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国:生动!自视甚高者的自画像

分析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视甚高是什么意思?自视甚高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要远远高于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因此,</span><b style="font-size:20px;">常常会出现不平衡,</b><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不但自己没有达到对自己的期待,而重要的是,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及方式,更远远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此,自视甚高者常常处于某种挫折之中。又或者,对于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有过高的期待,于是处处小心翼翼的过分在意关注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与感受。以至于他们对待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过度敏感,常常生活在焦虑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种通俗易懂的理论观点认为,对于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自视甚高,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或者说他是深层次自卑的一种</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反向形成,</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为了对抗</span><b style="font-size:20px;">自卑</b><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产生的一个防御机制。从这个观点来看,自视甚高其实是一种</span><b style="font-size:20px;">双向情感障碍</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躁狂症”</b><span style="font-size:20px;">或者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躁狂期”</b><span style="font-size:20px;">的症状表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面我要借助在精神分析过程中与一位来访者共同工作的素材展开意识流,即和来访者一道以自由联想的方式来抒写这篇文章,</span><b style="font-size:20px;">并还原精神分析自由联想的一部分方式。</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视甚高与眼高手低是双配,自视甚高者往往是在想象层面上的,并没有具备什么具体的实际上的能力,一点点的能力也会被他们夸大到理想化的程度。他们往往会挑战远远超过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工作,并且爱自比“名人”或者是挑战远远比他们的能力高好几个层次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其自视甚高的标准。普通大众不入他们的法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联想又引出了理想化,自视甚高与理想化自己又是密不可分的,在理想化自己中自视甚高,在自视甚高中理想化自己。通过理想化自己,又牵扯到理想化别人,因为理想化是一个心理机制,它能理想化自己,也能向外投射理想化别人,于是自视甚高者用很高的标准主观臆断自己和别人,他们有无限多的道德自恋和绑架,比如说,自己是多么多么的好,别人应该是多么多么的好——没有做到的话,那就是多么多么的坏,甚至是发展到别人应该会多么多么的爱他/她,因为他/她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可爱的那一个人(扩大一点:那一部分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是,这里又牵扯到单相思,单方面面的在想象中认为别人有多爱自己,而自己有多爱别人,但残际的现实感又让他/她知道这一切并不现实,于是单相思停留在想象界而没有进入到符号界,进入到符号界是需要更充分的现实感的。单相思与色情狂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色情狂是几乎完全失去现实感的人,几乎是在全部的幻想中编造与他人的恋爱关系,是一种极端的自恋的、偏执的分裂的表现。被色情狂的人“爱” 上,被爱的对象就不再是现实中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色情狂幻想中的一部分自编自导自演的角色,色情狂会根据自己的剧情处置对象的宿命,严重的情况下会威胁到对象的人身自由和安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思维逐渐的清晰起来,自视甚高其实是一种自恋,是一种并不罕见的人格状态。自恋其实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只是依据程度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自恋等级,高级的可以称之为典型的自恋人格、极端的自恋人格。自视甚高依据程度上面的不同也可以划分为不等的等级,但是每一个等级都和自恋相关,最高的等级其实就是极端的自恋人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自视甚高,原来只是一种“虚高”。</b><span style="font-size:20px;">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变得如此虚高?是什么环境、因素,不能让他们做真实的自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