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地窝子遗址

三叶小屋

<p class="ql-block">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p><p class="ql-block">第十三师红星二场前身为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团四十七团。1952年,四十七团奉命在哈密火石泉开荒建场。火石泉是重盐碱滩,“无风一片白,风起白满天”,盐碱层下还有芒硝层,这块土地被当时的苏联科学家视为“种植禁区”。然而,正是在这一块种植禁区内,战士们创造了小麦稳产高产的奇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按照当年的地窝子修建</p> <p class="ql-block">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创业之初,职工住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地窝子。所谓地窝子,就是从平地向下挖一个深2米左右、面积为8~20平方米不等的土坑,上面用柳树枝做檩条,用细树干做椽子,铺上树条或苇把,撒上一层麦草,盖上一层碎土,然后糊上一层厚厚的草泥。</p><p class="ql-block">开荒建场期间,战士们居住的就是地窝子。这片地窝子有50多亩,有150多个,排列整齐,都是战士们自己挖、自己搭、自己住。一个地窝子住两个人。地窝子分为职工宿舍、食堂、会议室等。</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地窝子一住就是十年。有不少兵团人就在地窝子里结婚生子地窝子的居住条件非常艰苦,军垦战士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编了个顺口溜,‘地窝子好,地窝子强,地窝子冬暖夏又凉’。而实际情况截然相反,地窝子里夏天温度高达三四十摄氏度,冬天温度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他们在地窝子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可谓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p> <p class="ql-block">一代代兵团人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心,扎根天山南北,同各族人民一道,把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2021年3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兵团管理的第十一座城市新星市,在第十三师挂牌成立,新疆最年轻的城市诞生了。从“灿烂红星”到“新星闪耀”,生生不息的兵团文化、红色基因在这座现代化城市中得以延续和传承。弘扬兵团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必将书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自此之后,新星市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新星市虽说年轻,但经济实力异常雄厚。这里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出产的中药材和林木、农作物资源异常充沛。</p> <p class="ql-block">红星军垦博物馆成为哈密市、十三师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担着保护和展示红色军垦文化的责任,发挥着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人们在这里追忆前辈的丰功伟绩,感受十三师的发展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