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云月的回忆

心叶

云月讲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周家几代人有个遗憾,就是多年由于各种原因,没留下一张完整的全家福照片。而我们家姐弟妹四人和父母亲,半个世纪中的家庭合影多达数十张,真实地记录了我家和电视剧“光字片”周家走过相同道路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前不比今天,那时照相是很奢侈的事情,我们的母亲早年还不肯去拍照,珍贵照片的留存得益于我们有个爱生活、爱儿女、爱家庭、爱照相的父亲。这里选了不同年代的部分合影,反映了我家在半个世纪中经历的“人世间”。</p> 热于求知,憧憬未来 <p class="ql-block">1960年,物质匮乏生活艰辛的年代——含辛茹苦热于求知,满怀理想憧憬未来 </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的背景年代正赶上国家面临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缺衣少食物质匮乏,我们家也生活艰辛,艰难度日。全家六口人,母亲身体不好,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务,有时还挣扎着做点零工赚点小钱,家里主要靠父亲一人工作养活全家。照片上的我们,明显黑瘦营养不良,我们求学期间,小小年纪课余就要努力挣钱,比如编草帽辫子、纳鞋底、敲石子、织蚕网、镊鹅毛来贴补家用。</p><p class="ql-block"> 父亲有限的工资还要抽出相当部分来付房租,我们自出生到长大成人,自己家没有房子,都是租房住,记得连外婆大人孩子7个人,租住在小城南门湾儿口的一间一厢带半个堂屋的房子里,狭小拥挤,还常常忍受房东的斥责和白眼。</p> <p class="ql-block">一个场景永远在我的记忆中如同昨天历历在目:吃完晚饭,饭通常是稀粥就咸菜,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聊天谈笑,时不时地,妈妈会拿出一只大白萝卜,让爸爸削成几片大家分食,这就是我们家的餐后水果了,儿时苹果香蕉梨等见都难见到,更无福消受,那萝卜被我们“咯吱咯吱”地嚼得可真香啊!趁大家十分开心的时候,妈妈说:“记住啊,等你们长大了,努力创造条件,我们家一定、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当时我想那是多么遥远、多么难实现的梦啊!</p><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三个大点的孩子都佩戴着红领巾,正是初进校门,读书求知的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由于母亲知书达礼,一生酷爱阅读,闲暇时经常给儿女们讲故事,说道理,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我们姐弟妹都努力学习、热于求知,在校期间学习成绩都很好,几乎年年拿奖状回家,读小学时,我和大妹还当选了小学少先队中比大队委还高一级的总队委。初中毕业我以县中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走出故乡小城,被扬州中学省招高中班录取,随后弟弟妹妹们也相继考取了县中,那时的我们满怀理想,憧憬美好的未来就在前方。</p> 乐观向上,亲情滋润 <p class="ql-block">1973年,动乱下乡坎坷多舛的年代——自强不息乐观向上,互相关心亲情滋润</p><p class="ql-block"> 我到扬州上学后不久,文革特殊年代开始了,学校停课,人生梦碎,那场动乱使我家每个人的命运发生360度的大转弯。父亲因在旧社会为了谋生开车做事的经历,被揪出来说有历史问题,一夜之间从机关干部变成了批斗对象,我们姐弟仨都是“老三届”学生,要上山下乡,我到了滨海县建设兵团插场,弟弟和大妹分别去公社插队落户,父亲作为有“历史问题”的干部,母亲和小妹作为城镇居民,下放贫穷落后的后山区。一家六口分成四个地方下放农村,受种种限制,能团聚在一起是不容易的。1973年的春节,我们终于在爸妈落户的乡村团聚了,父亲提出去拍照纪念,遗憾的是妈妈不肯去。记得我们舍不得花钱坐车,走了近二十里路到城里的照相馆,留下了这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的我们都笑着,尽力打扮得漂亮些,我围着一条美丽的薄围巾,弟弟和小妹很时髦地露出胸前的口罩带子,小妹还有意翻出了假领,那时真的没什么开心事,大家高兴的是一家人又在一起了!在那坎坷多舛的岁月里,亲情,滋润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下放的日子是灰暗的,劳动异常繁重,生活十分艰苦。记得一次我回乡探亲问弟弟,在知青点吃饭有没有菜吃,弟弟说“有啊,吃稀饭有百合("白喝"谐音),吃干饭有百叶("白噎"谐音),有饭吃就不错了,春荒时我们是常挨饿的。"在那艰难的境况下,是亲情,点亮了我们心中希望的灯,大家相互慰籍,互相关心。大妹省下粮食和有限的收入支持哥哥;我从农场每月仅15元的工资中拼命地积余点钱,探亲回家想法给父母买些吃物,给妹妹买点衣服,照片上小妹的棉袄罩衫就是我做了送给她的,我还曾在漫天大雪汽车停开的一天,徒步七八个小时,走了三十多里地去山村看望大妹;爸爸曾长途跋涉数百里找到我黄海之滨的农场,带了一大串香蕉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黄海之滨的冬天很冷,妈妈担心我挨冻,从邮局寄来御寒的棉被……</p> <p class="ql-block">在记忆的长河中,这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事情,经过岁月的涤荡,都成了晶莹璀璨的琥珀,光彩熠熠,恒久永远。