(2)东周王城广场和天子驾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3)周山东周王陵</p><p class="ql-block">(4)老子李耳在老君山修炼</p><p class="ql-block">5.东汉</p><p class="ql-block">(1)刘秀与重渡沟风景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2)刘秀坟</p><p class="ql-block">(3)邙山墓葬群,古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4)中国官方第一座寺庙——白马寺</p><p class="ql-block">(5)白马寺内齐云塔和狄仁杰墓</p><p class="ql-block">(6)关林庙——关羽首级安葬地</p><p class="ql-block">(7)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p><p class="ql-block">6.曹魏</p><p class="ql-block">(1)曹操赞美杜康酒</p><p class="ql-block">(2)蜀国皇帝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7.西晋</p><p class="ql-block">(1)洛阳纸贵的典故</p><p class="ql-block">8.北魏</p><p class="ql-block">(1)龙门石窟开凿</p><p class="ql-block">9.隋朝</p><p class="ql-block">(1)龙门的来历</p><p class="ql-block">(2)隋唐大运河</p><p class="ql-block">(3)西苑公园</p><p class="ql-block">(4)少林寺与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0.唐朝(主要是武周)</p><p class="ql-block">(1)武则天造字</p><p class="ql-block">(2)武则天与洛阳牡丹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3)明堂和天堂</p><p class="ql-block">(4)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与武则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5)洛阳水席中的洛阳燕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6)武则天与中岳庙、登封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7)隋唐城应天门</p><p class="ql-block">(8)九洲池</p><p class="ql-block">(9)隋唐城遗址植物园</p><p class="ql-block">(10)白园——白居易墓</p><p class="ql-block">11.后梁</p><p class="ql-block">12.后唐</p><p class="ql-block">13.后晋</p> <p class="ql-block">洛阳古称雒阳、洛邑、京洛,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中国的国名便源自古洛阳。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p><p class="ql-block">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最具海外影响力的中国城市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洛阳建都。</p><p class="ql-block">在洛阳,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p> <p class="ql-block">洛阳市内共有五个大都城遗址:夏都斟鄩、商城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神都城。或许你在洛阳逛街时,脚下踩的就是古代的皇宫。</p> <p class="ql-block">1.夏朝</p><p class="ql-block">夏都斟蟳,二里头遗址的皇宫,是世界第一座规划的城市,有明确中轴线。</p><p class="ql-block">从夏朝第三代国王太康开始,夏朝就把伊洛盆地一带作为自己的都城。而二里头遗址恰好就在伊洛盆地一带,所以,二里头遗址和史书上记载的夏王朝国都的线索吻合,史书的记载是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首都的重要证据。</p> <p class="ql-block">(1)河图、洛书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p><p class="ql-block">传说描绘了河图、洛书的由来:相传伏羲氏时期,黄河里浮出一匹龙马,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图形,这就是“河图”,伏羲氏依“河图”画出八卦,《周易》一书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大禹治水之时,洛河里浮出一只神龟,神龟的背上长有纹、圈、点,自列成组,这就是“洛书”,大禹对“洛书”进行阐释,此即《尚书》中的《洪范》篇。</p> <p class="ql-block">(2)龙马负图寺</p><p class="ql-block">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因历代战乱,屡建屡废。</p><p class="ql-block">经修复的负图寺大殿,重修伏羲龙马像,并建山门一座,在图河架石桥三座,逐步恢复寺院原貌,使其发展成为炎黄子孙的祭祖圣地和”“河图洛书”的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商朝</p><p class="ql-block">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古称西亳,是第一个商代都城,在偃师城西1公里、距二里头遗址仅6公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西亳为五帝时期帝喾的都城,商朝的国都。在推翻夏后氏的统治之后,成汤在夏都斟鄩附近另建新都,称西亳。商代中期,商王盘庚迁殷前曾“从先王居”定都西亳。</p><p class="ql-block">商汤之后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康、小甲、雍己、太戊诸王均以此为都,前后共计200余年。</p> <p class="ql-block">(1)封神榜中的八百诸侯会盟津故事</p><p class="ql-block">周文王死后,其子姬发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周武王,他看到商朝已众叛亲离,内外交困,认为取商而代之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扩建都邑,兴建镐京城(今西安附近)并以此作为灭商的大本营,积极储蓄力量准备灭商。经过了几年的精心准备,周武王认为已具备了消灭商纣王反动统治的条件。</p><p class="ql-block">为了弄清商朝实力的虚实,试探灭商之战是否会有其它方国响应,考察一下周国的影响力,在他统治的第九年,周武王大会诸侯于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当周武王率军到达孟津时,长期深受商纣王高压之苦的各路诸侯八百多不期而至。</p><p class="ql-block">通过盟津之会,周武王操练了部队,摸清了商王朝的虚实,确立了自己牢固的盟主地位,说明周已有能力完成灭商大业。