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天山路

天山明月(刘跃)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53]-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不久,林则徐被构陷革职,发往新疆戍边。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在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p> <p class="ql-block">  东部天山喀尔力克山岩画</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p> <p class="ql-block">  天山山脉东部“荒漠戈壁”</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流放新疆,对西北丝绸之路长达四个月的实地体验与考察,写下《壬寅日记》也叫《荷戈纪程》。林则徐进入新疆就进入了天山山脉的东端南麓哈密地区,既天山支脉喀尔力克山和巴里坤山南麓;又翻过着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到了博格达山北麓;到达了迪化(今乌鲁木齐)。林则徐稍作休整又踏上了天山西行伊犁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天山山脉东部喀尔力克山</p><p class="ql-block"> 清代中叶,西北丝绸之路旧道,是京师经陕甘到新疆的官道。清政府在官道上设置军台、驿站,并配备一定数量的驻守官兵、马匹、车辆和食宿必需物资,主要供递送军情命令、奏报,接应往来官员、差役,以及押送军流人犯、遣送获罪官员所用。</p> <p class="ql-block"> 天山东部哈密白石村</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期,领导广东军民进行反对英国鸦片贸易和武装侵略的英勇斗争,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立下了卓越功勋。可是却遭到投降派的诬蔑陷害,道光帝竟斥责林则徐禁烟抗英“办理不善”“别生事端”,以至“糜饷劳师”,而将其撤职查办。1841年6月28日更下旨将他“从重治罪”,流放新疆伊犁。1842年8月11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六),林则徐从西安出发,踏上前往新疆伊犁的漫长戍途,同时也开始了对西北丝绸之路长达四个多月实地考察。</p> <p class="ql-block">  根据《大清会典》等资料,自京师至新疆伊犁的官道,计程约一万一千多里,途经155个驿站。而林则徐从西安出发,经陕甘河西走廊和新疆天山南北路,至1842年12月10日抵达流放地伊犁,约有8000里路程,途经100余个驿站。其间总共在西北丝绸之路旧道上跋涉了四个多月即125天之久。林则徐每天都写日记(称《壬寅日记》或《荷戈纪程》),详细记录了每日行程和路线以及路况、路途环境与见闻。</p> <p class="ql-block">  喀尔力克山哈密白杨沟古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当时西北官道上使用的交通工具仍是以马、牛、骆驼等畜力运输为主。林则徐从西安出发时,由三子聪彝与四子拱枢陪同,雇佣了马车七辆,随带行李除日用品外还有许多书籍和写字用的宣纸等物。他中途换过二次车,到甘肃凉州换雇大车七辆直至乌鲁木齐。但由于路况不好颠簸厉害,在肃州把车轮换了长辀,“左右车轮离车箱一尺”,才减轻了颠簸。到乌鲁木齐后,又另雇赴伊犁车辆,“共大车五辆,飞车即太平车一辆,轿车二辆”。</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路况、气候、环境和食宿条件不佳,旅途艰苦。刚出西安不久到乾州就遇到“大雨如注”,“旅馆积水成渠,滚入床下”,“墙屋多圯,不能成寐”。在赴泾州途中“忽起西北大风,余轿中玻璃破一片,凉甚”。出平凉城后,“一路涧水汹涌”,车夫、纤夫叫苦连天。过永昌、山丹一带,小石满路,风雨大作,“须臾雨变为雪,寒冷常”,“毫无可避风雪之处”。出甘州城“涉河十余道”,水深有至马腹者。经高台盐池驿,道路“多深沙,又系上坡,马力几竭”,当地人称之戈壁。