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不仅能对新授知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因材而异,分层设计<br> 针对各学科作业量应该如何把控,全体教师分组集中教研研讨,讨论并制定各学科每日作业量和作业形式。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基础作业为所有学生必做部分,语文、英语基础作业完成时间每科不超过10分钟;政治、历史基础作业完成时间每科不超过7分钟;数学、物理、化学基础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10分钟;拓展作业为学优生必做题,中等生选做题,学困生自选题。语文、英语、政治、历史拓展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5分钟;数学、物理、化学拓展作业不超过10分钟。 二、互相监督,多元评价<br> 1、作业评价基本建议:学优生看质量的同时兼顾速度和书写;中等生看质量的同时兼顾书写;学困生看书写的同时兼顾质量。教师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同时兼顾发现错误,及时指正。学生互评基本只说优点,不谈不足,让学生在学会欣赏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作业标准。<br> 2、教师在批改作业方面,根据具体作业,相机进行随堂批改、面批、小组批改、自改和互改、批改“典型”、采取评奖等方式,提高作业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