不久周武王亲率大军再次渡过盟津,向商都朝歌发起了进攻。双方军队大战于牧野,基本消灭了商军主力,很快便灭掉了商朝。</p><p class="ql-block">八百诸侯会盟津,说的就是周武王对商做的一次军事演习。</p> <p class="ql-block">3.西周</p><p class="ql-block">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中国历史朝代。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立国275年。</p><p class="ql-block">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加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p><p class="ql-block">(1)定鼎中原</p><p class="ql-block">大禹在洛阳洛宁县境内的洛河中得到神龟背驮的"洛书",依此劈开三门(神门、人门、鬼门),疏龙门(山西河津市陕西韩城市之间黄河龙门,即鱼跃龙门出处)之水东流入海,治水成功,受禅让建立了夏朝,遂划天下为九州。接着又搜集九州之铜铸造了九个大鼎,作为王权的象征。到了商周时九鼎就象后来的玉玺一样,成为传国之宝,谁想统治天下,就要先夺取九鼎。</p><p class="ql-block">伐纣灭商后,周武王的第一件事就是搬九鼎到镐京(今西安)。</p><p class="ql-block">谁知九鼎极重,据说一尊鼎就用了八九万人,花了几个月才拉到洛阳。当他们再向西拉时,不管用什么办法,大鼎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巍然不动。武王闻知此事,感叹地说:“九鼎是镇国之宝,它们到了洛阳不往西走,定有缘故。夏朝国都在洛阳,洛阳又位于天下之中,上天莫不是要我把国都迁到洛阳不成?如果这样,就把九鼎安放在洛阳吧。”</p><p class="ql-block">不料正当武王准备奉行安放九鼎的典礼时,却不幸病故了。</p><p class="ql-block">周成王在周公旦的辅佐和帮助下,建成了洛阳,在太庙里建成了一座宏伟壮丽的大殿,选择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举行了隆重的定鼎大典,表示周朝已完成了灭商的大业,取得了天下。</p> <p class="ql-block">(2)周公庙和定鼎路</p><p class="ql-block">周公庙是纪念天下第一圣人——“元圣”周公姬旦的祠庙。被尊为儒教元圣的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洛阳周公庙因此称为儒教祖庭。</p><p class="ql-block">灭商两年后,周武王病逝,其子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姬旦摄政。管叔对此极为不满,散布“周公将不利于成王”的流言,还和蔡叔煽动武庚及东方诸国叛乱,叛周阵营不断扩大,周公见情势危急,决定东征平叛。</p><p class="ql-block">周成王为巩固东征胜利成果进行了分封,一共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有53个。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周公全面营建洛邑,新都落成后,周朝都城迁至洛邑,并将商朝贵族和遗民也迁至洛邑监视起来,诸多措施为周朝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周公是洛阳的伟大营建者,他明白,武力并不足以维持国家的长期稳定,所以他在洛阳制礼作乐,制定完整的礼乐制度来教化民众。</p><p class="ql-block">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定鼎洛阳”的功劳,就兴建了一座殿宇辉煌的周公庙,庙里的大殿被叫做“定鼎堂”。至今,周公庙仍坐落在洛阳老城的西关外供人们游览凭吊。周公庙一侧的道路则取名为定鼎路。洛阳西关广场上还有一个九龙鼎。</p> <p class="ql-block">4.东周</p><p class="ql-block">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共515年)。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p><p class="ql-block">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1)王城公园和王城大道</p><p class="ql-block">洛阳东周王城,位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为东周时期的古城遗址。</p><p class="ql-block">一座东周城,半部东周史。以东周王城为主要载体的城市考古研究,就是揭示东周时期以王城为核心的建城史、东周史、外交史、经济社会发展史和东周时期的礼仪文化史。研究以洛阳东周王城为代表的古代城市及城市文化,就是研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研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历史文脉。东周王城的文化内涵研究,在现代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p> <p class="ql-block">(2)东周王城广场和天子驾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车马坑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周文化广场内,是在2002年至2003年配合洛阳中心广场的建设过程中探索及发掘出来的东周时期车马陪葬坑遗址。该遗址的意义在于考证了“天子驾六”说法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天子驾六”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一种车与制度。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民一”。在河洛文化广场项目发掘前,这种车舆制度存在与否还有待商榷,直至“天子驾六”车马坑的成功发掘,此种车舆制度得到确认并将起始年代向前推进到春秋早、中期。</p> <p class="ql-block">(3)周山东周王陵</p><p class="ql-block">周山本属秦岭的东端,位于东周王城西南约3.5公里,因山上葬有周王的陵墓而得名。在今三山村西的周山之巅,现存有4座高大的陵墓,依山势东西排列,雄伟高峻,气势壮观。西边的一座大冢为“周灵王陵”,呈覆斗形,保存较为完整。在周灵王陵东约625米处,有三座大冢东西紧密相连,名为“周三王陵”。这三座王陵的外观状似“山”字形,保存较为完整,均为覆斗形,用夯土筑成,封土转折处明显,顶部较为平坦。</p> <p class="ql-block">(4)老子李耳在老君山修炼</p><p class="ql-block">在春秋时期,被公认为道教始祖的老子李耳来到此归隐修炼,使之成为“道教发源地”和“祖师之庭”。</p><p class="ql-block">北魏时,在山上建老君庙以纪念,后来唐太宗派尉迟敬德重修景室山铁顶老君庙,并赐名为“老君山”,然后一直沿用到了今天。</p><p class="ql-block">老君山又名景室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洛阳市栾川城郊,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17米。</p><p class="ql-block">自古被尊为天下名山,道教圣地,有“中州地区天然动植物种质基因库”之美誉,号称洛阳的“避暑山庄”,为栾川八大景观之首,被誉为“君山奇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君山北麓冰未消,伊水之阳花艳艳”。