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习之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例报告</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 蔡敏</h3> 【教学主张与观课要点】<br> 本课践行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单元教学实践研究”。建议从以下几点观察课堂:1.课时目标的贯通性;2.单元教学的有效性3.单元教学的整合性;4.课堂活动的有效性。<br>【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br> 文本解读:<br>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从《礼记 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br> 本单元文言文由《劝学》《师说》两篇文章组成。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述有关学习的问题,阐述学习的意义,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使我们获得不同的启迪。<br> 学情分析:<br> 在语文学习的积累上,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词、虚词,有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大多已经能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文章的大意。一些学生可能不能准确翻译、理解具体的语句,需要在高中阶段进一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升其文言阅读能力。<br>【目标确定与环节贯通】(课时目标与课堂环节)<br>一、课时目标<br> 精读文章,对比古人的“学习之道”及对比论证“学习之道”的方法。<br>二、环节贯通<br>活动一:理清文章结构思路<br> 精读《劝学》和《师说》,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画出思维导图。<br> 说明:此环节的设置意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读懂文章,为后面的对比阅读奠定基础。<br>活动二:对比古人的“学习之道”<br> 《劝学》和《师说》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习之道”,试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br>(出示幻灯片,学生再读课文,完成表格)<br>课文 学习之道<br> 学习态度 学习目的<br>和意义 学习作用 学习途径<br>和方法<br>《劝学》 <br>《师说》 <br> 说明:此环节的设置意在通过对比阅读,理解古人不同的学习之道。<br>活动三:对比论证“学习之道”的方法<br> 1.分析《劝学》《师说》的论证方法,对比其异同。<br>2.品读对比论证:《劝学》与《师说》两篇文章都用到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请分别举例说明。<br>3.学习《劝学》中的比喻论证,并用一句或几句比喻来说明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例如:<br>(1)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br>(2)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郎自大。<br>说明: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对比两篇文章论证方法的异同,并学习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br>【观点体悟】<br>一、文言文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言文本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br> 学生通过对比两篇文章中的“学习之道”,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达到了单篇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主要体现在活动二和活动三上。<br>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br> “少、费、差、慢”是当前我们大部分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通病。每篇课文从题目、背景、作者、文言字词句讲起,既慢又费事,极大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更谈不上阅读质量。文言文大单元教学,就让学生不仅在量上予以增加,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速度得到了切实的强化训练,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br>三、文言文单元教学要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升<br> 师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自我体验、思考,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