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促成长,且思且行共芬芳,——记襄阳隆中名师王凯工作室2022年第二次集中研修培训活动

介士之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水本无华,因风而起涟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石本无火,因击而闪灵光。</span></p>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万里芳菲姹紫嫣。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为了促进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与示范作用,通过交流、学习,提升教学能力,引领全市初中语文教学教研改革,2022年4月15日,隆中名师王凯工作室第二次研训活动在枣阳市鹿头中学如期举行。来自鹿头中学、吉河中学等学校的语文教师和工作室成员汇聚一堂,互相观摩、交流,共同探讨语文教改之路。</p> 活动简介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主持人王凯老师首先宣读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及内容:一、优课观摩;二、议课分享;三、讲座交流。随后,王老师针对工作室研究主题向与会者提出疑问: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成长为全面健康的人,需要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反思、积极探索。</p> 优课观摩 <p class="ql-block">  鹿头中学新入职的苏解忧老师主讲《台阶》,拉开本次活动序幕!</p> <p class="ql-block">  花开灿烂有时节,蓄力奋发在自己。苏老师带来了一节《台阶》自读课。她把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感受父亲这一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设计四大板块:踏上台阶,走进父亲;凝望台阶,了解父亲;剖析台阶,体会情感;感悟台阶,感恩父亲。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品析父亲伟大形象,感受父亲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 <p class="ql-block">  苏老师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展现出由内而外的自信;声音响亮,字正腔圆,表达流畅;板书规范、认真、美观,这节课对青年教师来说很有示范意义。</p> <p class="ql-block">  苏老师的讲课仿佛山间的清泉缓缓流过师生的心田,话语里的每个字,都轻轻地拨响了同学们的心弦,和着琅琅的读书声,好似一支和谐的合奏乐曲。</p> <p class="ql-block">  你是人间四月天,优雅从容,笑语盈盈。大家最期待的王凯老师执教的《爱莲说》文言文教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王老师带领同学们读“爱”、品“莲”、悟“说”,声声诵读,层层递进,不仅将莲花的君子形象深深刻在了大家的心里,还不露痕迹地渗透了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王老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技能,富有激情而又有艺术的教学手法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灵动、高效的示范课。 </p> <p class="ql-block">  精美的课件,声情并茂的朗诵足显王老师的语文教学功底!</p> <p class="ql-block">  师生互动,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亲切的笑容,精心的设计足显他的教学魅力。课堂活而有序,既有温度又有深度,不愧名师风采!</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思想飞扬,徜徉在语文的芬芳园里。</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身为语文教研员,拿起课本,走上讲台,亲临课堂,率先垂范,乃是枣语人学习之楷模!</p> 议课分享 <p class="ql-block">  两节优课展示后,苏解忧老师和王凯老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课,总结教学得失。</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研修成员、杨垱镇海胜中学黄海燕老师对两位老师不同风格的课,畅谈自己的启发。苏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板块明确,有方法,达成目标。本课的题目是《台阶》,板书也是台阶式的,每一个台阶都凸显父亲的某一性格特征,结合父亲的奋斗历程和本文的主题层层呈现,这一设计,富有深意,充分体现了板书的作用。并与大家探讨观课之后的疑惑:《台阶》是自读课,在前两篇教读课《阿长与&lt;山海经&gt;》和《老王》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基础上,是否应该以课文旁批为抓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下渗透语文课的核心素养?剖析深入,言简意赅。王凯老师在《爱莲说》这节课中,他以读爱引入,以诗会花,以文品花,以花喻人。以莲花品格,喻君子性格,看似写花,实则写人,烘云托月,借物喻人。王老师的语言质朴,没有任何的点缀和修饰,生动而轻松,但却在他轻松自然的谈吐间,让我们领悟了“莲之高洁”的君子品性,王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整体“诗意”享受,无论是授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完全沉浸在文本所营造的氛围之中,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带给我们无穷的信息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研修成员、兴隆镇一中杨丽老师极大地肯定了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苏老师之蓬勃朝气,并能根据课标和小说体裁特点确定本科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同时也提出了疑惑:这篇小说,篇幅长,容量大,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需要读者反复阅读和揣摩,那么如何让学生从课文的具体内容来体会“我”对父亲的同情?当诗意语文遇上周敦颐的《爱莲说》,一位热衷于教育事业的平凡人,一位是谦谦君子王凯老师引领我们一起享受精神的大餐。美妙的音乐,吟诵着我们语言的精华古诗,把我们带进视觉、听觉的殿堂。