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俩口自驾游68】走街串巷,寻“老”的记忆

涛歌

住在赣州老城区,好像与“老”结下了缘,昨天看了老城墙,今天又走进了老巷,到灶儿巷附近转了转。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老街老巷,就是这座城市的风情、血脉、故事的延续。<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老巷子不管是在大城市中还是小县城都是存在的,老巷子是一个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每一个老巷子都有一些深远的故事。老巷子是有浓郁市井生活气息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的老巷子却随着时代的变化改变甚至消失了。 赣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山五岭八景台,十个铜钱买得来。”、“三十六条街,七十二条巷。”这是赣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两句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它概括地说明了古城赣州很早以来就是一座山川秀丽、楼台雅致、街市繁华的商业城市。 对老赣州市民而言,赣州老城区街坊巷邻的生活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如今随着赣州市棚户区改造,许多老街老巷已没有了生活的气息。 历经沧桑,老街巷的建筑已陈旧斑驳,青砖、灰瓦、木雕、马头墙,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兴衰。如今的老街巷,成了赣州人寻根溯源、市外游人游览古城的必经之地,这里,承载着太多的记忆。 今天,再走进青砖灰瓦卵石的南市街,仿佛走进旧照片中。旧的布景,旧的韵味,让人不由得放慢脚步,感受岁月在这里的积淀。 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 灶儿巷全长227.3米,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建筑风格也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董府原是一个钱庄,里面布局是天井式建筑,是一座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前几年,这幢建筑快要倒塌时,一个董氏居民把它买下来,按照原貌加以恢复。现开起了餐饮业。 灶儿巷这片的巷子还真的不少,百八十米就是一条,纵横交错,形态各异,年代相同,它们的名字我也记不住了。 在街巷中抬头可见一座塔尖,为了找到它,我们走街串巷,眼前来到了“中医古巷”,“至正堂”目前还在营业。 厚德路小学。 在厚德路小学旁边有座文庙,清乾隆元年(1736)年,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因县学又为祭孔之场所,故又称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校址。 慈云塔又名舍利塔,位于厚德路小学院内,是一座典型的宋代高层楼阁式砖塔,距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div>  清光绪23年(1906年),廊檐木板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孤塔一座。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慈云塔”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赣州市政府拨款对慈云塔进行了维修复原。</div> 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海会禅寺。该寺始建于唐宋年间,是江西省重点寺院,是赣州市佛教协会所在地,还是赣州市著名的尼众清修道场。 如今的城市,正越来越有现代都市的“范儿”。有人似乎认为,那些老巷已经完成使命。于是,一处处老街、老巷、老房,或因缺乏修护无法再住,或因岁月侵蚀轰然倒下,或因城市建设已被拆除。<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慢慢的,更多人又忽然发现,丢失了老。心中那些记忆也在一点点失去,才发现,老巷承载着太多内涵。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它还不能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