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 南市——上海市南市区,2000年没有了“名分”,被并入黄浦区。虽然行政区不在了,但它深刻印在老上海的记忆里,因为它是上海的“老城厢”</i></b></p> <p class="ql-block"> 上海在解放前,行政区域仅有市区部分。1958年国家从江苏划给上海10个县,环绕市区</p> <p class="ql-block"> 市区范围内也历经调整。60年代后形成了“十区十县”的格局,颇有“十全十美”之意。现在已是16个区,没有县了</p> <p class="ql-block"> 十个区中的南市区,可以说是上海的“元老”。南宋设镇,元朝升县,明建城墙。元明清时,这里是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所以叫“南市”是源于上海开埠后,老城厢的北面先后被英法开辟租界,被称为“北市”,余下部分则称之为“南市”</p> <p class="ql-block"> 去年12月,老南市的江阴街不到百米路段成为“网红”,吸引了人们纷至沓来,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成了电影《无名》的拍摄外景地,剧组利用动迁路段稍加装饰就成了“原汁原味”的老上海</p> <p class="ql-block"> 导演为追求“真实”,不去车墩影视基地,在这里打造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条“民国风情街”</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个布景地上了报纸的新闻,为这部梁朝伟主演、正在拍摄中的电影作了免费广告。高度怀疑是否电影营销的手段之一……</p> <p class="ql-block"> 知道信息时已晚,不少布景已经拆除,但来此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听到一些上了年纪的阿姨爷叔边走边指边说——他们曾经与这里“朝夕相处”,来作“最后的告别”</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老城厢与现代化“共舞”,有反差但也不违和</p> <p class="ql-block"> 南市老城厢,人口拥挤,居住条件相对艰苦,但地段一流。目前这里的中华路一带面临新一轮拆迁</p> <p class="ql-block"> 既然来了就在周边转转,看看没走过的老城厢,过去从没这个机会</p> <p class="ql-block"> 这些石库门老屋,虽显破败,但阳台、窗户、墙砖……,无不展现曾经的精致、优雅</p> <p class="ql-block"> 小楼鹤立鸡群,当年或许是一览天下</p> <p class="ql-block"> 看上去枯藤败叶,依旧隐藏着生机倔强</p> <p class="ql-block"> 江阴村,字已斑驳,记录着曾经过往</p> <p class="ql-block"> 1909年一位毛姓江阴人联合旅居上海的同乡在这里建造江阴公所,并在门口筑了一条小路,也就是今天的江阴街,成了江阴人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 当时附近的西藏南路南阳桥有家著名的“杀牛公司”,那里工作的屠夫很多是江阴籍,大多居住于这里。甚至有人说解放前上海的屠宰业基本是由江阴人垄断</p> <p class="ql-block"> 这幢小楼顺着斜线的小路建造,成为有角度的“楔形”楼房</p> <p class="ql-block"> 看上去别具一格,颇具观赏</p> <p class="ql-block"> 石库门尖顶</p> <p class="ql-block"> “晒台”</p> <p class="ql-block"> “三层阁老虎窗”</p> <p class="ql-block"> 这些上海方言的名称,老上海“耳熟能详”</p> <p class="ql-block"> 虽已人去楼空,但“生命”依然“顽强”</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残垣断壁”,不禁心生“怜悯”,它们就这样消失了吗?</p> <p class="ql-block"> 能否让人们保留一丝“记忆”时光</p> <p class="ql-block"> 忽然看到一个“闻所未闻”的路牌——少年路,路不足百米,有点好奇。回去一查,果不其然,路名说来话长<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2年,</span>老城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启明小学学生发起</span>少年宣讲团,宣传爱国进步思想、普及文化知识,开展慈善活动。后发展壮大,修建了团总部和会场,搭建了上海第一个公共阅报栏。1923年沪南工巡捐局特此命名纪念。直到抗战开始,宣讲团才停止活动,历经25年</p> <p class="ql-block"> 继续北行,穿过小街窄弄,<span style="font-size:18px;">处于老楼旧屋包围之中</span>的“文庙”展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朝,是当年“县学”之地。后几经迁移,最后“定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 文庙即孔庙,是上海唯一祭祀孔子之地。当年小刀会起义,指挥部设立于此,被清军炮火摧毁。咸丰五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 以后,这里逐渐成为旧城厢的文化中心。解放后文庙有点“落魄”,文革更是受到破坏。改革开放后重修,如今又将面临新的改扩建。新的文庙将恢复原有的规制,并与周边的石库门民居连接呼应,打造内外交融的文庙特色街区</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上,红火多年的“图书交易市场”曾经成为文庙的代名词,是上海文化人“淘书觅宝”集散地</p> <p class="ql-block"> 与之相邻有家孔乙己酒店,咋一看以为是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它们都是以鲁迅小说《孔乙己》为背景,绍兴菜为特色</p> <p class="ql-block"> 孔乙己这个落魄知识分子的形象与文庙曾经的命运倒有几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 文庙背后有条“梦花街”。如今的样貌,看上去与浪漫的路名似乎距离太大</p> <p class="ql-block"> 传说过去很多学子到文庙参加科举考试而在此投宿,梦想着“妙笔生花”,于是就有了梦花街的名字。