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终于等来了独属于高原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令人期待的美好在和煦的暖风中勃发生机,即将铺满四野。五月遥遥在望,怎能不让人满怀憧憬又心生向往。</p><p class="ql-block"> 西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指挥部紧急通告(第17号)4月3日7时,西宁市新增5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p><p class="ql-block"> 一石激起千层浪。期待!祈祷!多么希望这个令人惶恐的开头便是终点。可是天不遂人愿。第20号、第21号、第22号……每天总有新的病例被通告。</p><p class="ql-block"> 猝不及防的疫情汹汹而来,急剧攀升。春风仍然在渲染大地,可大地之上,行人止步,街衢失声。东区生生按下了暂停键。我们该何去何从?</p><p class="ql-block"> 经研究城东区定于2022年4月13日至4月15日连续三天,每天一轮共开展三轮全区所有人员核酸检测。</p><p class="ql-block"> 鼓槌落下。号声响起。</p><p class="ql-block"> 接力传续。聚力一战。</p> 赴汤蹈火志不悔 <p class="ql-block">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尺讲台责任田,一春一秋谱华年。师者,既能甘为人梯,亦可敢为人先。初心与使命并行不悖。</p><p class="ql-block"> “ 老师们,东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形势十分严峻。需要每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请大家务必克服自己的困难。在未来的几天内坚守岗位。现在请50名参加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的人员逐一在群内回复。”</p><p class="ql-block"> 一连串毫不迟疑的“收到”盖满了屏幕。</p> <p class="ql-block"> 从教20年,年过半百,双鬓斑白的王文萱老师便是临危请命者之一。“我请求上一线,我相信自己能行。请领导相信我。安排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容置疑。在他的再三坚持下,他精神百倍的出现在了抗疫第一线。4月15日清晨,西宁出现了断崖式的降温,凛冽的风伴随着牛毛般的小雨。可王老师一行人已经来到了站点,在瑟瑟的风中等待着被检的居民。这一站就是9个多小时。其间的疲惫自不待言。当我们再次看到他时,他隔着面屏为我们送上开心的微笑,他说,“一切都会过去的,今天的报告一定会一路转阴的。”</p> <p class="ql-block"> 沙燕老师—勇于担当的95后。在核酸检测的这些天里,老师们穿上防护服一干就是一天。沙老师顶着满口的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双重病痛,仍旧坚持在抗疫的一线上。晚上回到驻地,疼的是连话也说不出来……可就这样,也没有道一句苦、一句累。害怕我们的大家长-罗校担心,硬是说吃吃药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一个又一个轻伤不下火线的热血青年</p> <p class="ql-block"> 还有王有辉老师。三月初刚开学的时候,他还因为心脏问题住了好久的院。这才返校没多久,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质询,没有怨言,有的只是毫不退缩、勇于担当的精神气概。没有豪言壮语,,是初心的传续者,更是使命的践行者。</p> <p class="ql-block"> 一天、两天、三天……东区核酸采样已经持续五天,老师们卸下装备,已然累瘫……</p> <p class="ql-block"> 在东区教育系统,夫妻双方都是教育一线的不在少数。在教学中,他们是彼此扶持、互相砥砺的同事。在疫情中,他们是并肩携手、值得托付的战友。他们就是刘亚伟和刘金晶夫妇。</p> <p class="ql-block"> 12日下午,刘晶晶老师看到学校群里发的志愿者报名通知,二话不说就报了名,转过身来才告诉在家的刘亚伟老师。她说:“去年的疫情志愿者我没参加,这次一定要去。”看着如此坚定的妻子,作为丈夫刘亚伟老师很是心疼。因为去年10月她才做了手术,身体还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后来刘亚伟老师也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克服万难,两人安顿好家中尚且年幼的孩子,一起奔赴一线。下午7:00集结前,可爱的儿子眼里闪着泪花对爸爸妈妈说:“你俩放心吧!我会照顾好爷爷奶奶的,祝你俩早日打败怪兽,早点回家陪我。”孩子稚嫩的话语,让两位老师充满了能量,对啊!家里还有老人孩子,我们一定要早日战胜疫情,早日回家。</p> <p class="ql-block"> 踝关节的旧伤还没好,队友看着心疼,可是他还在默默坚持✊</p> <p class="ql-block"> 代明老师,是学校教导处的干事,也是次次疫情反击战中主动请缨的九零后代表之一。代老师的爱人是一位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白衣天使。自2020年疫情以来,就没怎么休息过,基本上有需要就站出来。今天的暂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他们在前方筑起的屏障,一定是孩子们最暖的天堂。等孩子长大懂事时一定会为自己有这样的爸妈而骄傲的。</p> <p class="ql-block"> 去年9月参加工作的马艳倩老师,刚参加工作就已经承担了两次核酸采集志愿者服务工作。两次核酸采集的天气都不好,还是爸妈宝贝的她,也用责任与担当为大家扛下了这面战斗的旗…</p> <p class="ql-block"> 佟玲老师,两个孩子的妈妈。家里老大今年上初一,老二才三岁,刚刚入托。接到任务后的佟玲老师没有推脱,安排好孩子就上了一线。这一走最少三天,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天。离开妈妈的孩子,第一夜就哭了大半宿要找妈妈。爸爸哄了好久才安抚住小小的人儿。</p> <p class="ql-block"> 一个又一个的班主任也挺身而出,让我们看到了园山老师的责任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 主动请缨,默默付出的李雪老师,在检测点上,她们吃苦耐劳,把吃苦当成享乐,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夜犹尽,昼未至。已经到达检测点的他俩,互相依靠,保存体力。</p> <p class="ql-block"> 冲在一线的是英雄,默默守在后面的也是英雄。看,脚不沾地,三步并作两步,手里拿着一张单子,在路灯下清点物资的是孙永珠老师。战斗指令发出后,孙老师连夜和社区对接,替第二天的东区全员第一采做物资准备。防护服要多少套、面屏要多少个、酒精需要准备多少、手消需要多少……2米的间隔距离如何让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他左胳膊上套着黄色的胶带,顶着寒冷的风,拿着卷尺一米一米地测量着,测量好之后赶快贴上胶带。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起身—弯腰的动作,他重复了无数遍。直到把学校内所有的检测点布置妥当,才瘫坐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又加入到信息采集的队伍中去。</p> <p class="ql-block"> 他们是出彩的个体,也是集体精神的凝聚。身在一线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面旗帜。他们大多被防护服裹住了身形,但持续向外传导的,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好样的,我园山力量!</p><p class="ql-block"> 是啊,他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人,他们也有父母也有孩子,他们身上没有神都光环,但他们在关键时候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一个个工作在一线的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行动谱写着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甘于奉献,他们是最坚强的战士,是最美的守护者,用平凡的实干书写不平凡的坚守。 </p> <p class="ql-block"> 没有参与到一线的老师们,看着东区静态管理时间又延长了五天,他们坚决的举起手,请求上一线,替换前线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园山人,异姓同心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 国是我的国 ,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 ,我爱我的家,我爱国家!</p><p class="ql-block"> 为了我们可爱的家园,青海必“清”,西宁必“宁”。加油💪我最亲爱的同事们!</p><p class="ql-block"> 故事到这里还未讲完,敬请期待下一篇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桂琳</p><p class="ql-block">审稿:邓金霞</p><p class="ql-block">定稿:罗海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