在这里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而且是一份语言的提升,情感的升华。</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研修成员、市六中杨玉梅老师就苏解忧老师的《台阶》,概谈自己的感受:惊喜于苏老师备课认真,惊叹于她的课堂教学活力和个人教学风采,惊讶于她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一节自然而真实的打动人心的好课。同时也指出了本节课值得商榷的地方:对学生的评价略显单一,建议评价要多样、精准和规范。从王凯老师的《爱莲说》,畅谈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中,王老师带领着大家通过莲的处处细节,如外形、枝干、味道等,层层深入,不断递进,使大家看到了莲高洁的君子形象。正是通过王老师润物细无声的引导,让大家看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莲,看到了莲的君子风范。</p> <p class="ql-block">  谦谦君子爱莲说,莲花的美好,是君子的追求,也是师生们共同的愿景。香远益清,教学相长,在紧凑活跃的氛围中结束了观课议课,而莲花的香味浓郁悠长。</p> <p class="ql-block">  用心研学的时间,总是过得太快。不知不觉已近午饭时间,承训学校鹿头中学为与会教师准备了可口的饭菜与水果。大家边吃饭边交流,畅所欲言。</p> 讲座交流 <p class="ql-block">  下午1:30王凯老师做了《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课程”》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就这一课,讲这一课”,没有把“学科教学”上升到“学科教育”,语文课程的属性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了解的层面而非真正理解、内化,上升不到课程的高度,达不到“尽教”的效果。他指出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课程”的重要三点:以教材为立足点;以活动为关键点;以课程为生长点。他结合实例从三个方面指出“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要通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的方法为:一、以教材为立足点:从教材文本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要想学生不去课外补习,首先就要解决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课内吃得饱”,课外何必补?于语文学科而言,“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仍然在于通过教材文本的学习,让学生“沦陷在语言文字的魅力”中,即“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二、以活动为关键点:在充分活动中提升思维的品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平时的课堂教学“静态”的占多数,教师喜欢一个人眉飞色舞地台上讲,学生习惯了安安静静地座上听。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被动式、接受式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慢慢消失,积极思维的能力慢慢退化。众所周知,只要有学习的发生,就一定有思维的参与。语文教师要有“以活动促发展”的认识,要立足于学生主体,真正从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出发,挖掘教材中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并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三、以课程为生长点:于课程开发中体验创造的乐趣。仅仅把教学的目光局限于教材是不够的,课程的根本属性指向当下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终身发展需要,随着社会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拓展语文教学资源,打破现有的“课堂局限”,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汲取语文知识,培养文学素养,提高育人效果。 部编本教材提供了充分挖掘新教材蕴含的内在价值、及时改进教学策略的有利契机,更通过教材,提供了由“基于教材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课程资源的教与学”的广阔空间。教材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读本或教本,而更多的是课程意义上的操作手册或行动指南。语文教师要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重建课程体系,努力把“教”转化为“学”,把“学”转化为“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好“语文+”的课程设计。</p><p class="ql-block"> 王凯老师最后强调立足教材感受语言魅力;开展活动促进思维发展;开发课程体验创造乐趣, 最终从“静态文本”走向“动态课程’,这是让语文学习从教材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让语文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的路径之一。“双减”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对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的要求也更高,只要“眼中有学生、手中有课本、心中有课程”,一定能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条永无止境的大路上坚定跋涉!</p> <p class="ql-block">  “一燕不成春,一树不成林”。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就能移山填海。如果我们是一滴水,只要我们融入大海,整个大海就是我们的了。</p> <p class="ql-block"> 研训点梦想,</p><p class="ql-block"> 名师树榜样。</p><p class="ql-block"> 理论加实操,</p><p class="ql-block"> 助力梦启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字:耿建华 </p><p class="ql-block">图 片:邱凌云 杨玉梅</p><p class="ql-block">编辑审核:王凯</p>

语文

教学

老师

王凯

课堂教学

课程

学生

教材

王老师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