</p> <p class="ql-block">  出了嘉峪关,“一望皆沙漠,无水草树木”。进入新疆,过星星峡,“向为宿站,而无旅馆,仅大小两店,皆甚肮脏,借隔邻土屋吃饭,夜在车宿”。日记中常有不得不“夜宿车中”的记载。出哈密,“皆碎沙石路,车甚颠波”。路上积雪,辙迹不辨,高低不平,“峡路蜿蜒欲迷者屡矣”。</p> <p class="ql-block">  天山哈密白杨河畔古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过奇台后,“是日天暖,雪融成泥,路滑多水”。至阜康后,路更难走,融雪泥泞,“已费马力,且路多坎窝,车每陷入”。只要一辆车陷入,后面车也只得停行,而且车辆常发生折轴脱辐事故,各种艰难,“不一而足,殊累人也”。快到伊犁时,经历了途中最惊险一幕。林则徐一行驱车过塔尔奇山,“约二里许至其巅,而狂风大作,几欲吹飞人马,雪又缤纷,扑入车内。欲停车则山巅非驻足之所,欲下岭则陡坡有覆辙之虞”。面对如此险境,林则徐只得舍车而徒步,牵着儿子之手“连袂而下”,直到步行二里多,坡不太陡时才又上车。</p> <p class="ql-block">  天山哈密地区古烽燧</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的《壬寅日记》对西北丝绸之路途中的山水、城乡、道路、民俗、民族、民生见闻,也有不少生动具体的描写。林则徐到达迪化(乌鲁木齐)后,稍微修整就踏上了天山西行。林则徐一行沿着北天山支脉伊连哈比尔尕山、博罗霍罗山北麓(过昌吉、呼图壁、玛纳斯、石河子、奎屯、乌苏、精河的等)到天山支脉克古琴山的赛里木湖,沿着赛里木湖东南沿翻过克古琴山松树头到伊犁天山果子沟……。</p> <p class="ql-block">  流放新疆尽管路途历尽艰辛,仍有不少乐观风趣的文字。如写当时的兰州黄河浮桥,“计二十四舟,系以铁索,后有集古草巨绠联之,车马通行,此天下黄河之所无也”。经平番县十里苦水驿,“沿途皆极荒陋,将至驿则山树皆绿,始有生趣”。“自入高台境内,田土腴润,涧泉流处皆有土木小桥,树林葱蔚,颇似南中野景。其地向产大米,兼多种秫,顷已刈获,颇为丰稔”,好似河西走廊上的塞外江南。经过安西马连井,林则徐尚有雅兴下车捡石头,“见东南一带山石多白色,旷野乱石亦往往白如明矾,检数拳,颇可玩”。甚至还带儿子去看淘金,“晚饭后与两儿同往作坊观之,乃知精金固由千磨百炼尽力淘汰而后成也”。</p> <p class="ql-block">  哈密艾斯开霞尔魔鬼城古驿站</p><p class="ql-block"> 到新疆哈密,他除了考证其历史,还赞美“今其地土润泉甘,田多树密,可谓乐土”。在塔西河,他记载清代在新疆移民遣犯屯田之事。“此地民居甚盛,闽中漳泉人在此耕种者有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至精河军台又见“此地安插遣犯约二百余名,皆令种地及各营中服役,闽粤人尤居其半”。</p> <p class="ql-block">  哈密地区古丝绸之路大海道</p><p class="ql-block"> 经过离伊犁不远的塔尔奇山下果子沟时(天山支脉可古琴山伊犁果子沟),林则徐对该处景色赞不绝口,他写道:“今值冬令,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叠千层,不可计数。雪后山白松苍,天然画景,且山径幽折,泉流清冷,二十余里中步步引人入胜,若夏秋过此,诚不仅作山阴道上观也”,反映了林则徐宽阔豁达的心态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可贵的是他虽然人在戍途,身处逆境,历尽艰难困苦,仍不忘国家安危和民生冷暖,表现了一位民族英雄不计个人祸福荣辱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p> <p class="ql-block">  (1842)七月初六日(壬子)于西安出发,十一月初十日(甲寅)抵达伊犁途中的生活、见闻,尤以所过处的天气状况、地理环境居多,共计123篇。林则徐把自己到伊犁去比是“荷戈西戍之老兵”,奉献余生。</p> <p class="ql-block">  1841年6月8日,一道圣旨下来,把禁烟抗英的林则徐“发往伊犁,效力赎罪”。此辰此际,含冤受屈的林则徐,心情沉痛悲壮,自不待言。记得他临行曾留下这样的诗句:“荷戈西戍一老兵,愧说楼船练水军。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p> <p class="ql-block">  东部天山哈密巴里坤山天山庙</p><p class="ql-block"> 广东战役惨败,清廷批准了《广州和约》,把广东营务废弛诿过于林则徐、邓廷桢, 将二人流放伊犁。