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16日一行14人在这里集合,在浪里白条的带领下沿:星村漫游道—和阳道院~寒岩(东莱先生讲学处)~倚环居(詹启寨)~独善堂~鼓楼岩~金鸡社顶(琅玕岩顶)~经过北廓岩顶到达江湖石~桃源洞~苍屏峰(打倒日寇保我中华)~九曲漫游道。</p> <p class="ql-block">这个季节是武夷山的采茶季,一路上都是绿油油的茶园,预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东莱先生讲学处”位于九曲溪北寒岩东麓,白云寺南入口小道右侧茶园约百米处。南宋学者吕祖谦,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颇有贤名,时称“东南三贤”之一。淳熙六年(1179)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淳熙二年由浙入闽,与朱子切磋理学,在建阳寒泉精舍共撰《近思录》,同游武夷,应邀聚徒讲学地之一。原建筑已毁,遗址地已为茶地,在寒岩壁上留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崇安训导雷启龙书“东莱先生讲学处”七个字。寒岩西麓有一岩洞名为“邱公洞”,洞口刻有“寒岩嘉靖葵致斋题”等字样,洞内深处有一泉眼名为“寒碧泉”。</p> <p class="ql-block">发现了一面藤蔓墙,大家各种摆拍</p> <p class="ql-block">张珍秀,武夷山市洋庄老区学校大安教学点中级教师。先后荣获福建省身边好人、最美山村教师提名奖、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南平市“廖俊波式好党员”、家庭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等称号。1987年走上教师讲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尽心尽力,无愧于老区人民,一直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不仅深受学生的尊敬、爱戴,也深得家长的信赖。</p><p class="ql-block"> 而作为一名红军的后代(外公当过红军),在闽北红色首府——大安的红土地上,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做人的信念,划下了一道红色人生的轨迹。</p><p class="ql-block"> 1996年5月,张珍秀开始担任武夷山市洋庄乡大安村革命史义务讲解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讲解武夷山革命史26年,2500多场次,听众达50000多人次。</p><p class="ql-block"> 编辑出版28.5万字的乡土资料《闽北红色首府大安》。</p><p class="ql-block"> 为了讲好闽北红色文化,足迹遍布武夷山和整个闽北,并推动红色文化进学校、机关、企业等。</p><p class="ql-block"> 张珍秀的纪录片《红土地的眷恋》成为了“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地方特色教材。从地方台到中央台等都先后多次报道过她义务宣讲红色文化的先进事迹。</p><p class="ql-block"> 曾是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福建省第十二次妇代会代表。武夷山市关工委德育报告团教师、武夷山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南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福建省首批党史和地方志宣讲师、福建省“八闽巾帼红”宣讲团成员等,为宣传武夷山红色文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詹启正</p> <p class="ql-block">野桃</p> <p class="ql-block">梅子</p> <p class="ql-block">野樱桃</p> <p class="ql-block">长在松树上的不知名的蘑菇</p> <p class="ql-block">不同位置拍的“并莲峰”。</p> <p class="ql-block">队长非常有责任心,这段有点陡,一定要大家在他安装的绳索内牵着绳子慢慢行走。</p> <p class="ql-block">到了将军岩下</p> <p class="ql-block">七仙女采茶中……</p> <p class="ql-block">双面石,你看看像不像?</p> <p class="ql-block">有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苍屏峰上眺望云窝,远处有一山峰似埃及艳后,你看出来了吗?</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大家到了桃源洞了</p> <p class="ql-block">午餐在桃源洞解决,都是各自带的各种好吃的,还有队友带了户外泡茶茶具,武夷山不愧是好山好水出好茶,走到哪里都要喝上一壶好茶。</p> <p class="ql-block">午饭后继续出发,终于到了张珍秀老师找寻已久的地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台湾义勇少年团回到崇安县慰问宣传时留下的重要史迹。</p> <p class="ql-block">观曲亭(金鸡社)位于六曲溪北漫游道一侧,九十九岩之一的北廊岩下,距天游晒布岩仅500米。明嘉靖中后期(1544—1566)创建人张廷安 崇安人,少年入道,原栖北廊岩后黎花架修道,得异人传天罡五雷正法,呼风唤雨,极有道行。金鸡社建筑较大,临溪靠壁,截路立门,主殿供奉三清,偏殿供金鸡神,张道人常以金鸡神化身自诩,故名金鸡社。占地面积约五百平万米。明时游人卢诚甫到此题诗。清时李东来继居重修。由此,香火盛极。清中叶武夷道衰佛兴,李道人仙逝,庵香火渐废。现新建有一亭,亭坐北朝南,背靠崖壁,面临溪水。亭呈方形,水泥结构,八根圆柱支撑,琉璃瓦,建有水泥制背靠椅,地面青砖铺设。亭正中2006年6月立有石碑,碑正面刻书:《天后宫铁甲将军立碑亭记序》 大理太武年间,溪道未开,江南久旱,黎民遭疾……永誌弗諼 福建鹤上芹壁境全体子民谨誌……旦立等碑文。亭右侧岩壁刻有“寿”、“南无阿弥陀 ”等三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回程走的是陆上九曲漫游道,疫情期间很久没有看到竹排漂流九曲了。</p> <p class="ql-block">在偷拍谁啊?</p> <p class="ql-block">酷不酷?</p> <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马上结束,以风景名胜区最高峰三仰峰为背景,再摆拍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