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哲勤先生邀约赏春即韵<br><br>王哲勤<br> 《惜友情》<br>文朋小聚一家亲,转眼皆成白发人。<br>相识相逢是缘分,晚年情谊最纯真。<br><br>陈 明<br> 《品酒吟》<br>手携酏醴友朋迎,王老席间三盏倾。<br>酒入豪肠诗兴在,人间尚自有真情。<br><br>张庭辉<br> 《品酒吟》<br> 茅台盈酒杯,欢笑逐诗魁。<br> 相聚聚情谊,随心活一回。<br><br> 依哲勤先生《惜友情》韵<br>诗朋小酌曲连亲,白发盈头大学人。<br>仄仄平平勤敲韵,何曾想到好修身。<br></h3> <h3>孙汉清<br> 《谢哲勤先生盛宴酬酢》<br>茅台美酒散幽香,亮盏浓浮琥珀光。<br>不是王公情谊重,焉能唱和品琼浆。<br><br> 《品酒吟》<br>茅台美酒贵宾迎,气味香醇滿盏倾。<br>珍惜当今心意在,莫忘世上有真情。<br><br>卢庆柏<br> 《诗谢哲仁先生》<br>和风春意地清新,墨韵怡心有哲仁。<br>丽曲诗花幽梦醉,知音难老尽情真。<br></h3> <h3>张健安<br> 《情浓又一春》<br>酥茶春味意真诚,曲水流觞兄长情。<br>八二人生夕阳醉,桃花落了杏花迎。<br><br>邓维义<br> 《答谢哲勤先生》<br>绵绵细雨正新春,美酒相邀倍觉亲。<br>又是吉阳诗友集,来人不醉意非真。<br><br>李伦斌<br> 《韵和哲勤先生》<br> 一<br>以文会友倍欢亲,夕照春晖实可人。<br>借酒吟诗心谢月,山高水远见情真。<br> 二<br>茅台美酒早相迎,心有灵犀盏再倾。<br>犹效兰亭云翰聚,春风桃李故人情。<br></h3> <h3>何问钊<br> 《步韵哲勤先生》<br>邀酌春风倍觉亲,温馨竟似一家人。<br>不因诗海共凫水,哪得情缘别样真。<br><br>陈 波<br> 《依韵哲勤先生》<br>故乡老屋一家亲,紫燕绕梁清曲新。<br>席上诗翁扶玉盏,炉醅黍酒挈壶春。<br><br>舒永林<br> 《祝福王老》<br>恭赏郧城挂韵红,贺词涌浪过西东。<br>林泉总绘惊人曲,峰坳遍栽筛月桐。<br>八斗才高传国粹,十分趣雅好家风。<br>大千唱罢天心敬,寿赐年逾姜太公。<br> </h3> <h3> 韵海遨游乐晚晴<br>——读王哲勤先生诗集《林泉诗稿》(代序)<br> <br> 孙汉清<br><br> 有幸拜读草根工程师、工人诗人王哲勤先生诗集《林泉诗稿》感慨良多。我的第一印象是:诗如其人。<br> 王老先生虽退居林泉,但仍然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如《颂北京两会》:“北京三月聚群贤,盛会再书兴国篇。执政坚持益民事,昂头迈进小康天。”热情歌颂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和人民群众迈步小康的盛世心声跃然纸上;其次,居安思危。《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写道:“倭奴侵犯我中华,烧杀奸淫毁国家。跪献降书今尚在,谨防恶虎又张牙。”先生祖上原为书香门弟,其祖父、伯父俱曾振铎,因日寇入侵而致门庭衰落。此诗写在2015年,当时正值日本蠢蠢欲动,有复活军国主义的危险。因而提醒国人,提高警惕。 <br> 清明祭祖宏扬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老先生极力主张孝在生前而不在死后。古往今来咏清明的诗篇汗牛充栋,如宋朝高菊磵的名句“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但王老先生另有所感,在《清明祭》中直抒胸臆:“焚香烧纸三千亿,难抵床前一碗羹!”<br> 王老先生重视亲情,一诺千金。当族兄嘱托帮助其子时,他慨然允诺,不顾自己工资微薄,尽力扶助。正如他在《善举》一诗中写的那样:“族兄嘱托帮其子,愚弟承担理应该。即使薪低仍辅助,誓扶后辈长成才。”<br> 王老先生退而不休,乐于助人。他在市图书馆电脑班辅导学员,尽心尽力,深得学员赞扬。他自己也颇为自豪,如《回眸述怀》诗:“林泉养老红心在,施智帮人尽力为。辅导学员操电脑,发挥余热放光辉。”