这是老君山的生动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东汉</p><p class="ql-block">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195年,与西汉统称两汉。</p><p class="ql-block">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今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p><p class="ql-block">东汉时,三公权力被大幅削弱,尚书台权力得到提升。汉明帝、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汉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汉和帝继位以后,扫灭外戚,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之为永元之隆。</p><p class="ql-block">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p> <p class="ql-block">(1)刘秀与重渡沟风景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建立新朝,天下大乱,刘秀率兵讨伐,在南阳白河滩被王莽打败。王莽得知刘秀是汉王朝的后裔,便追杀刘秀,刘秀逃至伏牛山伊河(现潭头盆地南缘)被伊河挡道。刘秀率部下两次渡过伊河,见一无名沟口。便派部下寻找当地人,却不见人烟。刘秀说,我们两次渡过伊河来到这里,这条沟就叫做重渡沟吧。</p> <p class="ql-block">(2)刘秀坟</p><p class="ql-block">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区白鹤镇铁榭村。</p><p class="ql-block">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p> <p class="ql-block">(3)邙山墓葬群,古墓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自古有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邙山墓葬群是世界最大的墓葬群,有十万座墓葬,其中包括近百个帝王。</p> <p class="ql-block">(4)中国官方第一座寺庙——白马寺</p><p class="ql-block">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p><p class="ql-block">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p><p class="ql-block">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p><p class="ql-block">注:《唐僧取经比白马寺西天取经晚了564年。唐太宗贞观3年(629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印度)游学。》</p><p class="ql-block">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p><p class="ql-block">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p><p class="ql-block">摄摩腾和竺法兰在白马寺清凉台处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p><p class="ql-block">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p><p class="ql-block">白马寺有一处高台,相传,清凉台是东汉明帝刘庄避暑读书的地方,从砌法和券石上的匠人题字来看,为汉代原物,清凉台由石砖砌成的高台,故经过多年未被摧毁。</p> <p class="ql-block">2010年白马寺举行盛大的印度风格佛殿落成仪式。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和中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仪式,并为佛殿剪彩揭碑。</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白马寺缅甸佛塔苑竣工。6月30日举行了盛大的“缅甸风格佛塔苑落成庆典暨安奉开光法会”,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行72人,专程抵达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28日,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落成庆典暨恭迎佛舍利佛像开光法会隆重举行。泰国副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帕蓬素提,泰国王室办公室主任 哌娄哈德盖 等700余人组成的泰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庆典。</p><p class="ql-block">2016年12月23日,白马寺斯里兰卡风格佛殿奠基。目前,斯方已经完成了斯里兰卡风格佛殿方案图纸的设计,但是由于资金筹集方式尚未确定,因此斯里兰卡风格佛殿暂未实质性进展。</p><p class="ql-block">迄今为止,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p> <p class="ql-block">(5)白马寺内齐云塔和狄仁杰墓</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座塔:白马寺齐云塔,开创了中国塔类建筑。该塔有一奇,站在塔20米外拍手,塔会发出蛙叫声。</p><p class="ql-block">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据白马寺现存碑刻和某些佛籍载,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今存之砖塔,实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p><p class="ql-block">狄仁杰墓就位于洛阳白马寺内。</p> <p class="ql-block">(6)关林庙</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孙权斩关羽首级,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送于洛阳曹操处,曹操敬慕关羽为人,用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十里,并建庙祭祀,为关林庙,迄今已有1790年。</p><p class="ql-block">万历三十三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p><p class="ql-block">根据古代封建礼制,帝王墓为“陵”,王侯将相墓为“冢”,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两千年来,关羽的地位从王侯一直上升到武圣人,能与“关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东曲阜的孔林。