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为人作嫁”的姚和平老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 家 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通过妻子的朋友圈,赏读到我市知名文化人唐俊老师的【字画书坊】《心牵疫情的民俗画家姚和平》以后,笔者脑海里的那个已酝酿了很久很久的要为姚和平老师写点儿什么的想法一下子又浮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正像唐俊老师在他的【字画书坊】《心牵疫情的民俗画家姚和平》中所记述的那样:“姚和平是芜湖知名的民俗画家。”他“不仅像一般的画家那样用画笔描绘,而且用文字记录芜湖的风俗民情,有许多图文并茂的作品……”而笔者虽然也熟知这方面情况,也从《大江晚报》上,从芜湖的一些知名作家的著作中,从芜湖的一些餐馆里……看到过不少姚和平老师的这一类作品(如:笔者2013年12月29日在《大江晚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二月二,龙抬头》,就是由姚和平老师配的题图;谈正衡老师所著《故乡消失的鸟》,就是由姚和平老师画的插图;芜湖“来意浓”汤包馆,就是由姚和平老师画的壁画),但还是到了2011年6月26日,才在一期铁画技艺培训班上亲眼目睹了姚和平老师的尊容;到了2013年6月22日,才在一个新书签赠仪式上,亲手接过一本由谈正衡老师和姚和平老师共同签赠,也可以说是由这两位老师共同创作的畅销书——《故乡消失的鸟》。</p><p class="ql-block"> 都说是:“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自打见了姚和平老师的第一面起,笔者就感觉姚和平老师很儒雅、很厚道、很低调,称得上是“敏于行而讷于言”。而后来,通过与他越来越多的接触——包括一起为芜湖市作家协会、芜湖市通俗文艺研究会等组织开展的活动拍照、摄像,一起参加由新文化网、芜湖人文网等组织的外出采风活动;通过对他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发掘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收集和保护芜湖古城资料方面、记录和描绘芜湖风土人情方面、纪念和宣传芜湖名人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所取得的大量成果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愈发觉得他不仅多才多艺、术业有专攻,而且非常爱祖国、非常爱家乡、非常爱艺术,非常爱身边的人;也非常勤勉,非常谦恭,非常有心,非常随和,非常有责任心!</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因为涉及了本人吧,让笔者特别难忘、特别感佩由心的是2017年,姚和平老师完全是自发的、主动的,主要是运用自己平日里扛着“长枪短炮”,不失时机、不辞辛苦地为别人所拍摄的大量图片资料,凭借芜湖人文网这个平台,精心策划、隆重推出了一个“由和平创意编辑的2017.芜湖作家诗人推介”系列,连续地、逐一地、相册式地、图文并茂地向外界介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近百位“芜湖作家诗人”。</p><p class="ql-block"> “姚和平老师这是在辛辛苦苦地为别人做嫁衣裳啊!”笔者一期一期地浏览着那个“由和平创意编辑的2017.芜湖作家诗人推介”系列,一边想象着姚和平老师甘于寂寞,待在家里、坐在电脑前,一幅照片一幅照片、一道程序一道程序地制作着那个“推介”系列的情景;一边深有感触、发自内心地对妻子说,“他为别人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大书特书!就冲着这一点,也该有人站出来为他写点儿什么!”</p><p class="ql-block"> 正是在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为姚和平老师而产生了一种就像唐俊老师在他的那个【字画书坊】《心牵疫情的民俗画家姚和平》中所说的“搦翰之念”。只是苦于笔者对姚和平老师的了解没有唐俊老师那么多,又不具有唐俊老师那样的大手笔,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才搁置下来,迟迟没有动笔。</p><p class="ql-block"> 这一耽误就不觉过去了两三年,就到了2020年春节。就在笔者刚刚给姚和平老师发了一条拜年短信,姚和平老师也刚刚给笔者回复了一条拜年短信之后,一场因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重大疫情便开始席卷全国,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就只能“宅”在家里“为打赢那场防控疫情阻击战做贡献”。可与此相反的是,姚和平老师却对此视若等闲,毅然带着他的画笔和画本,依然以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和最为人所熟知的风格,为镜湖区、三山区等疫情防控一线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画速写、制作宣传画,并及时在“中安在线”、“学习强国”、新华网“地平线”等公众号发布。</p><p class="ql-block"> 姚和平老师这种心系疫情、为国分忧的情怀,这种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是可敬可佩!为了表示向他学习、向他致敬,笔者先是给他发了一条短信:“非常时期,请姚和平老师及家人多多保重!”后决定不再犹豫,不再考虑做那种面面俱到的大文章;而就尊重自己最初的感觉,就写一篇能体现自己最深感受的短文《乐于“为人作嫁”的姚和平老师》!</p><p class="ql-block"> 不过,就在是不是用“为人作嫁”做文章的标题这一点上,笔者还是颇费了一番踌躇。这是因为,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汉语成语词典》,针对“为人作嫁”这个成语所给出的解释都是:“比喻徒然为别人忙碌”、“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尽管唐俊老师在他的【字画书坊】《心牵疫情的民俗画家姚和平》中披露:“和平先生成就不少,但是生活水平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期;名气不小,但是‘江湖’地位不高。”“他设在家里的工作室(书房)也是唐某所到过的文人、画家的居所中,最简陋的——因为房子小,‘书房’只能设在客厅一隅。”——这些都好像和上述两部词典中关于“为人作嫁”一词的释义相吻合。但要让笔者只是根据这样的释义,就把它作为这篇短文的标题,那就难免会让人感到姚和平老师是“徒劳无功”“得不偿失”;难免会让笔者觉得这多少带有一点儿“贬”意,有违初衷。</p><p class="ql-block"> 所好的是,“百度”上面虽然就“为人作嫁”一词作出了与《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几乎一样的解释,但也为它列出了一个近义词——“舍己为人”;也为它发了几个“反其意而用之”的链接,如:“新闻业的特殊属性造就了一支为人作嫁的队伍。”“‘为他人作嫁衣裳’,成了一句比喻编辑工作的尽人皆知的熟语。”“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和毅力,要有乐于为人作嫁衣的品格和胸怀”云云。这实际上也就拓展了“为人作嫁”一词的内涵;也就说明了“为人作嫁”一词,代表的就是一种“人梯精神”、一种“红烛精神”、一种“绿叶精神”、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姚和平老师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值得欣慰的是,就在笔者的这篇短文即将脱稿之时,笔者冒着被别人认为“班门弄斧”之险而为姚和平老师画的一幅素描也比较顺利地完工了。笔者真心地希望这篇短文和这幅素描能成为自己反过来为姚和平老师做的两件“嫁衣”;真心地希望笔者在那幅素描上题写的几个字:“我们爱‘和平’”,能成为我们大家对姚和平老师长此以往地“为他人作嫁衣裳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最好回报! </p><p class="ql-block"> 2020年2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