林则徐带家眷从杭州动身,拟由江苏、河南经西安,西行出关。由于黄河水患,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力,次年(1842年)二月东河河工告竣,林则徐于七月初六日正式西去。</p> <p class="ql-block">  新疆吐鲁番鄯善库木塔格沙漠</p><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主要提及新疆的内容有星星峡、哈密、回城、镇西、奇台、乌鲁木齐、阜康、昌吉、塔西河、玛纳斯河、绥来、苇湖、永济湖等,当地特产、风俗习惯、人口分布、地理水纹、气候环境和人文历史在书中都有涉及。记录当地特产的,比如四十里井的哈密瓜,当时已有将其切片风干贮藏的方法“此地有田亩,出哈密瓜,今已过时,殊不适口,有晒干切片,结为一团者,味甜似柿干,亦不见佳”(九月二十二日)。</p> <p class="ql-block">  人文历史方面以九月二十三日对哈密城历史渊源的记述较为详细,涉及了哈密土城内回族居民的生活情况(“城内及附近回民约万户,男戴印花小帽,女穿红衣,土人呼为缠头。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言华言者亦多。”)</p> <p class="ql-block">  天山博格达山兵团奇台农场</p><p class="ql-block"> 对地理水纹的记述,不仅具有很高的地理学价值,也是全书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部份,语言优美简练,俨然山水游记。</p> <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记录了天山赛里木湖,如九月二十三日对天山南北两路情况,十一初五日记赛里木湖。九月初六记美甚:“ 适见雪花飘洒,在店小坐。移时雪略稀,即驱车过山,约二里许至其岭,而狂风大作,几欲吹飞人马,雪又缤纷,扑入车内,欲停车则山岭非驻足之所,欲下岭则坡陡有覆辙之虞,不得已舍车而徒步,与两儿牵裾连袂而下,辛风雪渐微,约行二里许,坡不胜陡,复坐车行。此山为行人所惮,其实不甚高峻,东来者上山路少下山路多,西来者反是矣。山岭有巡检顾谟修路碑记,因风雪未能驻观。下山后,峰回路转,俗名果子沟,实诺尔奇沟也。祁鹤皋先生《行记》称此处为奇绝仙境,如入万花谷中;今值冬令,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迭千层,不可计数,雪后山白松苍,天然画景,且山径幽折,泉溜清冷,二十余里中,步步引人入胜,若夏秋过此,诚不仅作山阴到上观也 ”漫天风雪过后峰回路转,于果子沟里见山白松苍,尤显塞之美景,实为不可见。 </p> <p class="ql-block">  《荷戈纪程》中也涉及途中同僚的迎送情景,并详细记录了他们的姓名与时任职务,这是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天山山脉博格达山主峰</p><p class="ql-block"> 在《壬寅日记》中,林则徐对当地人称呼地名时的讹误予以纠正。同时日记也更正了沿途驿站里程的舛错如行至迪化州境之古牧地,言“此处距乌鲁木齐巩宁城,虽名四十里,实有五六十里长。”</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红山公园红山塔</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对于一些模糊不清的地名,则认真进行核实,如在伊犁三台境内时“约四十里地名松树头,海子始尽,而两山劈开,千松挺立行人谓之过达搬而不知其名考诸前人记载当是塔尔奇山也。”林则徐对途中有的地理名称的准确性,则通过实地考察来加以验证如行至会宁县自李家岔口至县城,上坡少下坡多,唯沿路皆山涧之水弯环流转,处处涉过,俗称七十二道脚不干,今逐处数之,约略相符。”</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p><p class="ql-block"> 对于甘肃酒泉,他写道:“将行至东关,有公所曰'酒泉’与古渔诸人在彼小坐。其厅事之后有方池,相传古来出泉酿酒,州即古之酒泉郡,今泉不甚甘,则所传未必足信也。”林则徐对有的地名又提出疑问如行至玉门县赤金湖言“此地无湖而以湖名,或旧有之耳:五代晋高居诲《使于阗记》云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又西百里出玉门关。