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转载自迪尔说史</p><p class="ql-block">2022-01-10 08:01历史领域爱好者</p><p class="ql-block">《莫斯科保卫战纪录片如何拍成?俄罗斯二战新片将讲述其幕后故事》</p> <p class="ql-block">1941年12月,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城下击退200万德国大军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紧急调集人力物力,拍摄了一部反映此次大捷的战地纪录片《莫斯科城下的反击》(Разгром немецких войск под Москвой)(直译为《莫斯科城下粉碎德国军队》),该片随后在苏联及全世界各同盟国上映,大大振奋了人们抗击法西斯入侵的信心, 并与其他四部战地纪录片一起获得1943年第1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该片也是苏联影视作品在奥斯卡金像奖中首次获奖。</p> <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因拍摄著名二战电影《女狙击手》而出名的俄罗斯导演谢尔盖·马克利斯基(Sergey Mokritskiy)宣布要拍摄一部反映纪录片《莫斯科城下的反击》拍摄过程的影片《第一次奥斯卡》(Первый Оскар),</p> <p class="ql-block">影片经过历时一年半多的拍摄,即将于2022年3月24日在俄罗斯国内上映。影片的拍摄分在俄罗斯和美国两地进行,据马克利斯基介绍,为了拍摄片中的好莱坞场景部分,他们剧组去了洛杉矶,选好了群演和拍摄地点,订购了道具服装和食物。但受2020年开始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原定于2月底开始的拍摄工作被迫推迟到3月中旬,后来美国演员协会又一度规定参演群演人数不能超过100人,后来又变成不能超过50人,这导致拍摄计划差点流产。</p><p class="ql-block">而在俄罗斯,拍摄工作又遇到了新问题,虽然喜欢冒险的俄罗斯演员们不会像美国人那样说:“不,有新冠疫情,我们不会冒险。” 但由于2020年冬莫斯科都没怎么下大雪,如何还原莫斯科保卫战冰天雪地的场景,也成了一个大问题。除此之外,虽然影片的主要剧情是电影拍摄,但也需要拍摄不少关于战斗的场景,这就涉及到要雇佣大量的群演和飞机大炮道具。</p><p class="ql-block">根据影片剧情介绍,《第一次奥斯卡》将主要讲述15名年轻的苏联前线摄影师在大导演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和伊利亚·科帕林的指导下,随军拍摄前线纪录镜头并剪辑成一部影片。</p> <p class="ql-block">当被专访记者问及这个故事是否完全真实时,马克利斯基坦言,他在构思影片剧本时曾考虑到,是否该拍摄一部以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的视角为主线的影片。</p><p class="ql-block">但最后马克利斯基还是决定描绘一个群体的形象,比如作为片中15名摄影师中主要人物的伊万和列夫,伊万从小在苏联孤儿院长大,对苏俄官方的宣传深信不疑,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激发、培养战士的战斗精神。而成为他搭档的列夫则认为,这些过于正面的所谓英雄事迹并不符合战争的真相,他试图用手中的摄影机还原战争的残酷。</p><p class="ql-block">伊万和列夫的故事取自二战中258名苏联一线战地摄影师的真实经历,马克利斯基让这两种对战地纪录片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的理念进行碰撞,使得影片剧情显得更为深入,更能引起观众的思考。当然,在片中伊万和列夫又先后爱上了同一名苏联女孩,这使得影片在某种程度上又落入俄式战地三角恋的俗套之中。</p> <p class="ql-block">影片中另一位摄影师的故事,改编自战地摄影师谢米恩·什科尔尼科夫的真实回忆:有一次他奉命拍摄在夜间袭击德军列车的游击队员,但由于胶片感光度太低,在半夜拍摄的话会什么也拍不到。什科尔尼科夫不得不说服游击队指挥官,让年轻的游击队在黎明时分再袭击,结果当他们完成行动并撤退时,德国人很容易就看到了他们。</p><p class="ql-block">在德国人的射击下,那名年轻的游击队员受了伤,最后死在了什科尔尼科夫的怀里,如果没有推迟袭击时间的话,他本可不用丧命。此后什科尔尼科夫一直会梦到这个人,直到他生命的尽头。这个故事给马克利斯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也将在影片中重现这一场景,并将其修改为一名士兵为了向摄影师还原真实的战斗场景,而真的在战斗中被打死。</p><p class="ql-block">马克利斯基最后说道:“我们要记得这群人……他们很少谈论战争,他们很有趣,有才华,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是热爱生活和电影,我要将影片《第一次奥斯卡》献给他们……”</p> <p class="ql-block">转载灵通智盈 腾讯网《苏联的第一个奥斯卡奖,让我们来看看莫斯科反击战》</p><p class="ql-block">那次奥斯卡颁奖典礼,是第一次在世界大战期间举行的,在那时美国已经积极参与其中。场景是1943年,在洛杉矶大使酒店的“椰子林”夜总会。没有人穿燕尾服、晚礼服或佩戴昂贵的珠宝和钻石,一切都很随意,许多演员甚至穿着军装。著名的奥斯卡雕像是用石膏制成的。几乎所有提名影片都与战争有关,创纪录的25部影片在最佳纪录片类别中角逐胜利。四个人最终分享了奖品。其中包括《莫斯科反击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国改编版</p> <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事实上,这部电影与保卫莫斯科无关,获得奥斯卡奖的机会为零。