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周日早七点,应昨日之约,今天骑行大浪山,走城区到安居,再到环潭,经过柳林河后,从洪山的桂花园上山,再从蜂洞冲出来。</p><p class="ql-block">大浪山位于环潭和洪山交界的地方,海拔高度在600米以上,有大洪山林场大浪山分场驻在其东边,山顶有原来的茶场留下的建筑,全是石头砌的房子,是原来的场房和住宅。</p><p class="ql-block">注定今天是不平常的一天,早上过早忘记了手套,刚过安居,在武家河的路边,前胎又破了,补好胎,小艳子从后面上来,一问她在安居过了个早,其余的人一股风的跑的连灰都吃不到了,一直到柳林河才看到前面的老汪,他是杯子掉了才落在了后面。</p> 说是在九里岗休息的呢,从发的照片上看,他们好象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呀。 <p class="ql-block">上了涢阳过去的千兵岭的大坡后,总算追上大部队,他们在这里休息。看了一下码表,四十几公里下来平均时速在20以上,真是厉害了。这儿原来省道公路碑标示的是45,也就是说市内到千兵岭坡顶里程是45公里。</p><p class="ql-block">千兵岭的传说,也就是一个另外版本的“狼来了”的故事,富甲一方董姓人家用千兵来守卫自己的家园,因为导演了一出“狼来了”的故事而毁了董氏家业。</p> 今天骑行的四员女将,不比哪个差呀,我就个补胎的功夫,把我甩的找不着北了。 <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台,同时也是一个司机休息的地方,相当于一个简易的服务区,但是没有人值守。</p> <p class="ql-block">千兵岭的大陡坡上去是大口喘气,下去可就是飞一样的感觉,但飞不了多远,在不到桂花园可以看到街口的位置,左转进山,路况很好,这个唯一的叉路,左转就行了,路边还有个猪圈,圈里肥猪也不小了,长的毛色滋润。</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汪在最后面,过河的时候见这个大柳树,很有点特色,横担在水中,老树怪骨嶙峋的样子,很有沧桑感。</p> 一路上坡,到这个路口,拐向泥路就是上大浪山的地方了。 <p class="ql-block">小河沟里的水不是很大,可以骑到冲过来。去年在这儿差点掉水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小河沟,切换到爬山模式,带车爬山,因为不走回头路,车子只有带到翻过大浪山了。这土路又修整了一下,仔细看后才晓得这里和24蹴差不多的,也是上山砍木头的山路,专门砍那种种香菇的椴木,又叫栎树。</p> <p class="ql-block">坡陡,但是空气中负氧离子充足呀,满眼的绿色,是春天的颜色。</p> 推车,都在吼气了,难度有点儿大,但是一行十二人没有一个人放弃。 <p class="ql-block">在一个大拐弯处见到这么一大堆石头,远处没有看清,走近才发现是上山的一大堆光缆盘在这儿,挂在半空中。</p> 还有想走近路的,从林间拎着车子上坡,比走个之字形的路要近好几十米吧。 在王宏的要求下,大家摆拍一下,一个个累的七吼八吼的,哪儿摆的好呀,意思一下算了吧。 来到了第一个平台位置,上山的爬坡已完成了一半,同时这里也有了人活动的地方,这儿是原来的茶场的一部分,现在有一个老头儿,在这儿放牛。看到了一群牛在路边吃草。 人来了,牛也悠闲 的走来走去,好象也不怕人,这群牛都不是很大的小牛。 <p class="ql-block">呵呵,来干一架,这可不是牛的对手哟。</p> <p class="ql-block">一阵摩托车发动机的突突声传来,转弯过来看到是这儿的牛主人,骑着台老70摩托车拖一大袋子东西下山,我们上山那路陡的不得了,问他下山这路怎么骑,他说搞习惯了,他去另外的一个牛场,还邀请我们去他的牛场参观,我们才费了好大力气上来,哪能再下去。</p><p class="ql-block">问他有多少头牛,他说有六七十头,有几个月没有数了,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头了,看来这是个隐形的富豪呀,这几十头牛至少价值百万。因我去年来过,看到他有很多羊子,问他羊子喂了多少,他说只剩下50多个,说是羊子易得病,没有牛好侍候,所以改为养牛了。在这深山里养牛羊,不用喂饲料,喝的是山泉水,完全是野生状态下放养,牛羊的肉质就不消说得,那是一个好呀。</p> <p class="ql-block">从这儿向上望去,山顶上的建筑已历历在目,都是原来茶场的房子,屋顶早已不在了,要到达这儿还有两段陡坡要上。</p><p class="ql-block">在跟大陈哥交谈时得知,他上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这儿,一年可以拿到400元的工资,我就问他多长时间上下一次山,他说那时年轻,基本上是没有事儿就下山,原来走的人多,基本上每条山沟就有人步行 的路,那时只要听到哪儿有电影看就向山下跑。