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说

悬铃木

<p>  与许久没有联络的老友聊天,一同感慨岁月之快。我在手机里输入“岁月”二字,后面相继蹦出“蹉跎”、“静好”和“里”等关联词汇,就我四十几岁的人生而言,岁月的蹉跎与静好都无法形容当下的心境。先说蹉跎,四十几岁的年龄,不上不下,不老不少,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在是蹉跎不起。再说静好,眼前的一切事故,人生的林林总总,怎能容得你静好?还是这个“里”字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喜不喜欢都活在岁月里,半点由不得你自己。</p><p> 我时常感慨,生命如树木草芥,完全不由你自己掌控,特别是近年来这种感慨尤为深刻。不说人,先说物,小区里的四季常青树,物业嫌弃冬季遮挡阳光,便把居民楼前的大片常青树枝头全部剪短,只剩下弹弓状的树干,本以为春日里,这些树干都会长出新的枝头和绿叶,但事与愿违,只有部分树干重新长出枝条,且枝繁叶茂,另一部分树干近至谷雨气节也未长出一片树叶,只能祈祷在稍后更加暖和的岁月里,它们还能起死回生吧。</p><p>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这一点我们初中就学习过,剥离人的社会属性,人便于豺狼猛兽没有差别。而这种社会属性恰如牛鼻子上的绳索一般,牢牢地禁锢了人的身体乃至思想的自由,如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有份稳定的工作,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每日上班下班,然后身体在方圆五公里的地方散散步,也仅能如此而已,思想无法得到提升,观念也在一年年陈旧,唯一要做的大事情,似乎只有努力培养好孩子,然后静静地老去,这似乎是一个死结,连道行高深的马祖道一禅师也未能破解。</p><p> 据说,曾有人问马祖道一牛被拴在树上的问题。</p><p> 问:“‘牛’如何是团团转?”</p><p> 答:“只因绳子不断”</p><p> 再问:“绳子断了,又如何?”</p><p> 答:“逍遥自在也”</p><p> 如果没有过去的成长经历,我会对马祖的这个回答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的年少时代是在农村长大的,爷爷就是牛贩子,牛挣脱绳索是常有的事,那个挣脱绳套的牛儿,要么在外面逍遥个三五日被爷爷找回,然后被更粗的绳索再拴住,要么就是被他人捡去,为了销毁痕迹,很快牛儿便成为他人酒桌上的菜肴,从此逍遥得无影无踪。</p><p> 社会中的人也一样,既然无法挣脱“牛绳子”,即便是挣脱了,也无意义,那又当如何活在当下呢?我从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似乎找到一个解答。</p><p>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这样的一则故事。乾隆五十七年,沧州人刘熥的母亲活了一百零一岁的高龄,身体健康,且饭量不减。乾隆屡次对高龄老人颁布恩诏,乡官帮她申报粮食和布匹,她都坚决辞谢,转年又要为她建立牌坊,她还是死活不同意,有人问她原因,她回答说:我一个穷人家的寡妇,天生命苦福薄,正因我一辈子颠沛困苦,才被神明怜悯,活了这大把年纪,怕是一求过分的福禄,则死期至矣。</p><p> 我不迷信,每当读到此处,都忍不住偷偷乐上几回,心想:天底下竟然有这等傻太婆子,真是可敬又可爱啊。</p><p> 但笑过即陷入沉思:老人不傻,傻的或许正是我等自诩聪明的人吧。</p><p> 图文:悬铃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