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神十三”归来

老江郎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6日上午收看</p><p class="ql-block"> “神十三”返回舱着陆有感</p><p class="ql-block"> 巨伞牵佑返回舱,翩翩归来精准降。</p><p class="ql-block"> 巾帼须眉三豪杰,阔别半年回家乡。</p><p class="ql-block"> 星海浩瀚域无疆,苍穹之上有天罡。</p><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三冲宵汉,英雄探险慨而慷。</p><p class="ql-block"> 核心舱上国旗扬,空间站中践理想。</p><p class="ql-block"> 两次出舱攻关键,二度科普大讲堂。</p><p class="ql-block"> 跨年迎春太空美,四百公里天宫忙。</p><p class="ql-block"> 奇迹硕果连连创,飞天梦圆争国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疫情封控,隔绝室外,终日无聊,渴盼解封,已四十余天。而今天这一消息立马使我亢奋,我早早打开电视,等待三位在太空工作183天的航天英雄,从天外归来、从天而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一刻起,我的目光没有离开荧屏,我用手机对着电视机,拍下一幅幅照片,录下一段段场景,打定主意作一美篇留做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我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圆满句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9时06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9时30分,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有关领导在东风着陆场迎接航天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跨年、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在地面支持下,飞行乘组利用工作训练间隙参加了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举办了中国人首次天宫画展,与广大青少年开展天地互动交流,进行了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据专家介绍,载人飞船返回技术是建设空间站的关键和必备技术,关乎任务成败和航天员生命安全。此次实施快速返回,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返回任务执行效率,缩短地面飞控实施时间,提高航天员返回舒适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再入大气层、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反推发动机等关键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历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通过科技人员控制好3个“度”,神舟十三号飞船最终稳稳落地。</p><p class="ql-block"> 一是速度控制要恰到好处。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确保飞船顺利再入大气层。之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运动至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则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从而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p><p class="ql-block"> 二是温度控制要适中。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温度。</p><p class="ql-block"> 三是对着陆精度要求极高。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神舟十三号飞行过程中速度、角度和方向精准控制,使其最终着陆在预定地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神舟系列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神舟十三号从在发射场待命,再从其发射到如今返回,其实已经受了长达10个月的稳定性考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现场直播结束时,央视主持人提出重播神舟十三从太空返回精确着陆时的壮观景象。我有幸补录上开始没录的这段惊心动魄的场面。棒极了!太美了!</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6日,是新冠疫情暴发四十多天以来,我最激动、最开心的一天。我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为我国拥有一流的航天技术而骄傲!为我国培养出众多的优秀航天员而骄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老朋友、已退休多年的区文化馆馆长陶建伟阅此美篇后欣然赋诗,予以赞美鼓励:</p><p class="ql-block"> 神舟牵动老江郎,全程记录赛内行,</p><p class="ql-block"> 企盼华夏复兴日,赤子热血满胸膛。</p><p class="ql-block"> ——观美篇《贺“神十三”归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