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一位儿子对逝者的追悼</b></p><p class="ql-block"><b>——读《家》报“悼念专版”</b></p><p class="ql-block"> 《家》,是我的杭州集报朋友楼时伟主办的一份家报。这份家报已出版68期,我虽然不是楼氏成员,但却能享受到楼家人的待遇,期期愉快地阅读到这份《家》报。</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收到家报,我的心情特别沉重,以往红色的报头突然变成黑色的了,彩色版面的《家》,披上了黑色的素装。一个不详的消息赫然入目——楼家的老爷子仙逝了,家报为此出了“悼念专版”。特别是头版,《父亲送完百岁寿礼去了天堂》的消息说:走过绿堤,走过世纪,却没能走过2022这个春季。我们亲爱的父亲楼中民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4月3日晚9时3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终年99岁……”文章配以老人独行的大幅背影照片,让人泪目。</p><p class="ql-block"> 《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家》报主编楼时伟含泪写就的重头文章。从3月26日上午无奈将父亲从医院接回家,到4月3日与父亲不惜握别,“回家后父亲一直卧床不起。开始一天还能勉强吃个鸡蛋,喝点稀饭,以后几天,只能吸米汤直到滴水不进。</p><p class="ql-block"> 亲朋好友闻讯,先后前来看望。父亲挥着手对大家说:这次我要和你们再见了。老邻居蒋师傅几次来看他,父亲说:谢谢你,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p><p class="ql-block"> 4月2日,父亲一整天嗜睡无神,有人来我家讨要治肾炎的草药,他竟然勉强睁开双眼,吃力地告诉服用方法。</p><p class="ql-block"> 4月3日上午,护工邓阿姨对我们说,今天你们要多关注一下老人家。晚上9时15分,父亲突然开始大口喘气,我一边紧急打电话,通知刚刚离家的两个妹子,一边紧握父亲的手,守在他身边。</p><p class="ql-block"> 9时30分,父亲走完他99年的人生行程,平静安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p><p class="ql-block">当我读到“他挥着手对大家说:这次我要和你们再见了”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此时此刻,一位99岁老人的“向死而生”的大度与从容,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泪点,我不由自主地就“触景生情”想起了我与父亲的最后握别,此时此刻,这种人间告别悲情无疑都是相当沉重的。</p><p class="ql-block"> 《深切怀念我的兄长》是湖州一位95老人金振华的怀念,这位金先生与老人家相识于1946年,拥有76年的友情:文中动人心弦“兄长的离去,让我感到十分伤痛。他一生爱国爱家、敬业爱岗。退休以后的他,还不忘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去杭州和舟山地区帮助乡村农民办企业。从选址建厂培训工人,到组织生产销售,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全力帮助农民致富,付出了自己的辛劳。</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家欣逢盛世,枝繁叶茂,安家乐业,四世同堂。这是我们的福分。”</p><p class="ql-block"> 6个“悼念专版”的文章,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感恩与缅怀逝者,《这世间 再没人能让我喊爸爸》,家报主编的表妹,写的,表妹出生三个月就从北京来到杭州,寄养在大姑家,她一直喊姑夫为爸爸。文中说“2016年全家去杭州,特意定了爸爸家旁边的酒店。想想起个大早,跟着爸爸走西湖。可是,怎么努力也没起来。错过就错过了,再也没能弥补上。”</p><p class="ql-block"> 作者阿伦特曾在《杭州日报》名专栏“倾听”版发表过《西湖有个楼伯》,一个整版的故事,打动了一座城的读者。几千条留言祝福老伯健康长寿,而如今,楼伯走了,阿伦特再次撰文,愿楼伯依然健步在天堂。</p><p class="ql-block"> 家居南京的李耀宗记忆犹新,先生在《中民阿哥的一件往事》中述说俩人1994年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中民阿哥热情地和我握手,从此,我每次都称呼他中民阿哥,他总是叫我老李。惊闻中民阿哥离世……他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大哥,愿他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 还有家住上海陶玮的《外公的酒酿》“现在,我虽然也学会了做甜酒酿,但我觉得还是外公做的最香甜。如今外公走了,但那口香甜,永远会留在我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杭州阿育是老爷子妻子的堂弟,他的纪念文章的标题是《那一面,竟成永诀》。文章记叙了他去年12月30日看望老爷子的来龙去脉,但没想到,“老天爷竟然开这么大的玩笑,冥冥之中的安排,十余年末见,一见竟成永诀。”</p><p class="ql-block"> 女儿阿静的《老爸 你永远在我们心中》“老爸的好不仅是对子女,也是善待所有亲戚朋友家人,他的善心善行,成为福报留给了子孙后代!”</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难过的是太爷爷与他最喜欢的玄孙女书瑶的离别,临终前他拉着书瑶的手轻轻地说:“书瑶,太爷爷要和你告别了”。家人用手机记录了这一让人泪目的场面。</p><p class="ql-block"> 八版为主编编发的《沉痛哀悼先父楼中民先生仙逝》图片专版,报道了父亲年轻时代的不同生活与工作场景,这些画面再现了老人永恒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只要我们记得 老爷子就活着”。楼氏家人用文字和图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缅怀自己的父亲,纪念一位99岁老人家的一生,或许这是对仙逝者最好的尊重和思念。(王纪民)</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odo1ome?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家报联姻背后的故事</a></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2版</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3版</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4版</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5版</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6版</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7版</p> <p class="ql-block">《家》报第8版</p> <p class="ql-block">“只要我们记得 老爷子就活着”。楼氏家人用文字和图片,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缅怀自己的父亲,纪念一位99岁老人家的一生,或许这是对仙逝者最好的尊重和思念。<a href="https://www.meipian.cn/33yf0b0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家书家报铭家风</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