<br> 王老先生活到老学到老,晚年加入诗词学会,努力充电,认真学习诗词格律,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终于能遨游诗海,写出《林泉诗稿》这样的佳作。他在《七十感怀》中,满怀豪情地写道:“昔日修身机会错,稀龄耳眼尚聪明。如今志在仍求索,韵海遨游乐晚晴。”<br> 承王老先生看重,嘱我作序。我深深地敬重他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赞扬他计谋深远的人生睿智;欣赏他平凡朴素的生活哲理;佩服他退而不休的奋斗精神。<br> 试集诗中佳句以成二绝:<br> 简朴为人和睦馨,一身玉洁且冰清。<br> 夕阳可赞黄昏美,韵海遨游乐晚晴。<br><br> 勤劳睿智交游广,心态平和福寿康。<br> 美丽人生多耀眼,寒梅品格独留香。<br></h3> <h3>王哲勤<br> 《自 勉》<br>根系农家,心专企业,踏实遵规,虔诚服务;<br>人生孝感,智耀郧城,年轻奉献,晚岁耕耘。<br><br> 珍惜夕阳无限好,淡然迟暮不知忧。<br> 低调为人勤敬业,热情待友见真诚。<br> 淡泊平生无欲望,辛劳一世有精神。<br> 欣观春夏秋冬景,乐品酸甜苦辣情。<br> 鞠躬尽瘁平凡态,务实求真俭朴风。</h3> <h3> 贺王哲勤先生《林泉诗稿》付梓<br><br>陈 明<br>韵海遨游乐晚晴,《林泉诗稿》写人生。<br>王翁醉赏霞光艳,盛世歌吟博誉声。<br><br>张庭辉<br>林里灵莺笃信勤,泉中潜咏奋耕耘。<br>诗吟虹彩夕阳醉,稿赋华章代代殷。<br><br>李唱清<br>君逢耄耋尚精耕,一卷“林泉”蕴晚晴。<br>词藻世传唐宋律,诗章人赏哲勤风。<br>萦回白兆留踪影,激荡涢河拍浪声,<br>泼墨挥豪扬国粹,生花妙笔写文明。<br><br>唐新志<br>唱晚吟坛逸兴高,潜心创作展风骚。<br>持竿渭水垂纶乐,挥笔林泉集韵豪。<br>继宋承唐扬国粹,抒怀击节逐新潮。<br>夕阳炫彩歌时代,满目青山分外娇。<br></h3> <h3>张健安<br> 一<br>林间小坐养精神,泉映瑶台月一轮。<br>诗苑闲谈嘉气象,稿书清雅不沾尘。<br> 二<br>林下成蹊硕果多,泉池香溢绽莲荷。<br>诗怀五味清风起,稿蕴人生奋斗歌。<br><br>卢庆柏<br>林泉诗稿耀郧乡,八秩年华雅味长。<br>着意生花花烂漫,精心酌韵韵芬芳。<br>唐风宋雨文词美,丽句华章笔墨扬。<br>岁月无边情不尽,夕阳和煦看辉煌。<br><br>邓维义<br>人老心红志不休,耕耘未歇上高楼。<br>终于圆得初心梦,汇集诗书永世讴。<br><br>董艳萍<br>诗稿铺云云有彩,林泉润笔笔无休。<br>吟朋唱和情无限,邀月举杯愉晚秋。<br></h3> <h3>谢志勇<br>翰墨耕耘岁月稠,篇章付梓播风流。<br>行间字里集佳韵,诗苑词坛展雅喉。<br>涢水再鸣红杏曲,碧山又啸谪仙讴。<br>传承国粹结新果,青史飘香万古留。<br><br>程耀刚<br>丽句佳词涌笔端,先生文墨耀骚坛。<br>碧山助兴桃花舞,涢水抒情波浪翻。<br>大作横空长咏诵,雄诗面世永流传。<br>功夫不负勤劳者,但愿篇篇亮楚天。<br><br>张新明<br>八秩毫端生碧浪,墨飞逸韵即诗家。<br>林泉付梓吟坛喜,恭贺老枝萌嫩芽。<br><br>赵方清<br>才离图纸即从诗,短烛芸窗夜锁眉。<br>一卷催人诗稿里,夕阳回望似晨曦。<br></h3> <h3>李明全<br>王兄八秩有精神,案上窗前习韵文。<br>亮节高风诗会赞,清词丽句世间存。<br>奇思构出楚荆趣,妙想吟来唐宋音。<br>细品慢哦增博识,潜心领会味津津。<br><br>郑松堂<br>林泉小院百花香,八秩雄姿映画堂。<br>夜夜沉思追梦想,朝朝着意写华章。<br>挥毫泼墨描新景,作对吟诗唱雅腔。<br>阔步征途留足迹,弘扬国粹放霞光。<br><br>李家欣<br> 一<br> 铸机工匠范,操键哲人风。<br> 韵集林泉秀,诗吟夕照红。<br> 二<br>林泉赋韵纪春秋,诗稿书成夙愿酬。<br>笔点乾坤生锦绣,心随日月恋神州。<br>澴川修禊风鸣岸,涢水流觞浪载舟。<br>八秩雄姿豪气在,青山夕照劲松悠。<br><br>杨申锋<br>雅苑人家多俊才,林泉流韵上高台。<br>夕阳不妒秋山老,月照心窗紫气来。<br></h3> <h3>郑望成<br>历代王门出哲人,先生八秩笔耕勤。<br>林泉诗稿今随愿,碧水郧城传雅音。<br><br>赵新国<br>杖朝诗海任遨游,雅韵集成堪颂讴。<br>喜览碧山添美景,林泉湛澈永长流。