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家垅的西面山冈上,菜地里,油菜花迎风揺曳,几只小蜜蜂嗡嗡地飞舞,顺着油菜杆往下看,菜土的四周由青砖垒着,呈方块形,很是整洁。听人说,这菜土便是石牛庵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 查阅资料得知,庵最早是古代的一种小草屋。自汉朝后,为给修行的女子一个居所,便修建了一些庵堂,慢慢发展成为女子修行的地方。一般寺大于庙,庙又大于庵。这块方形菜土面积约三四十平米,是名副其实的小庵。听村里的老人说,<b>为纪念球树村梁姓始迁祖珠峦公而修造石牛庵。当时,由张家垅人无偿提供场地,球树人捐资筹建。</b>张家垅人之所以如此慷慨,是因为两村的先祖均源自邵邑三溪六都洞上水源塘,系同祖共宗。有意思的是球树以前并不称球树,而称流树冈、榴树冈,后更名椆树,再后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称球树。传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岭上学校的后山有两棵大椆树,需五六个人才能勉强合围抱住。锯匠在砍伐时,锯子拉出很多红色液体,误以为树已成精,连忙烧香焚纸,挂上红绸布,祷告一番,才将树放倒。</p> <p class="ql-block"> 石牛庵修造时,采用砖砌基础,青砖砌筑四五十公分高后,码上土砖主体,安上实木门框,盖上土窑青瓦,显得简陋素雅,低调自然。竣工后,院后栽种竹林,并设有障园,院前挖有大小两口池塘,风光旖旎,恬淡清静。每当夜幕降临,娘娘殿、玉泉庵、石牛庵灯光闪烁,交相辉映,垅内好一派风调雨顺,清吉平安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外忧内患,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石牛庵也难逃一劫,由于年久失修,轰然倒塌,满目疮痍。</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实施土地改革,倒塌后的石牛庵被夷为平地,农会把它作为旱土分到了农户。幸运的是,农户并没有将青砖拆除,使得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基础的大致轮廓。</p> <p class="ql-block"> “安步适沧桑,和风最爽家邦路;定神观宇宙,细雨常承梓里源”,金黄的菜花迎风摆动时,天空中偶尔洒落下晶莹的雨滴,那条站立在山冈的石牛倔强地迎着春夏秋冬的到来,年复一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