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日志10.抽象与实证,也说中西医之争

子戎

<p class="ql-block">  今天丫头生日,饭店是没法去了,买了个小蛋糕,她妈妈买了龙虾,自做蒜泥龙虾,然后用龙虾汤煮面条,龙虾和面条都吃了个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丫头吹完蜡烛,我说:宝宝,祝你十七岁生日快乐!她赶紧纠正:是十六,十六周岁。我去,这是女孩子的特有心理还是现在孩子的普遍心理?这么强调自己小?这么不想长大?记得我这个年纪,是特别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的,嘴上能有胡子,胸前能有肌肉……。即使后来工作了,也特别羡慕一些领导或前辈的大腹便便,心里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有啊?往那一站特有范哦。</p><p class="ql-block"> 我看着她满脸的稚气,个子却已经超过我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牛奶鸡蛋,大多数是超高的,哪像我们小时候,粥喝完了,还得学着大人一样把粥碗舔一圈,那叫一个干净。上海的张文宏医生,曾经有一个视频讲话,大意是说早餐不要吃稀饭,要吃牛奶鸡蛋。这个话赞同的多,但居然也有反对的,说他崇洋媚外:中国人喝了几千年粥了,智力发育也不比人家差……。</p><p class="ql-block"> 这个问题上,我当然是支持张医生,身边有很多的事实支持,孩子的身高就是一个显证。不过我想的是,如果这是一个西方的医生(譬如英国医生)告诉大家这个判断,他会怎么表达?根据我的观察,大概率会这么表述:各位,我们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食品营养研究所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对两组孩子(每组30人,男童女童各15人)从7岁到10岁的连续跟踪观察和记录,早餐喝粥配咸菜的一组孩子,平均的身高是多少,男孩女孩的性发育水平是怎样,智商平均值是多少……。而另一组早餐喝牛奶吃鸡蛋的孩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均的身高是多少,男孩女孩的性发育水平是怎样,智商平均值是多少……。所以,早餐喝牛奶吃鸡蛋是明显优于喝粥配咸菜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各位,这就是实证,这是西方人的思维逻辑和做事方式。拿实证后的统计数据说话,让你无法反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实不但科学研究如此,在文化的各个方面,中西方的区别也是非常明显的。我倒不是说因此认定我们的文化就是落后的,因为一方面,我们古人的观察、记录与思考其实也是很棒的,要不也没有天文历法、水利木作等等方面的长期领先。另一方面,在文学艺术这一块,其实我们的水准是要领先于西方人的,特别是抽象的能力。诗歌、绘画、雕刻、书法等等,我们玩的是勾勒、写意、神似、意境。而西方呢?就是工笔、写生(静物描摹)、大段大段的文字堆砌,但是精准。甚至于总结艺术规律的表述本身,中西方差异也是很有趣的对比。譬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一般而论,我们在实物中感到兴趣而要求艺术家摘录和表现的,无非是实物内部外部的逻辑,换句话说,是事物的结构,组织与配合。你读着是不是有点烧脑?我刚读到时也是很懵的,只觉得这说话好玄。但沉下心一琢磨:嗨,哥们你说的不就是:形神兼备吗!什么内部的外部的逻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看看,西方人的表达特点是精准繁琐,而我们的表达特点是:抓住灵魂。而且,你以为“形神兼备”四个字就是我们对高水准艺术作品的最高赞叹了吗?不是的,我们还有一个更好的成语表达我们最丰满的赞美:妙不可言!嗯,不可说,那才是最高境界,不然,你说的越多,离我的感觉越远,还不如不说。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就教我:做阅读理解,涉及对文章文法修辞的赞美,你就写妙不可言,没有老师敢说你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哎,说说就有点跑题了,今天我主要想说的,是对中西医的理解。最近网络上对上海市政府在抗疫物资中发放中药连花清瘟一事,引发了巨大争议,我看着感觉先是西风压倒东风,但现在有点东风压倒西风了。而我的态度是,你们就拿着各自的木刀互砍吧,谁也砍不死谁,除了越来越大的火气和愈拉愈远的距离。最后什么结果也没有,下次再约。</span></p><p class="ql-block"> 我这么说,相信捧着科学金字招牌的西医信众首先不服气了:你说科学是“木刀”,你是没有领教科学的厉害吗?呵呵,别误会,我对科学可是崇尚的狠,我说的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在你与中医粉们互砍时自以为拿着的“科学利器”不过是木刀。你不要跟我张口科学,闭嘴科学精神。你先说说你理解的科学精神是什么?是一切唯科学概念是从吗?那你说说人类目前为止对自然万物和我们人体自身的确切的科学发现和掌握有了多少?占全部的应知比例是多少了?所谓科学精神,除了是对所有的已知认真遵从,还应包括对一切未知的敬畏,对一切可能的包容接纳。为什么很多西方的科学大家,最后也皈依了神学?不是他们堕落了。而是,他们越往前掘进,越惊异和拜服于造物主的造化神功。除了向上帝那里找答案,余生还有前程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中医,是建立在古人不懈的观察记录和不断的实证试错基础上的经验总结。这其实也是科学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中医从来就没有进入我们传统的课堂,所以就只能通过家族和师徒传承,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进不了学堂,就形成不了理论归纳和总结,只能是经验总结。我一直以为:中国科学的落后,不是我们的老祖宗有多差劲,你好好看看中医典籍和中药典。里边是有大量的迷信成份,这其实不过就是未知而已。但大量的已知,是多少人前赴后继的观察记录与思考,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经验总结,你会不时对古人的细致观察击节赞叹的。我们从近代以来形成的落后,实在是因为儒家子孙,他们独尊儒术,长期霸占了学堂讲台,害得理工农医,只能民间生存,草野里求生。在科学萌芽绽放的时候,又碰上被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征服统治,一进一退之间,我们终于一落千丈。</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的木刀说中医粉们大概也是不服的。传统、精粹,中医保障我们民族安全繁衍了几千年,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而且,中医中药现在依然还是在许多病症治疗方面是发挥着作用的。是的,这个我也承认,譬如我感冒时一般都是靠喝正柴胡治愈的,而且还是早喝早好的习惯。我颈椎痛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针灸(对了,谁能告诉我颈椎痛西医有什么神药?)。但是,所谓与时俱进,这本来也是中医理论的一个经验总结。现在现代科学揭开了很多过去的未知,尤其是科学的方法论,对中医药发展的推动也是显而易见的。就以实证精神来说,假如我是以岭医药,我一定会抓住这次别人眼红的良机,协同上海市有关方面,对上海的阳性感染者、轻症病例两个群体,进行实证研究。服用了连花清瘟的一组感染者,一直无症状并在多少天后转阴的是多少,没服用的是多少。同样的,对轻症患者的实证对比,看看有多少转重症了,有多少转为无症状并经多少天转阴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最好的难道不是学方法吗?</p><p class="ql-block"> 最后,特别纠正两个误传:1、上海方面从来没有告诉市民连花清瘟是用来预防的,有人故意搅混水树一个假靶子引起大家关注;2、三分之一的运力用来送连花清瘟?是说的人弱智还是信的人弱智?自己琢磨去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