</p> <p class="ql-block">(7)<span style="font-size:18px;">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span></p><p class="ql-block">“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对洛阳的概述,洛阳历史地位的写照,也只有洛阳,见证了中华四千多年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6.曹魏</p><p class="ql-block">魏国(220年12月11日—266年2月8日)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p><p class="ql-block">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东15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水,是历代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始建于西周时期,更始三年(25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于此,其后三国魏、西晋、北魏也以此为都,历4代共330多年。北魏末年在战乱中化为废墟。</p><p class="ql-block">(1)曹操赞美杜康酒</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枭雄曹操曾吟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名句,杜康酒便因此闻名于世。杜康酒系酒祖杜康发明,它的酿酒历史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杜康造酒的历史十分悠久。</p> <p class="ql-block">(2)蜀国皇帝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刘禅率领百官向曹魏投降,随后刘禅带着一众大臣前往了洛阳,司马昭见刘禅主动投降,于是封他为“安乐公”,虽然刘禅不再是皇帝了,但是爵位在当时依然很高。在洛阳的刘禅整日歌舞宴会,生活得不亦乐乎,当被司马昭问及想不想念蜀国的时候,刘禅竟然高兴地说:“此间乐,不思蜀也!”</p> <p class="ql-block">7.西晋</p><p class="ql-block">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p><p class="ql-block">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font-size:18px;">洛阳纸贵的典故</span></p><p class="ql-block">洛阳纸贵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晋书·左思传》。</p><p class="ql-block">“洛阳纸贵”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后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p> <p class="ql-block">8.北魏</p><p class="ql-block">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p><p class="ql-block">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p><p class="ql-block">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中央集权制度与民族融合。</p><p class="ql-block">北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约等于除了洛南新区外的洛阳市区面积。</p> <p class="ql-block">(1)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龙门地区的石窟始凿于北魏,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p><p class="ql-block">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p><p class="ql-block">北魏,代表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9.<span style="font-size:18px;">隋朝</span></p><p class="ql-block">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37年。</p><p class="ql-block">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丞相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p><p class="ql-block">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营建东都(今河南省洛阳市),又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然而内外举措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外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李渊逼杨侑禅让,国号“唐”。619年王世充逼杨侗禅位,国号“郑”,隋朝彻底灭亡。</p> <p class="ql-block">(1)龙门的来历</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所在的龙门山,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获得了一个形象化的称谓——伊阙。</p><p class="ql-block">隋炀帝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2)隋唐大运河</p><p class="ql-block">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p><p class="ql-block"> 隋炀帝修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p><p class="ql-block">通济渠分为三段:西段自东都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东循阳渠故道由洛水注入黄河;中段自洛口到板渚,是利用黄河的自然河流;东段起自板渚,引黄河水走汴渠故道,注入淮水。 通济渠东段所经过的路线是引黄河水循汴水故道,入于泗水,注入淮河。</p><p class="ql-block">有了大运河,才会有隋炀帝携带3000佳丽下扬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3)西苑公园</p><p class="ql-block">西苑公园,古时是隋炀帝都洛阳时所建的皇家园林,它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囿之一。西苑,北至邙山,南抵伊阕,西边一直到今天新安境内,周围二百余里,如今在其旧址上的西苑公园和牡丹公园仅占其很小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苑中有海,周围十余里海中有人工造的山,高出水面百余尺,在山上再建宫殿。苑内分十六院,每院有20位美女,由一位四品夫人管理。