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于家胡同

飞空九点

<p class="ql-block">说到胡同,德州可是素材多多。</p><p class="ql-block">勤奋街的中段,有一个‘于家胡同’,这个胡同是南北贯通的长长的巷子,有五十多米长,宽约二米左右的胡同,走岀胡同北口时,这里又分出宽窄不一的四条路口,站在路中央酷似站在鸡爪之中,为此官称五路街口,可是民间却称它为"鸡爪街"。我刚刚来到勤奋街的时候,经常一个人在这个胡同里漫步、观赏。</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面44号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一座二层灰色小楼在此处很显眼,高大的牌楼和精美的雕花,让人不免多看几眼。房屋顶上的建筑更是让人留恋,那青砖灰瓦藏不住它的历史厚重,门口蹲着的两个小狮子彷佛告诉你主人神秘的过往。</p><p class="ql-block">因为自己刚来这里,谁也不认识,也无法打听岀处,只能慢慢的观看,细细的品味。去的次数多了,不免有些想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听老人们说:"这是当年傅姓人家的宅邸,滿族,不知道是什么旗的人,有的说是正蓝旗,有人说是正黄旗,说法不一,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傅家是满族老姓,傅察氏家族的成员之一。</p><p class="ql-block">乾隆十年从沈阳调到德州驻防。祖先是清朝随军来到德州的,在勤奋街于家胡同44号住过。</p><p class="ql-block">细细的一算至今为止也是几百年的时间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当年就读于德州一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位语文老师姓傳,听说他也是滿族人,不知道与于家胡同的傅家是不是有什么渊源?</p> <p class="ql-block">这条于家胡同,为什么会叫于家,而不是其它家呢?问了几个老人家都说不出一二三来。勤奋街居委会主任说:"我们这个胡同的人基本上都是滿族人,其他的人都是后嫁进来或者是租房子的房客。"但是她又说:"听老人们说过,当年谭嗣同进京之前,都会在于家胡同小住,而且来往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变法失败,于家就从这里消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委会主任的老公姓李,是滿族人,而且与我的母亲还能排在一个家谱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的外公说他们家是满族正蓝旗人,主任的老公因来德州多年,不知道自己家是什么旗的什么人,看来时间一长就把他们自己的祖先给忘记了,这些不孝的子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此以来,主任同我家像亲戚一样的来往起来了。我起初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告诉我,这可能就是认为都是滿族人,又都是一个姓氏的人,就有点亲切的感觉。主任悄悄的告诉我的妈妈说,我们家住的房子也是当年祖辈上租的于家的房子,因为于家不在了,房子也就成了我们自己的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还说:当年于家临走时,曾经去过她夫家收房租。并且说如果能交上三年的租金就可以把房子卖给他家,可是当时家里拿不岀这么多的钱,只好作罢。在主任的动员下,我母亲也成了街道居委会的干部,因为勤奋街居委会的妇女大多数都没有文化,就让母亲当了会计。居委会有一个小工厂,大约有二十多个人,主要是给德州电厂加工零件;还有一个小饭店,大约十几个人,每天早上买卖兴隆;居委会主任是党员,在群众中威信很好,所以母亲也很高兴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姓滿族人,很多人后来都改成了汉族。</p><p class="ql-block">他们当年可是随着鳌拜跑马圈地来到德州的,在德州勤奋街扎下根,因为勤奋街当年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紧临着德州的古代城墙遗址,位于青龙桥边最好的战略位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龙桥那可是当年黄三泰镖打窦尔敦的地方,我曾听弟弟说过,去了几次青龙桥,看到的是青石板铺就的桥面,连桥两侧都是青石板铺砌而成的,当年的德州古城墙我也看到了,残留下的痕迹和破碎的青砖块,上面还有‘建德三年’的字样,那么德州古城墙就是隋末农民起义将领窦建德所建,他后来自称夏王,德州也算是窦建德的故乡。过了青龙桥就是大东关公社了,地地道道的农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于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谜。</p><p class="ql-block">我猜想:也许是当年随军、或者跑马圈地先行来到德州的人;或者更早一些的时候就在勤奋街里居住,把自己住的地方封为于家胡同;也是有这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奇怪的是,于家没有一个后人留在此胡同居住,仿佛是一夜之间就蒸发掉了的感觉。有什么事儿,会让他们举家搬迁呢?而且不留一丝痕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先入为主的于家,把胡同都变成了自己家一样,整条胡同布置的很好,像是一条长长的马路,宽窄适中的巷子里,路面有下水的地漏盖,房屋多数都是平房,没有一家因为扩大自己家的院子而向大路上扩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胡同的人家,都会在自己家的大门口的左上角处,标注着门牌号码,而且都把它用水泥框起来,虽然号码的尺寸大小不一,仿佛有人在统一操控之中……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的,很正规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道路两旁种满了绿色的树木,不高也不大,都是松柏长青的树木,冬天来此处也是滿目青绿。</p><p class="ql-block">我听邻居们说,她们家孩子租房就租在于家胡同,说那里可是书香气息十足,当年傅校长就是在那里长大的。我听明白了,于家胡同地处德州一中的学区房,傳老师后来当了一中的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名声大噪,著书立说多少年,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于家胡同在傅校长的名人故居上,名声大振,租赁学区房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傅校长原来也是于家胡同里的故人,此胡同虽然已经拆迁了,但是新起来的楼房、街道还是沿用于家胡同的老字号,租客涌入,一年四季都很热闹,我的邻居家说,因为租房的地理位置优越,孩子高考成绩斐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的表弟家,孩子才上高一,就在于家胡同租房子了,我说:"是不是太早点。"表弟说:"再晚了就租不上房子了,而且价格越来越贵。"</p>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文字:飞空九点</b></p><p class="ql-block"><b>音乐:远情(乔家大院主题曲)</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