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偶尔可以看到沉船事故的新闻。<br><br>沉船后,大部分乘客会抓住破了的木板飘在海面上。<br><br>搜救队出发救援生存者的期限一共不会超过四天。因为没有人在海面上熬过四天。<br><br>据说人们在海面上抓着木块漂浮的时候,强烈的太阳光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br><br>其次,蔚蓝无际的天空,茫茫的大海,这种用蓝色布满的周围环境使人们产生厌倦心态。<br><br>无论看哪里,都是一望无际的水平线,因此感觉搜救队不会再来了。 这些想法剥夺人们想要活命的希望,使人们陷入面临死亡的绝望中。<br><br>这时候的人们会感到非常饥渴,即便知道喝了海水会更渴,也会选择去喝海水。<br><br>当人们在生存概率渺茫的环境下,逐渐感到更加饥渴,就会来临困意。<br><br>想活着与家人团聚的人们会选择和困意争战,但是认为自己迟早会死的人就不会痛苦地与困意争战,并且渐渐睡去。<br><br>我们经常能看到把自身投向于欲求这片大海中的人们。这是因为他们心里丢失了盼望,也没有战胜欲求的力量才会这样。<br><div><br></div><div>比起人们所遇到的困境,更可怕的是心里再也没有希望,对生活没有盼望;真正让人绝望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所产生的想法。<br></div>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对父子在沙漠中旅行,迷了路,食物与水用尽了。父子俩在沙漠中继续行走,年幼的儿子已筋疲力尽,父亲却仍然精神抖擞。因父亲满怀希望,儿子却心灰意冷。<div><br></div><div>“爸爸,这下我们死定了。爸爸,我再也走不动了。反正都是死路一条,又何必继续走下去?” <br>但父亲却说出了截然不同的话。 <br>“儿子,我们不会死。我们怎么会死呢?” <br>“爸爸,我们的水都喝尽,还能怎么活下去?最终还是死路一条。” <br>“不会的,这片沙漠我走过很多次。这里的情况,我很熟悉。” <br>“那还不是迷了路?” <br>“沙漠里经常起沙尘暴,地形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我也曾多次迷路,但你想知道,每当这时我都是如何应对的吗?向东行进。今天,你也见到太阳从东升起了吧?我们的确是在往东走,再走一阵子就到沙漠的尽头了。” <br>“爸爸,您不会在说谎吧?在骗我吧?沙漠还会有尽头?昨天走了一整天不也没看到嘛!”<br>“你说的对,我们还没有到达沙漠的尽头,但已经很近了。今晚或明天差不多就能到,我们再加把劲!” <br><br>父亲激励儿子继续前行。在他们的视线范围中,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突然儿子叫了起来。<br>“爸爸,快看那里!”<br>父亲顺着儿子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个坟墓。他们走到坟前,儿子“扑通”一声瘫倒在了地。<br><br></div><div>爸爸,我们死路一条,这下真要完了!你看这坟墓,这个人肯定也和我们一样,在沙漠迷了路,最后渴死的!我们也难逃此劫,不是吗?妈妈怎么办?还有弟弟妹妹!爸爸,你怎么迷路了呢?爸!!儿子绝望至极。父亲对儿子说:<br>“儿子,这下我们有救了!”<br>“有救?周围都是茫茫沙海,你说我们有救?” <br>“就按你所说的那样,坟墓里的人是迷路后渴死的,那他是自己进到坟墓里的吗?显然不是,肯定有人埋了他,并且我们看不到其他人的尸体,这说明埋他的那个人并没有死。你想想看,村庄附近才会有坟墓。看来,我们离村庄不远了!” <br>同样看到坟墓,父子俩的想法全然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心怀绝望与希望的人所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br></div> 人的一生中,不满和抱怨并非源自恶劣的环境,而是来自人内心黑暗的一面。快乐与幸福也源自心中的那份盼望与爱,并非源于环境。 <br><br><div>面对同样的环境,儿子心里充满绝望,所以无比痛苦,但是父亲心里却满怀希望,所以感觉不到痛苦。虽然父亲想将内心的希望传递给儿子,但是儿子感觉不到。因为儿子认为在那种情况下理所当然绝望,所以也就没能接受父亲的心。如果最初儿子接受父亲的心,那么儿子也会跟着父亲感到高兴,但是儿子却没能做到这一步。尽管与父亲走同一条路,因为儿子固执己见,没能接受父亲的建议,所以还是陷到无尽的痛苦和煎熬中。<br><br>即使人们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也一定有局限性,所以通过倾听和接受他人建议,我们可以收获从未有过的快乐、幸福与平安。接受别人的建议,补充自己的不足,就要做到放低心态。 <br><br>“我有很多不足,也很脆弱,愚昧无知。”明白这一点的人才会接受别人的建议,即使不符合自己的心意。<br><br>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存在不足,而面对困境时,一个好的心态比一个高学历要重要的多;现今的社会,拥有一健康的心灵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