隋炀帝喜欢夜游,于是便经常携带数千宫女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p> <p class="ql-block">(4)少林寺与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少林名扬天下,为中国第一古刹,其实古代少林寺一直归属于洛阳,直至1983年才划归省会郑州市。</p><p class="ql-block">少林寺,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比白马寺晚了400多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p><p class="ql-block">来到少林寺的游客,常会被立于少林寺白马钟楼前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所吸引,这座刻于唐开元年间的石碑,两面碑额均刻有唐玄宗亲笔书写的“太宗文皇帝 御书”隶体字。此碑有四份公文记载了十三僧助唐王的相关内容。</p><p class="ql-block">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让“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10.唐朝</p><p class="ql-block">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p><p class="ql-block">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周代唐</p><p class="ql-block">武周李治在位时,武皇后(名武瞾,一般称武则天)逐渐参预朝政。武则天原为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死后出家为尼,后被高宗召入宫中,在权力斗争中获胜,被立为皇后,史称她“素多智计,兼涉文史”。</p><p class="ql-block">显庆五年(660年),李治因身体原因让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她因此得以与李治并称为“二圣”。</p><p class="ql-block">弘道元年(683年),高宗驾崩于紫微宫贞观殿,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因中宗与之不合,将他废为庐陵王,另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同时将东都洛阳(太宗时营建洛阳宫,高宗于657年改之为东都洛阳)更名为神都。</p><p class="ql-block">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平定徐敬业反叛,并制造祥瑞,迫使睿宗禅位,自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p> <p class="ql-block">(1)武则天造字</p><p class="ql-block">造十八汉字,留一字传承。武则天既然想到了要从文字上做文章,那便说干就干。她召集朝堂有名的文臣和国学大师,告诉他们:“朕要造字。”于是众大臣连夜研究,结合武则天的想法,为她选择适合的汉字。几番折腾下来,武则天选择了十八个汉字,为它们重新造一个形状出来。</p><p class="ql-block">在这十八个字中,有十七个字都没有被留存使用,它们分别是日、月、天、地、星、国、人、君、臣、照、圣、证、初、年、正、载和授。</p><p class="ql-block">而十八个字中,唯一留存下来的,是汉字“曌”(zhao)。曌这个字,是个典型的表意文字,看它的构成,有日,有月,有空。这些元素代表着武则天是第一人,绝无仅有,与日月同辉。后来,武则天更是为自己更名为曌,用这个字来特指自己。</p> <p class="ql-block">(2)武则天与洛阳牡丹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牡丹缘何与洛阳结缘,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当属女皇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据称,武则天登基之时,正值寒冬腊月,京城长安花木凋零。武则天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一众游园赏雪,女皇酒醉后下诏:“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众花神迫于女皇严威,不敢不从,一夜之间均发蕊开花,唯独牡丹不为所动,一根枝叶没有生出。女皇次日游园,见状后大怒,便将长安的四千株牡丹贬往洛阳。</p><p class="ql-block">谁知牡丹到了洛阳,却开出了比以往更加娇艳更加富贵的花朵。女皇愈怒,又派人火烧牡丹,却哪里烧得绝,牡丹从此在洛阳扎根繁衍,在火烧后变得更加鲜艳。</p> <p class="ql-block">(3)明堂和天堂</p><p class="ql-block">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宫正殿,号称万象神宫。明堂是儒家的礼制建筑,为古代帝王明政教之场所,凡祭祀、朝会、庆赏、选士等大礼典均在此举行。明堂又是国家举行祭祀大典的场合,武则天亲祀明堂,合祭天地。像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就参考了唐洛阳明堂的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明堂方300尺(88米),为多边形,圆顶;高294尺(86米),分三层,下层布政,中层祭祀,上层是圆顶亭子。</p><p class="ql-block">“天堂”是唐朝武则天礼佛之地,记载高度约在160米左右,超过了世界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通天帝国》的通天浮屠就位于此塔,《唐书》记载:“其小指可容纳数十人”,可见其高大。</p> <p class="ql-block">(4)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与武则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大唐的佛教,在武则天时期达到了顶峰。玄奘、惠能、义净、法藏等,这些历史上卓绝非凡的高僧与她多有关联;</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开凿,在她手下迎来第二个高峰,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奉先寺内造像艺术最精美的主大佛(武则天捐两万贯胭脂钱),相传依照武则天相貌而雕凿。卢舍那的微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5)洛阳水席中的洛阳燕菜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水席传说:相传是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洛阳水席的菜序是前八品、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二十四道菜,这正应了武则天从永隆元年总揽朝政,到神龙元年病逝洛阳上阳宫的二十四年。</p><p class="ql-block">洛阳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p><p class="ql-block">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p><p class="ql-block">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双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p><p class="ql-block">洛阳燕菜又称牡丹燕菜,是河南洛阳独具风格的传统名菜。