苦难没有把我们击垮,在农村和农场的日子里,我们始终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照片上的大妹刚满19岁,已在偏远的小山村劳动四年多,同来的知青都通过各种途径走了,只留下她一个人住在破旧的草房中,她以诚恳的待人、诚实的劳动、无私的奉献赢得队里干部乡亲一致的尊重和信任,被推选为会计,还一致推选她上大学,公社广播站已播报过她上学的名字了,却被政审刷了下来;我在农场也表现突出,被选为省先进知青代表到南京开会,但由于父亲的历史问题,入党、招工、上学等好事都轮不到我。但我们没有沉沦,知青的经历,使我们多了对人生真缔的领悟,使我们有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广阔农村的大地上,留下我们青春时代深深的足迹。</p> 云开日出,事业有成 <p class="ql-block">1982年,云开日出拨乱反正的年代——苦尽甘来父亲平反,回城就业事业有成</p><p class="ql-block"> 我一家人命运的彻底改变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大地展新颜。云开日出,春风化雨,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系统地解决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遗留问题。父亲很快地得到平反,恢复了工作,在县重大建设项目指挥部工作,先是参加11万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后参加鲁沪输油管道及油港建设。父亲做事一向认真负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就被评为县级工业劳动模范,当时县长颁发的证书至今还保存在家里。重新工作后,他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干劲十足地投入项目建设,得了好几张项目指挥部的褒奖证书。几项工程结束后他分到县里一个大厂做行政科长。</p> <p class="ql-block">77年冬天,我在滨海的农场参加了文革后恢复的第一届高考,78年初被录取到南京师院上大学,82年春天毕业分回母校教书育人;接着弟弟大妹相继回城,经推选考核进了县级机关工作;母亲和小妹早在我们上学就业之前就落实政策搬回城里,小妹也安排进厂了。在这期间,由于父亲历史问题的解决,我在南师大,弟弟和大妹在各自的单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下面的照片就是这时期拍的,家里增加了新成员,我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结了婚,接着,家里的第三代,爸爸妈妈的孙女、外孙出生了,并茁壮成长。照片上的母亲笑得是多么甜啊!以前拒绝拍照的妈妈,第一次兴致勃勃、规规矩矩地和我们一起坐在照相馆里,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父亲慈眉笑目,较在乡下时胖了许多,老爸老妈分别抱着家里出生不久的第三代,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他们怎么能不开心呢?!</p> <p class="ql-block">儿女们都进城就业,事业有成,前程光明,父亲恢复了政治生命,不再因历史问题影响儿女,自己能发挥余热继续工作,对家庭、对社会做出贡献,苦尽甘来,他们怎么能不从心底里发出笑声,由衷地展开笑颜?!看到这张相片的人都说照片上的父亲很像邓小平,听到这话父亲很高兴,他说“邓小平下台我挨斗,邓小平上台我平反,我的命运和老邓紧密相连,我衷心感谢邓小平!”</p> 世纪之交,后代成长 <p class="ql-block">2001年,世纪之交社会变化的年代——改制转岗忠于职守,青胜于蓝后代成长</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水,似水流年,一转眼到了世纪之交,整个世界、国家、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我们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世间》电视剧中老三周秉昆及其发小朋友们经历的一切,我们的家庭也都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了,这是下面这张照片的时代背景。</p> <p class="ql-block">在此背景下,我家发生了三个大变化: </p><p class="ql-block"> 首先,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记得是1996年前后,几乎是同时,父母亲和我们四个小家庭,经过各自的工作单位的筹划努力,自身的集资争取,都有了属于自己家的单元房。三四十年前妈妈一心向往的“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的理想,当时我们以为是遥远的很难实现的幻想,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终于美梦成真!单元房水电煤气齐全,厨房厕所俱备,卧室客厅分开,通风透气敞亮,让一直租房住,生活在狭小拥挤的空间环境的我们感觉是那个爽啊,特别是老爸老妈住进父亲厂里建成的宿舍楼,高兴得睡梦里都要笑醒几回!</p><p class="ql-block"> 其次,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中,照片后排的我家四对夫妻中,有四个人面临改制下岗,“铁饭碗”被打破了,陷入了再就业重找饭碗的困境。在工厂工作的小妹,夫妻双双下岗,一开始真是不适应啊,以前单位是坚强依靠,今后得自己谋出路了。后来就想:文革期间在乡下,那么难、那么苦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的条件比那时不知好了多少倍,没有过不了的桥,没有走不了的路,人家能过我们也能过!