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导语:2022年4月17日晚自习,高一(18)班全体同学集体学习了周逸群先生的事迹。</h3> <h1></h1><h3>周逸群,1896年出生于贵州铜仁,他家境富裕,却父母早亡,所幸得到族叔周自炳的悉心照料,并接受了良好教育。<br>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入东京庆应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留学期间,他对俄国十月革命产生了浓厚兴趣,研读了不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h3><br>1923年初,周逸群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当看到列强横行、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景象时,他感到十分痛心。第二年,深感只靠纸和笔救不了中国的周逸群,告别同志,南下当时国民革命的大本营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并受到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接见。11月,在国共合作的热潮中,他意志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br><br>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周逸群赴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任政治部主任,从此与时任师长的贺龙结为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周逸群和贺龙率部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周逸群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了瑞金、会昌等战斗。同时,在南下途中,他还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为党补充了新鲜血液。<br><br>1929年3月,周逸群利用蒋桂战争之机,当机立断将江陵、监利等县的游击武装整编成鄂西游击大队,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他带领鄂西军民向国民党军队主动出击,消灭了数支反动“常练队”和“铲共团”,有力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在残酷的斗争中,他总结出“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并采取了游击总队设立政治部、中队以上设党代表等加强部队政治工作的有力举措。<br><br>1930年2月,周逸群领导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并任政治委员,与军长旷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调弦口等多座城镇。7月,红六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在湖北公安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周逸群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此后,他与贺龙合兵出击,拔掉了苏区内的许多“白点”,将洪湖、湘鄂边根据地连成一片,组建起湘鄂西革命根据地。<br><br>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返回江北汇报工作,在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br><br>周逸群一生留有三句名言:“今日宏愿酬,一生交给党。”,“我们共产党人要像钢一样强铁一样硬。”,“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这便是他一心为党、一心为民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br><br>周逸群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美的英雄赞歌,他的光辉事迹将永载史册。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br><br><h3 style="text-align: left;">革命先驱的铮铮誓言,正激励着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