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些天,因家族中大哥去世,我请假回金沙老家奔丧。</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那里办丧事,上下寨的人和亲朋好友都要来帮忙或吊丧的。回想那场景,屋里屋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拥挤不堪。锣鼓声、锁啦声、哀乐声、哭喊声、大小管事的吆喝声等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让人置身于一种喧嚣烦躁悲伤的世界里。尤其是出殡的那天,是最关键的日子,棺材大,地点远,还要翻山越岭,过沟下坎,没有几十上百名青壮年是抬不去也安葬不了的。所以当地有不成文的规矩是无论哪家死了人,只要是寨邻和亲戚,无论多忙,有多远,都必须回去帮忙。据说,也曾出现不少因不愿帮人当父母去世无人抬棺的现象,然后又是如何的一家一家的下跪求人帮忙的笑话。</p> <p class="ql-block"> 进得寨子,却没有听到那震耳欲聋的哀乐和各种沸腾了寨子的声响。走近大哥家,只见院子边上摆了一排规范的电子花圈,显示频上滚动显示出晚辈些的名字。电子花圈是出租的,可以循环利用,节约成本。进了堂屋,只听得低沉哀婉而有节奏的鼓声和芦笙声,我也恭恭敬敬的作揖、点香、磕头、戴孝,我作为平辈的兄弟,可以陪同平辈的来吹祭文的亲戚完成一个用芦笙内容来表达的祭奠仪式,除此无其他繁琐礼仪。</p><p class="ql-block"> 大侄子告诉我,近年来,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了,寨子里只有老人和孩子,遇到哪家老人去世,至亲是要回来的,其余寨邻和亲戚,能回来就来,不能回来的不勉强,尤其是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在高、中风险地区的亲人们都没有得回来。我问没有多少年轻人帮忙怎么办呢?他说,现在都是“一条龙服务”,各村都专门成立有一两支红白喜事的服务队伍,哪家有事,就找他们,从开始到结束,涉及的服务工作,全部承包,价格也不贵,办事的人都承受得了。自从有了服务队伍以后,大家都轻松多了。在外面打工的,也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安心打工挣钱,在家的老人,也不必担心后事问题。</p><p class="ql-block"> 出殡那天,殡仪馆的车早早的就来了。大侄子说,这里所有人去世后,都要送尸体去火化,接尸去的费用是免费的,火化后回来的费用自理,然后全部都要按规定安埋在本村的公益性公墓地里。公墓地离公路很近,都是用小棺材来装骨灰,埋小坟,用不了多少人力物力就解决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 目睹了大哥的丧事,我内心有所触动。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完全实行殡葬改革,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实行火化,只是集中治丧,有的地方也只是城区的几个街道实行火化,也没有农村公益性公墓,火化后仍然是二次装棺,大墓土葬,完全失去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实行遗体火葬,减少殡葬用地,节约自然资源,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行集中到公墓安置,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加强管理,还可减少因拜祭引起的山火,保护山林。破除丧葬旧俗和封建迷信,有利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化丧事,还能减轻群众办丧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殡葬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改革推行缓慢。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让已故之人“入土为安”,使得土葬深入人心,其他方式难以被接受,导致改革缓慢。二是宣传力度小,推广面窄,有的地方政府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强烈的改革紧迫感,放任自由。三是殡葬方式单一,基础设施缺乏,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新颖的殡葬方式,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运用,人们依然青睐土葬,因此殡葬改革困难重重。可话说回来,国家的哪项改革没有困难,同样的政策,同样的地域条件,有的就执行得到,有的就执行不了。即使是逐步推行,也要比停止不前和无动于衷强得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哥的丧事严格按当地政府的要求,办得简单节约,完全实现了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这虽然只是一家普通群众的丧事,只是一个点,一个个案,但窥一斑而知全豹,足见当地政府对殡葬改革的重视程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