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华夏族的“姓与氏”</p><p class="ql-block"> “姓”早于“氏”,始于母系社会;“氏”晚于“姓”,始于父系氏族社会。炎黄子孙或华夏族在远古时代的姓大至有:姬、姜、好、妫、姒、嬴、妘、姞、嫪、芈、己、子、曼、芊、曹、偃、允、董、归、祁、漆、隗等等大约二十余种,这些都是中国最古老的“姓”。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氏”的使用,在贵族男子间逐步兴起。这一期间人分为三等:贵族、平民、奴隶等。贵族男子有“姓”有“氏”,平民有“姓”无“氏”,奴隶无“姓”无“氏”。</p><p class="ql-block"> 先秦至上古时代,女子称“姓”有别婚姻(同姓男女不能通婚),男子称“氏”有别贵贱(贵族男子称“氏”而不称“姓”,以便区分是贵族还是平民)。例如,秦国宰相“商鞅,卫国人,姬姓,公孙氏”,由此,可知,商鞅姓“姬”,氏为“公孙”,卫国人,所以可以叫他为“公孙鞅”,因他是卫国贵族,所以,他也可用自己的国号作为自己的“氏”,因而,又可叫他为卫鞅,又因他在秦国做宰相时受封于“商”这个地方,所以又可称他为“商鞅”,但在史书里面很难看到称他为“姬鞅”的。再比如,楚国大诗人屈原,他与楚国国君同姓“芈(米)”,因他祖上受封于“屈”这个地方,所以他的氏为“屈”,“屈”是他们家的荣耀,因而称他为“屈原”,史书上也很难看到称他为“米原”的,今天若称他为“米原”并无大错,只是与那时的“姓”“氏”称谓习惯不相符合。</p><p class="ql-block"> 秦汉以后,“姓”和“氏”逐渐混为一体,到今天,国人的“姓”大约有5000多个,这当中大多为“氏”演化而来;或由其它“姓”演化而来,如“周”姓由“姬”姓演化而来;或由皇帝赐“姓”而来等等。</p><p class="ql-block"> 二.国人的“名与字”</p><p class="ql-block"> “名”早于“字”,“字”晚于“名”。“字”是对“名”的延伸和诠释,可以理解为向旁人解释起这个“名”的原由。一般来讲“名”和“字”的意思或相同、或相近,也可完全相反。一个人从娘胎里一落地,父母便会为其起“名”,以便父母和长辈呼唤。女子长至许配郎家时便会起“字”,男子长至二十岁行加冕礼时便会起“字”。“字”用以同辈或晚辈呼唤。在社交场合,直呼某人的“大名”被视为对他人的大不敬,在与他人交流时自称其“名”被视为对他人的尊敬。</p><p class="ql-block"> 三.中国历史名人的“名”与“字”。</p><p class="ql-block"> 1.张学良、字汉卿,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主要操弄者。“汉卿”即为汉朝的“高官”之意,“学良”即为学习“张良”之意。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均为高祖刘帮重臣。“汉卿”生下来时,其父希望他学习“汉初三杰”的张良,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故尔为其起名叫“学良”。其“名”与“字”意相近。</p><p class="ql-block"> 2.陈独秀、字仲甫(原名“庆同”)。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急先峰。因常用“独秀”笔名在“新青年”刊发文章,而被其用为正式“名”。有人说他用该名有“一枝独秀”之意,实则是他家乡安微怀宁有一座山叫“独秀”山。所以,他因山而得“名”,其山因他而闻名。“仲甫”的“仲”字,可能是他在家排行老二的意思,“甫”有美之意,“甫”和“独秀”意相同。</p><p class="ql-block"> 3.岳飞、字鹏举,今河南汤阴人,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名将,民族英雄。“飞”即为腾空致远之意,“鹏举”即为大鸟展翅飞翔之意,“飞”与“鹏举”意相同。</p><p class="ql-block"> 4.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义、礼、智、信”五常的首创者,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裔。据史书记载“微子启”的氏为“微”、姓为“子”、名为“启”,由此可知孔子姓“子”,而非姓“孔”,“孔”是其“氏”也。他生在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因当地有一座山叫“丘尼”,他因此而得“名”得“字”,“丘”和“尼”均为“丘尼”山名的一个字,故“丘”和“尼”在这里意相同。“仲”是因他在家排行老二之意。</p><p class="ql-block"> 到今天,国人有“姓”无“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有“名”无“字”,很难说不是“姓氏文化”传承上的缺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