然则赤金湖即古之金河欤?”对于一些地名,他也认真探究原委如途经安定县秤钩驿宿,则言“此驿所以得名,以路形弯曲也。”对于泾州严家山的得名,则堪核是“其前为严家山,相传为徙置严嵩家属处也。”林则徐对于同一地名的不同称谓也详加记载如金县“石头沟,土人谓之岩头沟”“定远驿,土人谓之猪嘴驿。”对于一些地名的命名方式,则记载其出凉州西城时“城外每五里立</p><p class="ql-block">一墩铺,即以里数为名。”</p> <p class="ql-block">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景象万千。林则徐由陕西进入新疆一路跋涉风尘行旅中既有积潦载途、河流阳隔,也有山峻路曲、戈壁沙漠前后历时半载行程数千里,《壬寅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西北地区的地貌特征。如出州二十里“此二十里间枣树最多,其实已纂纂矣,桑树亦葱葱弥望,诚一幅豳风图也。</p> <p class="ql-block"> 新疆乌鲁木齐人民公园</p><p class="ql-block"> 经哈密境“自古城以来,沿途田亩连塍,村落相连,迥非戈壁可比。俗谚谓哈密至乌鲁木齐有穷八站富八站盖戈壁头以东之八站为穷木垒河以西之八站为富也。”</p> <p class="ql-block">  耸立在红山公园的林则徐雕像</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艰辛枯燥的羁旅行役中时而也以饱含情感的笔触描绘沿途的秀美景致,如行至伊犁塔尔奇山“下山后,峰回路转,俗名果子沟,实塔尔奇沟也。祁鹤皋先生《行记》称此处为奇绝仙境,如人万花谷中;今值冬令,浓碧嫣红,不可得见而沿山松树重叠千层不可计数雪后山白松苍天然画景,且山径幽折,泉溜清冷二十余里中步步引人入胜若夏秋过此诚不仅作山阴道上观也。”这一记载揭示出新疆著名的风景区果子沟在清代后期景色就已是风光旖旎景致动人。</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今天的乌鲁木齐河滩公路</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行至伊犁境内的三台“此台四面环山,诸山之水汇一巨泽,俗呼为海子考之前人记载所谓赛里木诺尔是也。东西宽约十里,南北长倍之,波浪湧激,颇似洪泽湖,向无舟楫,亦无鱼鲔之利,惟水鸟飞翔其间,人亦不能取也。泽中有小土山,不生草木。闻土人言海子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如雨雪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这是《壬寅日记》中林则徐对所见赛里木诺尔湖的景象以及湖中水怪传闻的细致描述。</p> <p class="ql-block">  西北地区的气候波诡云谲,复杂多变如十一月十九日在绥定城“晨起阴,大有雪意,旋又开晴。”《千寅日记》中也记录下沿涂所经之地的气候特征如“行至六盘山之麓“其时朝曦未出,西风忽来,山气侵人,寒如冬节。到达静宁州隆德县自泾州至隆德日寒一日,非皮衣不可,抵静宁则又变暖,早晨著棉,午后只可单衣盖地气各不同也。”乌梢岭,岭不甚峻,惟地气甚寒。”行至永昌县境“早起雨一阵西风甚大,卯刻风雨俱息,因勉行甫数里,则大风甚,雨又至矣,须臾雨变为雪,寒冷异常。”</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红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在哈密时,言新疆南北两路“然北路过达般其寒彻骨”而南路“中有十三间房一站,为古之黑风川,若起大风,车马皆可掀簸空中。”林则徐对于西北地区气候的记载也见于《壬寅日记》中,如言吐鲁番地区的气候:“此地人物繁庶,不减乌垣,天气较他处特暖,土人无衣重裘者,闻夏令酷热异常,人多昼伏而夜。”</p> <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中不仅记录西北地区的地貌气候,也记录西北地区富饶的物产和矿藏。如绥来县物质丰富,盛产大米“此地旧名玛纳斯,今改为县田土膏腴,向产大米,贩各处(大米每升约重四斤余,价四十文:碗豆每升重亦然价二十二文)人物之繁不亚于兰州”而在高台具“自人高台境内、田十腴润涧泉流外皆有土木小桥树木葱蔚,颇似南中野景。其地向产大米,兼多种,顷已刘获,颇为丰稔”。