</p> <p class="ql-block">2001年春节过后,小妹夫妇俩北漂到北京打工几年,后来小妹回到家乡开个小店,起早带晚地经营挣点生活费,小妹夫能干也能吃苦,二十多年来,去过好几家工厂做工,他以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傲人的工作实绩赢得厂里领导同事的一致赞扬,姐姐哥哥们有时也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扶持。就这样,一对国企下岗工人磕磕碰碰、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培养大,成了家,现在看她家的日子过得不比别人差。下岗的我老公,我弟媳都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在学校和机关工作的我,弟弟和大妹夫妻,多年来都忠于职守,尽责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绩显著,屡获好评。</p> <p class="ql-block">  第三,第三代的孩子们在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出息了。照片的前排,和我们的父母亲坐在一起的是我们的孩子,左右两边穿着军服、英姿飒爽的是我和大妹的儿子,他俩在江苏省高考中分别以高出当年本一录取线四十多分和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军事院校录取,走进军营以报效祖国;弟弟的女儿考进了重点大学,小妹的儿子也在这一年上了大学,美好的前程在向他们招手呢!所以,照片上的老爸老妈脸上是欣慰的笑容。</p> 父慈子孝,岁月静好 <p class="ql-block">2010年,父慈子孝夕阳余晖的年代——相知相伴岁月静好,伉俪情深幸福晚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父母亲和我们最后的一张全家福合影。父亲89岁,年近九旬,他生日这天,我们依照风俗进行了“做九”仪式,照片上只缺席了远在军营守护国防的两个外孙。父母孩子们的家庭都还幸运和幸福,安居乐业,岁月静好,但父母垂垂老矣,他们在人世间的日子,进入了夕阳余晖即将谢幕的阶段了。</p> <p class="ql-block">  经济文化的发展,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新世纪的中国已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的老人一样,高龄的父母亲身体一天天地每况愈下。先是父亲脑梗塞中风住院,出院后就不太能自主行动,反应迟钝,卧床的时间多;再是母亲记忆力逐渐衰退,烧煤气记不得关火,腰椎破损,得弯着腰走路,烧蜂窝煤的炉子也拎不动了,吃饭经常中断,食物长久地咽不下去,坐在厕所里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生活不能自理了。</p> <p class="ql-block">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父慈子孝,“莫待孝亲亲不待”,垂暮之年的父母需要子女的关怀照料了。我们姐弟妹四个都没有推诿,都努力尽着自己的责任。2004年底,父亲中风后,就花钱请了专职保姆照顾,做饭打扫洗衣起居都不用他俩烦神了。</p><p class="ql-block"> 请了保姆,并不等于我们就没什么事了,一有时间,我们就往他们那儿跑,我们是他们的精神依靠。小妹靠得近,去的次数最多。大妹是做得最好的,她常常给父母亲做衣服,买鞋袜,剪指甲,洗脚洗澡,小城的街上,人们经常看到她推着轮椅,上面坐着行动不便的父亲,逛街兜风透气顺便聊天,有时停下来买点小吃;</p> <p class="ql-block">  我在扬州上班,每个月都要抽空回去二三次,带吃的用的给他们,空调、冰箱、洗衣机、轮椅等都是我买了送回去的,这张照片上父亲和母亲穿的唐装也是我在扬州彩衣街的著名服装店订做的。每逢他俩的生日,或者随便找个理由,我们都会一起陪他俩到饭店吃饭,儿女们推着父亲轮椅,搀扶着母亲,这时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了,一路上告诉邻居街坊熟人,我过生日了,我们一起到饭店去吃饭庆祝!</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婚后六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相知相伴,伉俪情深,应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青壮年时他们抚育儿女,孝敬老人,恩恩爱爱,同甘共苦,文革期间造反派威胁利诱母亲,让她揭发父亲的问题,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在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小心翼翼地呵顾父亲,好吃好喝地照料,好言好语地安慰,用爱温暖着厄运中的父亲的心,终于迎来后来的好日子……</p>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父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爱看小说书,让父亲去图书馆借,父亲乐意为母亲跑腿,乐颠颠地跑,借回来的书让母亲不满意,又一次次去换,母亲任性着、埋怨着,父亲奔跑着、任劳任怨着,家里好吃好穿的母亲尽着父亲。2007年,江苏省评选我们的父母亲为金婚模范夫妻,我想,他们是当之无愧的! 有感恩孝顺的儿女,有百年好合的伴侣,在人世间,我们的父母晚年是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2017年春,我们兄弟姐妹4人专门抽出时间,一起去到我们分别插队落户的乡村,回望我们苦难并奋斗着的青春,看望在苦难中给予我们人间温暖的乡亲们。</p> <p class="ql-block">愿我爱和爱我的人,在这人世间都健康快乐,幸福吉祥!</p><p class="ql-block">愿人世间充满更多的爱!</p> <p class="ql-block">云月作于2022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