这完全是因为政治。</p><p class="ql-block">德国对苏联进行第一次空袭后,德国国防军曾希望迅速占领该国的欧洲部分。而且,尽管不可能迅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他们迅速向苏联首都进军。</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莫斯科遭到了攻击。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在四个月的战争中,截至10月,苏联损失了100万人。德国人对莫斯科的沦陷非常确信,以至于他们穿着制服走近首都,在100公里外停了下来。恐慌笼罩着苏联国家。莫斯科正准备投降。到10月中旬,正如后来从机密文件中得知的那样,近800名政府工作人员逃走自救。</p><p class="ql-block">由于斯大林决定留在莫斯科并准备进行防御,恐慌逐渐停止。为了向全世界宣布这一消息,苏联决定定期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周年游行。这个冒险的决定被认为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11月7日阅兵式的镜头行进中的士兵从那里直接进入战争,后被拍成了电影。</p> <p class="ql-block">阅兵几天后,斯大林与电影部门负责人博尔沙科夫举行了一次紧急会议:“我们的军队即将转向莫斯科郊外的进攻。我们计划向德国人提供一次难以置信的打击。我认为他们无法承受这一打击,我们需要拍摄所有这些,并制作一部高质量的电影,”博尔沙科夫后来引用斯大林的话说。这位苏联领导人最后几乎成了导演。</p> <p class="ql-block">当时莫斯科的摄影师不多了,主要的纪录片制作工作室已经被带离莫斯科1000公里。只有一小部分人员留下来记录莫斯科的防御。</p><p class="ql-block">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寒冷的天气袭来。摄影师布尼莫维奇回忆道:“每次开始前,我都要躺在雪地里,用羊皮大衣给相机取暖。重新开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冻僵的手无法正常移动。”</p><p class="ql-block">这场发生在1000多公里领土上的战斗是由30人组成的摄制组拍摄的,每个人都必须分散开来,以免错过任何有价值的录像。</p><p class="ql-block">联合导演科佩林回忆道:“深夜,他们回到工作室,带着数千米无价的镜头回来,准备好第二天的装备和电影,查看了前几节拍摄的材料,睡了大约一个小时的觉,再次前往前线。</p><p class="ql-block">工作日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摄影师被关在冰冷的房间里剪胶卷。他们从未见过防空洞的内部,即使是在防空警报响起的时候。1941年12月下旬,一个半月后,工作完成。</p><p class="ql-block">《莫斯科反击战》于1942年2月18日在苏联电影院上映。制作了800份副本,并在同一天发送到全国各地,在包括陆军团在内的其他各种礼堂展出,其中一部分被送往美国、英国、伊朗和土耳其。同年,这部电影获得了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家协会的奖项,随后于1943年获得奥斯卡奖,并附有以下描述:“因为它生动地展示了俄罗斯军队和人民保卫莫斯科的英雄主义,以及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美国版比原版缩短了14分钟,删掉了一些面向苏联观众的意识形态片段。纪录片被重拍,叙事完全改变,记者保罗和作家马尔茨参与了修订。配音由罗宾逊担任,他以扮演匪徒而闻名,但他也以在严肃的政治和军事项目中拥有丰富经验而闻名。罗宾逊的脸甚至还为纪录片的海报增色不少。因此,《莫斯科反击战》变得出彩,获得奥斯卡奖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美国版的海报,右上角即为罗伯逊。</p> <p class="ql-block">这部电影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和英国共动员了近1600万的观众观看了这部影片。</p><p class="ql-block">《纽约时报》评论称:“人们在看这部电影时,他们大多紧攥双拳,心里充满了仇恨,苏联拍了一部像耳光一样的电影。”</p><p class="ql-block">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最震撼的电影,在那之前,没有人在一部纪录片中遭受酷刑或被杀害。</p><p class="ql-block">1942年8月这部电影在美国首映后仅几天,苏联与美国的《租借法案》第二个议定书顺利签署,此外这部电影也成为战后纽伦堡审判的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当然了,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获得奥斯卡的青睐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与当时两国的政治意图有关,因为美国和英国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说服国人与苏联签订租借法案,但单靠自己的宣传可能会略显苍白,而苏联的这部真实反映战场情况的电影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向本国国民展示战争的残酷性,从而让纳税人能够同意国家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