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我想起了我求学时代的诸位老师,并致电问候了高中班主任曹老师,也想起了十二年前离开我们的一位老教师—我的先祖父任苯生。</p><p class="ql-block"> 1908年农历四月初四,祖父生于南通州余西世代耕读之家。1922年夏,祖父在南通骑岸镇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南通师范数理科,时常聆听张謇先生教诲,立志教书育人,期间师从梅庵派古琴大师徐立孙先生学习古琴。1927年通师毕业后,考入汉阳兵工学校。次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祖父在上海青年中学任教,并担任教务长,和卫仲乐先生、王个簃先生为古琴友;抗战胜利后,任教于溧阳中学;解放后,在南通地区的金沙中学、敬儒中学、余西中学、东社中学等校任教。任氏至此,已连续十三代从教!</p><p class="ql-block">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祖父在天命之年受到了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的冲击,离开了敬儒中学教导主任的岗位,从此开始他后半生漫长的“代课”生涯。可让学生们啧啧称奇的是,这位代课教师却是全校的核心教师,带高三及高补班的数学课,有时还教授英语、历史、化学课。</p><p class="ql-block"> 祖父性格随和,真诚热心,视学生如亲人,深受师生喜爱。每年都有学生(有的已退休)前来探望,亲密无间,不亦乐乎。九十年代初,我大学暑假期间,常有附近高中学生携带书本问题前来讨教,祖父总是循循善诱、举一反三。也不时有高考录取的考生前来我家报喜,围坐在祖父周围,听祖父为他们规划以后专业、职业。我不禁感叹,这可是一位九旬老人啊。</p><p class="ql-block"> 祖父一生开朗幽默,时常和我们兄弟俩讲起他年轻时的求学经历。有一次他说他上大学时参加一百米比赛,穿着布鞋在土质跑道上跑出了十三秒内的成绩。同学们都说他打破了远东运动会的记录,后来才告诉他其实是女子记录。我在哈哈一笑之余暗自惊叹,自己穿球鞋都跑不进十三秒。祖父年逾八旬,仍然每周从余西步行二十华里到东社中学。农忙时分,还能帮助奶奶挑担耕种。我记得小时候问祖父为什么从来没见过他骑车,他说年轻时曾骑车从桥上掉落河中,故而一辈子不骑车。这些也许练就了祖父健康的体魄,才能年近九十耳聪目明,耕耘三尺讲坛。</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我出差厦门,探望堂姑妈(祖父的亲侄女)。她早年跟随祖父去上海求学,后参加新四军,离休前任集美大学教授。姑妈拉着我的手说,爷爷虽然所学专业是数学,但其天文地理、文史艺术样样精通,可惜那场运动造成了他清贫的下半生。当时我不胜唏嘘,的确如此,直至八十年代初,国家才在政治上给祖父平反,但经济问题没有解决,所以他一直没有固定收入。过后我想假如没有那场运动,他可以继续站在名校的讲台上,但再过十年就必须退休了,也就没有他在耄耋之年仍然能在三尺讲坛教书育人的经历了。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此间的辩证关系不由得让吾辈深思!</p><p class="ql-block"> 祖父于2005年农历七月十八日逝世,享年九十八岁。全国各地学生数十人纷纷前来精进书院追悼,大部分学生都是半个世纪前南通敬儒中学的学生。此等师生情谊,在场亲友未曾见过,无不动容。</p><p class="ql-block"> 终南寒士</p><p class="ql-block"> 2017年9月10日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