</p> <p class="ql-block">  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玛纳斯河</p><p class="ql-block"> 新疆盛产玉石清代阜宫中所用玉石多出自此地如林则徐的《壬寅日记》中记载其行经新疆乌沙克塔尔台时所见“此台之东,有大玉三块闻系乾隆年间由和阒入贡,运至此忽抬不起,奏奉谕旨不必运送,遂留于此。今视之若小山然盖未琢之璞也其旁露出一面碧色晶莹可玩而不可鉴,亦神物也。”林则徐在《壬寅日记》中也记载有关新疆玉石的情况如在安西境内,过大山头“又行二十里,见东南一带山石多白色旷野乱石亦往往白如明矾检数拳,颇可玩闻土中掘出者为佳近日肃州玉器有一种曰马连井者,即此处石也。”</p> <p class="ql-block">  玛纳斯河两岸的兵团农田</p><p class="ql-block"> 新疆也出产黄金,在安西州马连井“此地附近有金矿,故多挖矿淘金工人,居民及千户。”金山也产黄金,林则徐“考《元和郡县志》载金山在古玉门县东六十里,其山出金《太平寰宇记》引《十三州志》云;金山在延寿东,有玉石障。按延寿属古酒泉郡,则此地自是出金之狭矣。”新疆还盛产盐,如在高台盐池驿,“此地北山之下有池,产硝盐弥望如湖闻自明初始开盐利居民依此为生盐价每斤不及一文。”</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p><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中石河子曾叫“破城子” 因为城东有古城,城垣残破,有高大的烽燧遗址,传为唐代时所建。林则徐被革职遣送伊犁路过石河子。他在《荷戈纪程》里记载:“过西关,十里玛纳斯河,……又三十里破城子,居民数百家,无所谓城也”。</p> <p class="ql-block">  天山明珠---赛里木湖</p><p class="ql-block"> 过哈密“今其地土润泉甘田多树密可谓乐土。惟田归回民耕种,入其粮于回王,满、汉官民皆无与也。”“其回城距此城约五里,回王府在焉,城内及附近回民约万余户,男戴印花小帽女穿红衣,土人呼为缠头。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华言者亦多。自此而西南大抵皆回地也。”在哈密头保“有土城城内回民百余户城外汉民二十余户。”在乌鲁木齐巩宁城“此地满、汉二城皆繁会之区都统、道、州驻满城提督驻汉城相距三里。”</p> <p class="ql-block">  天山山脉高山湖---赛里木湖</p><p class="ql-block"> 过昌吉县之塔西河“此地居民其盛闽中漳、泉人在此耕种者有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请之人亦多分配于此。”在新疆精河“此地安插清犯约二百余名,皆令种地及各营中服役闽粤人尤居其半。”在精河托里“田地皆土尔扈特所种,故前后皆有土尔扈特毡帐。”这些记载描述出清代后期在西北地区汉族和回满等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生活情况。日记中也记载新疆地区的一些风俗活动如在绥定城:“东门外喇嘛庙僧演二十八宿及各神像,跳舞为乐,即古大之遗意也。”</p> <p class="ql-block">  天山赛里木湖俗称山南海子</p><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中也有关于西北边贸的记载如在奇台具“此地南关外,留易颇多田畴弥望”奇台具古城“此地闯阍甚多闻北口外之科布多等外古诸部均在此贸易。有满兵汉兵两外十城相距三里"木垒河“商贾云集田亩甚多民户约五百家”高台具花墙子保“城颇大城楼亦高闻系粮食互市之所。”日记中还有内地人来新疆经商的记载如在宜禾具“遇江西南城人朱姓从伊型、乌鲁木齐贩鹿茸回建昌,言新疆事甚悉。"这是汉族人将新疆的土特产贩运回内地而在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写给郑夫人林汝舟的书信中则言:“前信所云西安城内之恒盛顺丝线店日兴福杂货店可以汇银,兹既不用汇银,而寄物。</p> <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新疆还盛产盐,如在高台盐池驿,“此地北山之下有池产硝盐弥望如湖闻自明初始开盐利居民依此为生,盐价每斤不及一文。”</p> <p class="ql-block"> 天山赛里木湖牧场</p><p class="ql-block"> 在哈密头堡“有土城城内回民百余户城外汉民二十余户。”