<br><br>高正枝<br>眸屏喜遇故乡人,知晓师贤近八旬。<br>窗外帘移生意气,榻前墨在有精神。<br>初心未觉流年逝,白发何妨昔日贫。<br>数载已成书万卷,诗翁香溢作家珍。<br><br>陈 波<br>松声竹韵楚乡夸,八秩勤翁妙句佳。<br>不倦诗词歌对酒,犹欣霜鬓唱流霞。<br>修身立志巧工匠,乐道安贫陋室家。<br>纵使秋风萧瑟近,林泉五柳颂年华。<br></h3> <h3> 《自 述》<br> 王哲勤<br> 我1941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家住孝感肖港区王家河塆。在黑暗的旧社会,从我记事起就没有住房、没有田地。父母靠卖工为生,父亲是一个铸造工,靠手艺铸造农民耕地用的“蚕头”(犁铧),常年在外。母亲在家里照看我们兄妹三人,并给塆里有钱人家打短工,就是农忙时帮做农活,农闲时帮做家务,靠这样维持一家生计,哪儿有保障?尤其是怕家里有人生病,我一个大妹妹就是一场大病,无钱医治,最后命没了。因难以生存,又想法去我舅伯岳曾焕家租房、租田过日子。那个地方原名东岳乡余家田塆,即现在的东岳水库塆。<br> 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我们,解放后分得田地住房。但又出现新问题,没有劳力,靠母亲一人种田,我变成了母亲唯一的小帮手。虽然人小,但我学会了一些农活。例如插秧,我比大人还快,因此可以和人家换工。直到成立了初级社,土地入社,劳动记工分。此时我已经14岁了,我向母亲强烈要求上学读书。这才去东岳乡(黄家祠堂)上学,直接读小学三年级,15岁时读四年级就来安陆了。1958年在东十里铺小学跳级读六年级。1959年小学毕业考初中,那时的李店区中学校址在长兴店。结果因成绩好,被县一中录取。<br> 那时我父亲在当时的上游人民公社农具厂当铸造师傅。1959年,我母亲不幸逝世,小妹无人照看,只好将他送回老家王家河,托我伯父伯母抚养。这时不仅经济上有压力,精神上也受到不小打击。1961年,正是大批工人下放到农村(回原籍种田),而我由于领导关照,反被招工成了一名工人。此时我正准备读初中三年级,无奈退学。1964年,由于我工作出色,被当时县局的老局长李世凡看中,送我到省技校(现在的省工业大学)半工半读,学习机械专业。1966年“文革”学校停课,被迫返回安陆,工作单位就是后来的市农机厂。1988年,通过孝感专署晋升考试,成为一名工程师,享受政策的照顾。我一家五口(包括我伯母)一同进城来到安陆。<br> 上世纪,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我带来了机遇,1995年我申请内退,自办小型铝合金窗纱厂。后因材料(铝锭)极为困难,加上电力也没有保障,我改行搞机械加工,生产小型米机、饲料粉碎机及一些机械配件,厂名叫“安陆市富民机械厂”。产品行销全省各县市及周边省市,如湖南常德地区、江西九江、河南信阳等地。直到我的三个儿子就业成家了,我才结束奋斗,正式退休。<br> 2014年因闲居无事可做,经人介绍上了老年大学学诗词,认识了王锦章老师。2014年,我参加省老龄委组织的中韩老年文化交流团赴韩国观光。同年加入了安陆诗词学会,并参加每年一次的诗词竞赛,多次获奖。我真没想到我能写出一本诗词册子来,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各位老师,尤其是王锦章老先生,不是他的帮助、开导、指点、鼓励,我想都不敢想。主要是我读书少,水平太低,哪有提笔写诗词的胆量。就水平,我根本不够格,一个初中还没毕业就当了工人的我,其情可想而知。<br> 我曾写了这样一首诗来形容自己:“家境贫寒地位卑,无依无靠搏拼追,求知起步虽迟缓,奋发图强展翅飞。”这就表明了我工作的几十年中,身份是卑微的,更谈不上什么地位。但是我很奋发努力,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方面,即使起步迟,也全然不灰心、不放弃,始终坚持不懈。<br> 对这本诗集,我虽然尽到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基础差,加之时间仓促,必然会出现很多错误。敬请各位诗词大家、老师、诗友不吝赐教,本人表示衷心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