听到这儿,想到80年代初时,也是到处赶到看电影,一搞看到半夜走夜路回去,记得少林寺就看了好几遍。有一次,跑到光四大队山里头去看电影,先放的是骆驼祥子,那时还小,什么都看不懂,一直熬到瞌睡直点,第二场才放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这山下茶场的房子是砖砌的,可能是就近烧的红砖,山顶上的房子基本上是都用的石头了。</p> 上吧,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向上爬。 抄个近路,直接把车子拎上去。 原来从那屋角有小路上去,现在旁边挖机挖的路,虽然宽了一些,但是坡度,不知道是什么车可以走,也可能只有那种三蹦子可以上下,但是就看好象也不好上来,从车辙上看,没车走过,可能只是挖机上来过,再就是我们的自行车来了。 <p class="ql-block"><br></p> 来两条爬坡的视频吧。 上坡,再上坡。 <p class="ql-block">从这视角看,这坡度是很大的。</p> 总算到了山顶的西门,这里可是一览众山小哇,今天是阴天,远山都在朦胧中。 到达山顶,这里海拔600米多一点儿,看他们几个神的,在石头门上居高临下,有种指点江山的感觉吧。该拍照的拍照,合影的合影。单独来一张也行,抑制不住大家激动的心情。 在这寂静的山颠,宏哥爽朗的笑声冲破了天际,老张却嫌吵人,哈哈,也只有来了这么一群人,这儿才又有了人间的烟火气,废弃多年茶场,看来一时半会儿,不会再焕发青春了,记得有一次上来,问那老头儿,这好的茶场为什么没有人经营,而且西边的那一大片过火后的茶林,长的也更旺了,他说现在主要是人工太贵了,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就赚不钱,自然也就没有人来管了,成了放牛的场所。在另外一个山头,有三五个人在采这野生的茶,可能也是少量的采到自用。 西门进来就是一个四合院,这是六七十年代的标准建房的方式,四合院加围墙,不过这山顶的房子都是石头建的,用了少许的青砖。 大陈哥站在当年他的宿舍门口,说是这一排就是住人的地方,右边是生产车间,左边也是住宿的寝室和办公室。现在成了牛群挡风的居处,院子里到处是牛粪。 这个院墙里面还种了些土豆,可能是怕牛吃了,进去要翻墙。 这嵌在墙上的石碑,上面的字都模糊了,不知写的是什么,隐约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图案。 几十年前的木头窗子还残存着框子,还有几根木头窗衬儿。 大家散坐到拍个照吧。 院墙外的柳树长的枝繁叶茂。 山顶大院的北边,下坡20米,有一口小堰塘,塘后面是一口井,水位比塘里水位要高,看来还在不断有泉水补充进来,这样中午的用水问题算是解决了。 方便面、自热饭,还有带的香肠、苹果,搞起来,现在肚子不饿那都是假的了,上山付出的能量要补回来。 最后,王宏跑去那井边,还好好地秀了一把,这水井里的水还冷的扎手,不能在里放长,要不然冻到疼。 干掉自带的午餐,大家都各自采了点儿茶叶,说是可以回去当菜炒鸡蛋吃,或是自己土法抄制茶叶,还有介绍的用电饼铛炒茶的技巧,真是能人不少,想法也多呀。 <p class="ql-block">休息了一会儿,就从这北边下山了,上来几次,有时是原路返回,有一次是向东从林场场部下到民建水库,还有一次是走到半路,被路边的刺拦回来了。这个下去是到蜂洞冲的石板河,一路下去就是环潭的董家湾出口位置。</p> 下山的路并不好走,全部在树林里穿行,不时还有倒下的树林拦在路中间。 光线是树稍间透射下来,带着绿叶的颜色,给整个画面渲染上了春天的气息。 路边的麦泡孰了,不是那种红色,只要变黄就可以吃了,酸酸甜甜的,跟秧泡儿比起来,更多一些酸味,这东西长在刺上面,想吃还要多小心点儿。 看这人的馋像,享受到了儿时的快乐。 来几张下山的特写吧,这下坡的路也不好推车呀,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地上有半尺厚的树叶子,踩上去松软还打滑,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地。 这雄赳赳走路的样子,是上了一小段土路,哈 ,走不了两步又要钻进树林子。 <p class="ql-block">终于下山了,这山冲最里面的地方,偶遇一帮开车来玩的人,带有小孩子,远远地听到响彻云霄的音乐声,是他们带过来的音响,和着音乐声,大家齐齐起舞。</p> <p class="ql-block">看王宏这高兴劲儿,可能也是为自己穿越了大浪山而和彩!</p> 下山用了一个多时,回程吧,骑上水泥路,快到国道边时,有两人车胎被扎了,都是榨刺扎的,还跑了十几公里才泄气,补好后,走梅邱沿河边从安居返回。 今天穿越大浪山,全程100余公里,参与骑行共十二人,五点半各自安全回家。疫情后的第一个骑行的周末,宣泄了近两周的寂寞,亲近大自然,以更好的心态迎接下一周的工作和生活,期待着下一次的相约!随州的山山水水在等着大家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