在乌鲁木齐巩宁城“此地满、汉二城,皆繁会之区,都统、道、州驻满城提督驻汉城相距三里。”过昌吉县之塔西河“此地居民甚盛,闽中漳、泉人在此耕种者有数百家,皆遣犯子嗣。近来闽粤发遣之人亦多分配于此。”在新疆精河“此地安插清犯约二百余名,皆令种地及各营中服役闽粤人尤居其半。在精河托里“田地皆土尔扈特所种,故前后皆有土尔扈特毡帐。”</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果子沟大桥</p><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这些记载描述出清代后期在西北地区汉族和回满等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的生活情况。日记中也记载新疆地区的一些风俗活动,如在绥定城:“东门外喇嘛庙僧演二十八宿及各神像,跳舞为乐,即古大之遗意也。”</p> <p class="ql-block">  《壬寅日记》中也有关于西北边贸的记载如在奇台县“此地南关外贸易颇多,田畴弥望。”奇台县古城“此地阅圆甚多,闻北口外之科布多等处蒙古诸部均在此贸易。有满兵汉兵两处土城,相距三里。”木玺河“商贾云集,田亩甚多,民户约五百家。”高台县花墙子堡“城颇大城楼亦高,闻系粮食互市之所。”</p> <p class="ql-block">  天山可古琴山伊犁果子沟</p><p class="ql-block"> 日记中还有内地人来新疆经商的记载如在宜禾县“遇江西南城人朱姓,从伊犁、乌鲁木齐贩鹿茸回建昌,言新疆事甚悉。这是汉族人将新疆的土特产贩运回内地而在林则徐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写给郑夫人林汝舟的书信中则言:“前信所云西安城内之恒盛顺丝线店日兴福杂货店可以汇银,兹既不用汇银,而寄物却须觅一妥处。查恒盛顺之丝线店在乌鲁木齐开有一间,其在伊犁亦有买卖字号,曰恒盛兴,在北关外。”</p> <p class="ql-block">  北天山支脉可古琴山果子沟</p><p class="ql-block"> “伊及红庙买卖人无非陕甘来的但我们与彼不甚接洽昨见有永顺公字号绸缎布匹海菜店据云已开七十年.亦长安县东北乡人。”“凡经西安发货多送至泾阳上车,到凉州一停顿,到红庙又一停顿,然后到伊犁。”则又反映出内地人在新疆开设店铺进行物质贸易以及运货途径等情况。</p> <p class="ql-block">  六月天山赛里木湖山花烂漫</p><p class="ql-block"> 总之林则徐的《壬寅日记》记载了西北地区的地理名称,山川关隘,物产矿藏,兵站村舍,居民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内容丰富翔实是研究清代后期西北地区风土人情难得的史料,对于今天研究西北地区地理人文的变迁也颇具参考价值,实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天山赛里木湖</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在新疆这三年里,林公并没有就此消沉废颓,相反的,他坚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在当地开荒垦田、兴办水利、加强塞防……造福了新疆各族人民,他至今仍为人们所感念、传颂。</p> <p class="ql-block">  俯瞰天山可古琴山伊犁果子沟</p><p class="ql-block"> 初到新疆,林则徐潜心研究新疆的风土人情。在拜访伊犁将军布彦泰时,得知布彦泰正准备开垦惠远城东的阿齐乌苏荒地,林则徐经过深思熟虑,主动提出首先捐办阿齐乌苏荒地,修建天山喀什河龙口工程,解决开垦荒地急需的水利灌溉问题。他每天带领大家北山挖石、南山筑堤,工程之艰巨,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  翻越天山山脉可古琴山果子沟公路</p><p class="ql-block"> 短短4个月龙口工程竣工,本就对林则徐敬重有加的伊犁将军布彦泰看到后更是惊喜不已,立即给道光皇帝上奏,“查林则徐到戍两年,深知愧奋,奴才每于接见,留心察看,见其赋心聪明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混。久经圣明洞鉴,奴才鼠目寸光,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窃谓人才难得,如林则徐遣戍伊犁,实为应得之罪,然以有用之才置之费闲之地,殊为可惜。”