无论真伪,念想总是美好</p> <p class="ql-block"> 我对梦花街不算熟悉也并不陌生,因为祖父家曾经住在这里,小时候来过数次</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梦花街,似乎已经成为一条“穷街”,街面店铺林立,旧式里弄居住条件较为简陋,目前已列为房屋征收地段</p> <p class="ql-block"> 不过,梦花街也有一些不错的楼房,那是昔日名流住宅</p> <p class="ql-block"> 希孟庐,据说是一位名叫林桂生的资本家1930年代建造的住宅,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使其在梦花街上显得独特。抗战期间曾被日军侵占,成为第89慰安所,饱经风霜</p> <p class="ql-block"> 这棵老树已经被“包裹”在房子内,“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 这些有故事的建筑,会在文庙综合改造中幸存吗?但愿如此</p> <p class="ql-block"> 梦花街的西头有条相交的小路,它也有着优雅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仪凤弄。</span>文庙周边的路名都富有特色,门前是文庙路,周边有学宫街、学前街围绕,具有“书卷气”</p> <p class="ql-block"> 老屋涂刷美化后具有文化气息。原来这里古时有一个城门——仪凤门,仪凤弄是沿着城墙下的小路。由于城门处于正西方位,所以又叫“老西门”。虽然城墙早无踪影,但地名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走出梦花街,老西门已经丝毫找不到几十年前的影子。这座高楼幕墙下的洋派小楼有点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似乎没有招牌。是单位?是会所?是历史建筑?还是“假洋鬼子”?不得其所</p> <p class="ql-block"> 老西门,当年是南市的商业中心之一,有乔家栅、第八百货等著名商店。以前上海10大百货所在地都是区域商业中心。第一百货南京路,二百淮海路,三百杨浦平凉路,四百普陀长寿路,五百南市小东门,六百徐家汇,七百四川路,九百静安寺,十百南京路现永安公司。如今只有一百、六百尚存……</p> <p class="ql-block"> 古时老城墙共有九个城门。1912年拆除城墙后原位置修建了马路,即如今中华路、人民路合成的环路。公交11路环线开行,站名就是以旧城门命名</p> <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前夕去十六铺参加儿时伙伴小聚,十六铺就位于小东门外。出家门坐地铁14号线到豫园站,地面步行10多分钟即到。一下列车,被惊艳到了……</p> <p class="ql-block"> 站台顶上的柔美曲线,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扶梯上楼,变幻多彩</p> <p class="ql-block"> 婀娜多姿,灯影盛宴</p> <p class="ql-block"> 影友架起了三脚架</p> <p class="ql-block"> 快门记录下绚丽梦幻</p> <p class="ql-block"> 仿佛极光奔腾</p> <p class="ql-block"> 又似浦江流淌</p> <p class="ql-block"> 有如鲲鹏展翅</p> <p class="ql-block"> 时光岁月畅想</p> <p class="ql-block"> 地铁站兼灯光秀——市民“艺术殿堂”</p> <p class="ql-block"> 走出地铁口,浦东“三件套”赫然在目</p> <p class="ql-block"> 沿着人民路东行1公里就是十六铺。悠然漫步,老城厢已大变样</p> <p class="ql-block"> 街头绿地古城公园旁,胡问遂艺术馆悄然矗立,他是著名海派书法家。其家人将他1000件精品捐赠给黄浦区政府。于是这个“沪南钱业公所”旧址成了弘扬中华书法的艺术课堂</p> <p class="ql-block"> 从人民路拐进枫泾路,大厦间的小马路周末开设夜市,据说人气挺旺</p> <p class="ql-block"> 高大上的购物中心,门头装饰中西融合,虎年吉祥</p> <p class="ql-block"> 枫泾路很短,尽头是复星艺术中心。其建筑风格独特,外墙三层幕帘包裹,<span style="font-size:18px;">并能循环移动,形</span>若移动的管琴,具有曲线流动的艺术美</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中山东二路,南外滩</p> <p class="ql-block"> 聚会就在艺术中心隔壁。从楼隙中看浦东,不同的角度,不一样风景</p> <p class="ql-block"> 时间尚早,到黄浦江边走走看看。江边的十六铺码头是老南市的地标,曾是上海主要的客运码头。记得当年到启东,需晚上在此登船,清晨到达。如今开车只要2个多小时。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已变身浦江游览的观光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1000年前这里是“上海浦”(吴淞江的一条支流)岸边的渔民聚集地。到清朝年间已形成多个码头。咸丰同治年间,上海县老城厢商号为抵御太平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立</span>了联防联保的“铺”,共有十六铺。后来的十六铺曾经成为远东最大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十六铺已经“改头换面”,与对岸的浦东陆家嘴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沿江岸线改造贯通,成为整个外滩一体的沿岸观光之地</p> <p class="ql-block"> 过去老城厢的十六铺,没有外滩“万国建筑”的气派。如今开发改造后,现代化建筑林立,成为另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十六铺向南,分别是董家渡和南码头地区,这一带解放前聚集着几十个码头,沿江有条“外马路”。3月的一天专程到南码头附近走走,看到沿江一带已经动迁征收</p> <p class="ql-block"> 空荡荡的“外马路”,路边房屋早已人去楼空</p> <p class="ql-block"> 看到好几个老外,悠闲地骑着共享单车</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过去大概是个创意公司</p> <p class="ql-block"> 这些旧里简屋,不知将来替代它们的是什么模样?