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初中毕业,只有16岁的我和成千上万同龄人离开北京,奔赴边疆,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员,经历风雪,战天斗地,屯垦戍边。把青春都献给了那片黑土地。所幸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只有小学基础的我,历经初考,复考两次考试,终于再次跨进校门,成为77届的一名大学生。</p><p class="ql-block">说起参加这次高考,也是挺有戏剧性的。1977年三月份,团里派我参加25团44连的的基本路线教工作队,担任副队长和支部副书记,历经半年时间,10月份才返回连队。那时我父亲还来信叮嘱我要扎根边疆干好工作。这时传来了高校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动了心,报了名,并参加了初考。只有小学水平的我,考试结果可想而知,数学我估计只得了20多分,我觉得已经没有机会了。谁知却意外的接到了参加复考的通知,这时,距离正式考试已经很近了,我抱着再试一把的心态参加了复试。很遗憾, 虽然语文,政治,史地我觉得考的还可以,但数学最多只能得十几分,我又失去了上学的希望。谁知1978年1月,我意外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当年连队唯一考入大学的,当年连里还有两人考入了中专。我入学分数为260分,我认为考的最好的是作文。那年,黑龙江语文考试作文题目有一道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我在1964年做为少先队合唱团的一员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我就从文革后重放电影东方红,联想到一九六四年在参演东方红时的盛况和感想,浮想联翩,饱含感情,一气呵成,应该是作文拿的分。</p><p class="ql-block">从78年2月到82年2月,在牡丹江林校的校园里,度过了4年难忘的校园生活。并拿到了首批文学学士学位证书。这些40多年前的照片,记录了校园生活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1978年春瞻仰杨子荣等烈士纪念碑后全班的合影。这是班级唯一的合影。入学时我们分两个班。后来部份同学退学,剩下的同学合成了一个班。</p> <p class="ql-block">班级的团支部全体团员合影。我在后排中间,当时任班级团支部书记。</p> <p class="ql-block">部份同学在教学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部份老师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教学楼前和班里的两个老大哥合影,中间是来自哈尔滨的孙显均,右边的赵海波同学己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班里同学年龄跨度很大,最长者已有35岁,最年轻的只有16岁。</p> <p class="ql-block">参加校园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与葛喜东同学在教学楼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学习。摆样子照相。旁边的同学王志成。</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农场学农时水库边合影。左起赵海波,葛喜东,刘铁,孙德生,我和孙显均。</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还挺帅。</p> <p class="ql-block">大四时班级组织参观游览古东京城和镜泊湖。和同学葛喜东合影。</p> <p class="ql-block">古城留影。</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边同学合个影。前排葛喜东,辛忠江,我。后排楚国刚,肖世雄,王云,孙德生。</p> <p class="ql-block">肖士雄,我,刘铁,王希永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张也挺帅。</p> <p class="ql-block">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与老北京知青刘铁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毕业照。摄于1982年初。毕业同学共47人。</p> <p class="ql-block">1984年同学曲宏樟到天津看我在海河边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2年8月毕业二十年校园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2年8月毕业三十年校园师生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入校40年同学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转眼毕业己经40年了,我们也都离开了工作岗位,步入了老年,好几位同学已经离世。本打算今年再举办一次毕业40年同学聚会,但因疫情原因而被迫推迟。发这几张照片,算做对40多年前校园生活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