言语里尽是对林则徐的欣赏和惋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伊犁喀什河龙口工程的建成,使数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人们把这条渠称为“林公渠”,林则徐说:我是受皇上委派来帮大家修渠灌溉的,这是皇上的恩泽,就叫“皇渠”吧!现在政府改称叫“人民渠”。当地的老百姓依然叫“皇渠”或“林公渠”,渠道现在仍在使用。同时,他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它们为“林公井”,“林公车”。</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支流--喀什河</p><p class="ql-block"> 清嘉庆七年(1802)伊犁将军松筠为开垦惠远城东阿齐乌苏荒地,募民开挖,引东北辟里沁沟水灌溉。道光二十四年(1844),被遣戍伊犁的林则徐等人捐资修建龙口工程,并集资扩建,东引哈什河水,长百余千米,灌田10余万亩。后继续修浚,灌溉面积不断扩大。[1]</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支流喀什河</p><p class="ql-block"> 天山喀什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一路蜿蜒至新疆伊宁县墩麻扎附近,奔腾的河水被一座堤坝拦腰截住。这里是喀什河龙口遗址所在地,历史上的阿齐乌苏大渠,以此为起点向西延伸,灌溉沿线十数万亩土地。</p><p class="ql-block"> 阿齐乌苏大渠,即为如今的人民渠。引喀什河水入阿齐乌苏大渠的龙口工程渠首段,长约6公里,是由清代名臣林则徐捐资承修的,这条渠也因此被称为“林公渠”。</p> <p class="ql-block">  翻越天山山脉的果子沟公路</p><p class="ql-block"> 屯垦是历代封建王朝加强边防的重要手段,道光时期面临的边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屯垦也受到清政府的重视。鉴于林则徐捐办阿齐乌苏荒地“尚为妥协”,处置比较得法,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九日(1844年12月8日),经军机处传旨,“谕林则徐前赴回疆各城查勘地亩”。 </p> <p class="ql-block">  七月的天山伊犁河谷</p><p class="ql-block"> 公元1845年,林则徐奉旨“前赴阿克苏、乌什、和阗、库车周历勘荒”,了解垦地的实际情况,为清朝政府制定南疆垦荒政策提供依据。在南疆及吐鲁番、哈密大半年时间里,林则徐行程一万多公里,履勘荒地七十余万亩,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赢得各族人民爱戴。</p> <p class="ql-block">  天山山脉可古琴山伊犁果子沟</p><p class="ql-block"> 在查勘各城荒地的时候,林则徐等人主要办理四件事:</p><p class="ql-block"> 一是与各族官民协商,听取意见,调查官民开垦荒地的意愿和可行性;</p><p class="ql-block"> 二是实地查勘,“逐段丈量”可开垦荒地的具体数量;</p><p class="ql-block"> 三是调查可开垦荒地周边的水利情况,以及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荒地开垦条件;</p><p class="ql-block"> 四是根据荒地周边民情,确认荒地的屯垦性质。</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谷伊犁河</p><p class="ql-block"> 用林则徐的话说,此次查勘荒地,“周历回部八城,往来约二万里”,“到一城,查一城,将实情呈报将军核奏,绝不敢稍有成见,亦绝不能粉饰迎合”。经过实地查勘,南疆可开垦荒地总数为58.6万余亩,加上东疆吐鲁番、哈密的荒地13.5万余亩,林则徐在新疆查勘荒地总数为72万余亩。</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谷伊犁河大桥</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潜心研究新疆史地,努力讲求筹边之策。