</p> <p class="ql-block"> 南浦大桥浦西引桥段就在南码头。盘旋上升的螺旋引桥节省了土地资源,但也使天天经过的车主增加了不少汽油钱。螺旋桥下,藏身着一个蓝调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一个名为“桥”的雕塑,是为了纪念1991年大桥贯通,一桥飞架浦江,浦西浦东一家。过去的南码头地区被浦江分隔两边,如今连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 敬礼!大桥建设者。这座手持图纸知识分子形象的雕像,落成于1995年,以此纪念大桥的设计师、建造者……</p> <p class="ql-block"> 早春3月,樱花盛开。南浦大桥脚下,早就听说有个“最美公交站”,但从未光顾</p> <p class="ql-block"> 今天终于一见,整个公交枢纽站被樱花树包围</p> <p class="ql-block"> 路牌也显得格外浪漫</p> <p class="ql-block"> 车厢映衬樱花,别样风景</p> <p class="ql-block"> 花团锦簇,美女陶醉</p> <p class="ql-block"> 自我欣赏,自得其乐</p> <p class="ql-block"> 互不打扰,“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 老伯大胆?实是错位</p> <p class="ql-block"> 这里大概总共有十多棵樱花树,每年这个时候都吸引人们前来拍照</p> <p class="ql-block"> 最美公交站——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个雕塑就会联想到码头——回到浦江边</p> <p class="ql-block"> 走上滨江步道,江水就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 眼望浦江奔流,远眺一桥飞架</p> <p class="ql-block"> 渡轮依然继续,方便行人过江</p> <p class="ql-block"> 经常桥上疾驰,从未置身桥下</p> <p class="ql-block"> 南浦大桥题字,小平手迹激昂</p> <p class="ql-block"> 樱花映衬大桥,刚柔共济一堂</p> <p class="ql-block"> 水面渡轮穿梭,江水不息流淌</p> <p class="ql-block"> 海鸥引吭高歌,以假乱真“高仿”</p> <p class="ql-block"> 对岸高楼矗立</p> <p class="ql-block"> 这边草绿花黄</p> <p class="ql-block"> 岸边老树尤在</p> <p class="ql-block"> 电厂历经沧桑。这是原南市发电厂,历史可追溯到百年前</p> <p class="ql-block"> 1882年,英租界开始有电,但清官员认为会“焚屋伤人”而不屑一顾。十五年后,华界煤油灯的昏暗与租界电灯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于是才出现了南市电灯厂。之后发展成华商电力,规模曾列上海第三,1935年在此扩建电厂。但抗战期间日伪变卖电厂设备而停产。战后则租赁发电机继续发电</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南市电厂为上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效率和环保,新世纪以来电厂“上大压小”,南市电厂完成历史使命,主厂房变身为2010年世博会“未来城市”主题馆,1983年建造的大烟囱变成巨型“温度计”。世博后又成为当代艺术博物馆,工业遗迹继续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 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浦大桥到卢浦大桥</span>段滨江,称作黄浦滨江。其中南浦到西藏路隧道是原南市区,其余为原卢湾区</p> <p class="ql-block"> 每隔一段有个驿站,供人们休整休息</p> <p class="ql-block"> 晒晒太阳,翻翻手机,悠闲自得,放松惬意</p> <p class="ql-block"> 老来相伴,追求的不再是浪漫,更需要的是依靠</p> <p class="ql-block"> 琴键春园,大片樱花林呈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樱花、郁金香争艳,春色满园</p> <p class="ql-block"> 樱花林浪漫,郁金香娇艳</p> <p class="ql-block"> 长枪短炮捕捉着美丽</p> <p class="ql-block"> 靓照倩影记录下美好</p> <p class="ql-block"> 人映花红,花开人笑</p> <p class="ql-block"> 昔日江边码头,如今花海妖娆</p> <p class="ql-block"> 回想当年世博,企业馆区人潮</p> <p class="ql-block"> 遥望浦东新景,感叹两岸新貌</p>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告别,花好人圆心高</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上汽通用展馆,如今成为儿童艺术剧场。老上海们还记得过去的儿童剧场在延安西路陕西路口</p> <p class="ql-block"> 彩色的牛,儿童的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 10年前的印记依然清晰,昔日的百年江南造船厂,见证着南市的风雨和辉煌</p> <p class="ql-block"> 沿江走到西藏南路,老南市在这里与卢湾接壤,如今两区都已投入黄浦区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i> 南市散记,完全是由感而生的临时起意。不管是陌生或熟悉,都是无可抹去的历史记忆,也是日新月异的时代足迹。南市,虽然近代以后它有点“落寞”,但作为上海的“根”,上海人不应忘记。</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老上海”漫步新上海》之19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