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5月下旬的一个早晨,顺着史家庄村东头崖下的公路从七甲村开来一支百十来人队伍。村口路边,已经有一群人等在那里,男女老少,七嘴八舌,看得出他们既焦急,又兴奋。这与以往有些不同,过去只要是当兵的过境,家家关门,户户上锁。荒乱年月,人们实在是怕了。怕盗抢,怕摊捐派粮。自打日本鬼子进了济南,跑了韩复榘,黄县的国民党县长也是望风而逃。土匪,兵痞乘势而起,老百姓水深火热,度日艰难。</p><p class="ql-block"> 队伍由远及近,人们看到了队伍中的那杆飘扬的大旗“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四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身材健硕,面如冠玉,鼻直口方,浓眉下一双俊朗的眼晴。这个人年龄不大却透着成熟稳重,虽有书生气质,却让人感觉亲切,乐意接近。</p><p class="ql-block"> 队伍快到村口的时候,从迎接的人群里,走出一位穿着黑色学生制服的青年,也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他快步走上前和队伍里那位青年握手,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激动地摇晃着。两人简短交谈之后,学生服青年拉着他的手走到乡亲们中间,向人们做了介绍。带队的青年是时任三军四路政治部主任的仲曦东。此次率三军四路一部到史家庄驻扎,是为了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扩大抗日队伍,建立基层组织,筹集抗日粮饷。学生服青年是仲曦东在黄县中学的同学和好友史曙光。儒林堂史家是村里的大户人家,史曙光的爷爷就是当家人史永富老先生。老先生是位开明士绅,平日里仗义疏财,乐善好施,交友广泛,深受乡里人爱戴。当年2月,原三军四路前身三大队起义后,仲曦东为扩大抗日力量,曾到过史家庄,在史曙光的帮助下,与史老先生做过广泛深入的交谈。史老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非常赞同,对年轻有为的仲曦东大加赞赏。在临别时,对三大队提供了一些捐助,并告诉仲曦东欢迎抗日队伍到史家庄。</p> <p class="ql-block"> 史家庄的位置在七甲村南邻,位于莱山余脉火山脚下的高岗上,地势高据,可俯视七甲。村东坡下即是通往七甲和县城的公路。此地,进,可控扼交通要道;退,可隐藏于广袤的莱山山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村中民风淳朴,却又不失反抗精神,村里有不少人参加过1929年的无极道反抗苛捐杂税活动。虽说地处一隅,因为离县城也不算远,人们也听到了不少消息。日本鬼子要打过来了,县长跑了,到处是拿枪要钱不干人事儿的“草头王”。他们也听到了诸如“二月里,‘三支匣子枪,两支步枪’莱山院打退二鬼子”;“三月里创建圈杨家兵工厂”,龙口港阻击日寇登陆;“四月里,会同鲁东七、八支队,赶走不抗日的王景宋,巧取黄县城”;“五月里,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姜家店南河改编成立‘三军四路’”。这是一支老百姓的抗日队伍,发起人是几位血气方刚的青年,有教员,有青年学生。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战斗力强,自成立起有口皆碑。他们敢和鬼子真刀真枪的干,积极打击土匪武装,真正做到了保境安民。</p><p class="ql-block"> 人们听到的,看到的,加上威望素著的史老爷子的宣传动员,所以得知三军四路到来的消息以后,积极行动起来,兴高采烈地到村口迎接自己的队伍。</p><p class="ql-block"> 在村头的空地上,人们召开了欢迎大会。仲曦东在会上发言,他介绍了日寇侵华形势危急,三军的发展情况,告诉乡亲们队伍在这里驻扎的目的,恳请乡亲们为抗日出钱出力。史永富老先生表态坚决拥护抗日政府,鼓励乡亲们为抗日救亡做贡献。大家都明白“国破家亡”的道理,爱国抗日的情怀一下子被激发出来。</p><p class="ql-block"> 会后,仲曦东和部分干部住在史老先生的家里。其他人员住在史老先生事先张罗好的房子里。百十来号人,安顿起来也是颇费工夫。一番忙碌,天近晌午,老先生又和家人为队伍送来饭菜。</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仲曦东和史永富老先生畅谈了进驻史家庄的首要任务,即是宣传发动群众,建立村级政权,希望史老先生给予帮助。史老先生的家族在周边很多村子都有姻亲关系,还曾担任过保境安民的联庄会会长,他说话有很多人信服。老先生慨然应允。于是,仲曦东向各村派驻宣传队,由史家的人带领。每到一村,即联系村里的头面人物,说明来意,要求协助。宣传队在村子里发传单,贴标语,组织教唱抗日歌曲,宣讲抗日政策。当时印发的传单有《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传唱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山村里,民众们的抗日觉悟空前高涨,一大批积极分子涌现出来,成立村级抗日政权的时机日渐成熟。</p> <p class="ql-block"> 在史家庄,三军四路的同志们同乡亲们亲如一家。除去训练和宣传的时间,战士们帮老乡挑水,扫院子,剜谷,种豆,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乡亲们有了好吃的,也总是犒劳战士们。</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接胶东特委指示,三军四路编为三军第三营。仲曦东被任命为三军教导大队政委。驻史家庄的三军四路一部奉命归建。得知仲曦东和三军四路的同志们要走,史老先生和乡亲们依依不舍,他们一直把队伍送到了村东头崖下路口。握手告别之时,仲曦东和史曙光都是眼圈微红,知道此后再见,不知何年了。</p> <p class="ql-block"> 整编后的三军三营,在1938年9月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山东游击队第5支队”下属61团3营。1938年底随第5支队副司令员吴克华赴鲁中作战。从此,三军四路里的黄县子弟兵们奔向了更为广阔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三军四路在史家庄驻扎了一个多月,时间很短,却意义重大。她把抗日的火种播撒在了莱山地区这片光荣的沃土,在这里生根发芽。这里有很多抗日故事,造就了不少的抗日英雄。出身于三军四路的传奇英雄庄梦松往来于敖子埠,山前朱家,西林家为八路军五支队输送兵员;后来的地雷战民兵英雄史永平,史秉祥,他们的光辉事迹,给莱山,给黄县抗日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抗日救亡,莱山人民群众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史永富老爷子的家也成了抗日的“堡垒户”。1942年抗日斗争进入低谷,日本鬼子拉网扫荡,残酷异常,汉奸叛徒疯狂猖獗,到处破坏我地下党组织,抓捕抗日干部。这时的莱山区委书记张吉(张建新)就隐蔽在史老爷子家里,与老爷子同吃同住。一家人豁出命来掩护张吉同志。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p><p class="ql-block"> 我的大姥爷97岁高龄的史秉礼先生见证了那段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