属豫菜系。主料有白萝卜、海参、 鱿鱼、鸡肉。成品洛阳燕菜只见一朵洁白如玉、色泽夺目的牡丹花,浮于汤面之上,菜香花鲜,赢得贵宾们的拍手叫绝。</p><p class="ql-block">而“洛阳燕菜”的由来有这么一个传说:武周年间,女皇武则天为视察龙门卢舍那大佛的凿刻,而驾临洛阳仙居宫,适逢城东关下园村长出一棵特大白萝卜,长有三尺,上青下白,重30多斤,菜农视为奇物,百姓视为“祥瑞”而敬献进宫。女皇命御厨们做一道菜,御厨们知道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但又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他们反复琢磨,将萝卜切丝后九蒸九晒,然后配以鸡汤等山珍海味,烹制成一品不失御膳风味的汤菜。女皇品尝之后,赞其清醇爽口,沁人心脾,观其形态酷似燕窝丝,当即赐名为“假燕菜”。</p><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14日,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下榻当时的友谊宾馆。中午周总理宴请加拿大客人,上了几道洛阳水席中的菜,其中就有流传千年的“洛阳燕菜”。当周总理看到“洛阳燕菜”,以及菜品上友谊宾馆大厨为了突出洛阳的特色,用蛋黄蒸糕精心雕啄雍容艳丽的牡丹花时,风趣地说:“洛阳牡丹怎么飞到桌子上来了?”在服务员介绍菜名“洛阳燕菜”后,周总理笑着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应该叫‘牡丹燕菜’。”满座都鼓起了掌。自此,洛阳水席的菜谱名称发生了变化,从此“洛阳燕菜”改名为“牡丹燕菜”。</p> <p class="ql-block">(6)武则天与中岳庙、登封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次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p> <p class="ql-block">(7)隋唐城应天门</p><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p><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如唐高宗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登基称帝等,功能类似北京午门。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p><p class="ql-block">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有今天十三层楼高。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三出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p> <p class="ql-block">(8)九洲池</p><p class="ql-block">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荟萃了唐宋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九洲池始建于隋,唐宋沿用,因似东海的九洲而得名,史料记载占地52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有139250平方米,水深丈余(约3.4米),堤岸屈曲,池中有数岛,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水向紫微城辐射,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其景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9)隋唐城遗址植物园</p><p class="ql-block">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总占地面积2864亩,园内建设了千姿牡丹园、野趣水景园、木兰琼花园、万柳园、绚秋园、岩石园、百草园、梅园、竹园、海棠园、桂花园、芳香园等17个专类园区。其中,千姿牡丹园占地面积320亩,由百花园、九色园、特色园、科技示范园组成,共种植牡丹1200多个品种,同时通过置石、园林小品等艺术手法,以楹联、雕刻的形式,对赞美洛阳牡丹的诗词、典故等进行充分展示,丰富了牡丹文化的内涵,是目前全市牡丹品种最多、花色最全、文化氛围最浓的牡丹园。全园植物种类达1000多种,总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在植物配置上以乔、灌、花、草合理搭配,形成南北园艺交汇、自然与规则共融、中外园林荟萃的大型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10)白园——白居易墓</p><p class="ql-block">白园,即白居易墓园,坐落于洛阳城南龙门东山琵琶峰上,占地44亩,是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人文自然胜景,处于山间林海中颇有仙风道骨之韵,是全国唯一的纪念白居易的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住洛阳18年,虽尊为"少傅",但一生清贫,喜酒善诗,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11.后梁</p><p class="ql-block">后梁(907年——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唐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朱温,唐帝赐名朱全忠)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大梁,为与南朝梁(萧梁)相区别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定都开封(今河南开封),后迁都洛阳。</p> <p class="ql-block">12.后唐</p><p class="ql-block">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14年。</p><p class="ql-block">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晋国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并视梁朝为闰朝,仍奉唐朝正朔。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晋王位。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925年灭前蜀王衍;928年南平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p><p class="ql-block">936年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p> <p class="ql-block">13.后晋</p><p class="ql-block">后晋(936——947)是五代第三个政权,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契丹天显十一年)十一月石敬瑭受契丹册封为帝,到契丹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契丹会同十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12年,初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