建议朝廷裁撤西安镇总兵,保留伊犁镇总兵。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加强天津的军事力量,准备裁撤伊犁镇总兵,移至天津,并征求伊犁将军意见。</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支流--巩乃斯河</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高官,林则徐之所以能让新疆人民长思久仰,传诵至今,正是因为他虽身处逆境、丢官罢职仍忠诚报国,同时为新疆各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伊犁河支流喀什河畔仙女湖</p><p class="ql-block"> 1843年春夏,伊犁遭受旱灾,林则徐自制水车,积极筹划抗旱。历时半年,他带病协助伊犁将军布彦泰,在三棵树及红柳湾垦地33350亩,安设汉民571户;在阿勒卜斯垦地161000亩,安设维吾尔民500户。1844年5月,他又捐资承修复垦惠远城东阿齐乌苏废地的大渠龙口工程,亲自设计督修,率领民工在西岸峭壁陡坡刨挖石头,在东岸水流之中建坝筑堤,历时4个月,用工10万,修出六里渠首。渠道全通后,使阿齐乌苏10万余亩土地得到灌溉。主要安置民户,使伊犁屯田得到重大发展。布彦泰奏报皇帝绘制了一幅《开垦阿齐乌苏地亩渠道全图》,描绘从哈什河龙口至惠远城,全长400余里的农田灌渠,时称阿齐乌苏大渠,又称皇渠。1966年改成人民渠,经过护砌整修,年灌溉面积80余万亩,至今还在造福伊犁各族人民,被亲切地称之为“林公渠”。</p> <p class="ql-block">  伊犁河支流特克斯河瀑布</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自1842年10月21日进入新疆境内的星星峡,到1845年12月4日于哈密接旨获释,11日起程离开,在新疆度过三年零两个月的流放生活。</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谷清水河镇</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抵达伊犁时已是58岁的高龄,在新疆流放了三年时间,伊犁两年,南疆一年,60岁时在东疆哈密获释进关。后起用代理陕甘总督,又授陕西巡抚、云贵总督。晚年因病辞官回到福州。</p> <p class="ql-block">  天山支脉可古琴山福寿山 </p><p class="ql-block"> 1850年1月3日,65岁的林则徐从昆明告老还乡途经长沙,在湘江船上,邀见38岁的一介布衣左宗棠彻夜畅谈。27年后,左宗棠完成了收复新疆的大业。</p><p class="ql-block"> 1850年11月22日辰时,林则徐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陪同下,指天三呼“星斗南”后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六岁。在报丧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11月27日)还命他暂署广西巡抚。在他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赐谥“文忠”。云南、江苏将其入祀名宦祠,陕西则建专祠祭祀。</p> <p class="ql-block">  天山伊犁河谷天鹅泉</p><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被辑为《林则徐集》。《林则徐全集》分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六卷,共十册。[32]此外,林则徐还主持翻译了《四洲志》等译作。</p> <p class="ql-block">  天山山脉伊犁河谷杏花岭</p><p class="ql-block"> 中国无产阶级专政革命家毛泽东曾言,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福州古厝〉序》中提到:当我们来到林文忠祠,它正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起,林公则徐气壮山河的壮举——指挥军民在虎门销烟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