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忘却的历史---南京大学中南分校

淡云

1964年7月,根据中央加强三线建设的指示,南京大学迁出部分专业在湖南省常德市建南京大学中南分校,代号为654工程。设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五个系11个专业,均系尖端学科。学校规模定为1700人(本科生1500人,研究生进修教师200人),教职工750人。预定在1967年招生。<br>1966年的春季学期刚开始,南京大学1965级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系的一批学生,来到了常德河洑山,参加建校劳动。他们住在简陋的工棚,每天都在紧张而热火朝天的劳动;“654工地之歌”的歌声在工地回响,慷慨激昂,鼓舞斗志。年轻学子在这里抛洒青春热血,为分校建设做出了贡献。<br>由于文化大革命,分校的建设停建。除少数留下外,其余都调回本校。 “1964年7月,高教部根据中央《关于平战结合,加强战争观念和加强三线建设的指示》,提出了《关于调整第一线和集中力量加强三线建设的报告》。该报告确定向三线迁建部分高校。经中央批准,除上海机械学院等3所院校搬迁外,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等7所院校迁出部分专业至三线地区建校,要求三年迁建完成。1965年3月,高教部正式下达了基本建设任务书和中央批准建立分校的通知。5月16日,按高教部通知,南京大学分校定名中南分校,在湖南省桃源县罗家冲建校。这项工程代号为654工程,建筑面积82000平方米,总投资为1019.65万元(后实际基建投资为580万元)。中南分校于1965年6月动工兴建。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内地三线建设4所重要大学分校的决定。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清华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被选为建设分校的4所大学。根据高教部发文顺序,清华大学为“651工程”,华东化工学院为“652工程”,北京大学为“653工程”,南京大学为“654工程”。“654工程”的筹备,实际上开始于1964年下半年。 流经常德市的沅江在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二线和大三线的分界线,所以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就选址在常德城外,沅江对岸的河洑山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湖南省的地级市,位于湖南北部,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 南京大学先后派第二书记胡畏和副书记戈平坐镇湖南,主持分校的基建工作。 青年时期的胡畏 离休后的胡畏 654工程的建设者 新学期开始,接通知后,赴中南分校师生立即启程。学校敲锣打鼓,路两边站满欢送的人群,赴中南分校的师生,既兴奋,也对母校依依不舍。 登上去武汉的轮船,两天一夜后到达武汉。第二天到武汉长江大桥游玩,照相留念。随后坐火车到长沙,再坐小火轮到常德,最终来到654工地。 中南分校师生,从进驻654工地到1966年7月1日返回南京大学本部,这几个月是以劳动建校为主,当然也少不了每天的政治学习。学生住的是工棚,工棚就在山下,这些工棚墙是以竹、木编成,屋顶舖的是杉木皮。工棚里摆满了上下铺床。条件很简陋。但是学生们憧憬着未来的美好分校,建设大三线的荣耀和充满豪情的理想,没有任何牢骚和怨言。我们劳动的主要任务是挖土、挑沙、搬砖和栽树等体力活。工地充满喇叭声、歌声、说笑声。 65级物理系4班同学和辅导员潘元胜老师(第二排右一)在654工地上 65级物理系6班同学和辅导员潘元胜老师在654工地上 65级南大中南分校化学系2班在654工地 施工建设进度也很快,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宿舍等建筑的主体工程相继完成。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下学期就可以在教室上课了。<br>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南大中南分校同样受到扰动,接到南京大学本部通知,7月初,南大中南分校师生回到了南京。1968年后,部分中南分校师生回654工地轮流护校,直到1970年初。 1970年4月,分校所有房屋和设施无偿移交给湖南省,参加筹建的人员除少数留下外,其余都调回南京大学。<br>此后,国营5618厂入驻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后来成为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br> 前排左一为当年留下来的沈林海老师,他参加了南京大学中南分校建设和654工地移交的全过程。退休前任华南光电集团党委书记。2018年3月5日,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秘书长李特南率部分南大校友在常德与沈林海老师合影留念 2018年3月25日在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和南京大学湖南校友会的精心组织和关怀下,原南大中南分校部分师生开始了“南京大学校友重访中南分校旧址”的寻梦之旅。 对于这次“中南分校人”的寻访,华南光电党政高度重视,公司领导班子专门进行了研究,在家的公司领导都到了欢迎会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朝晖,公司原工会副主席张亚晖等热情地接待了来访者,并在公司第五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公司原党委书记沈林海等也出席了活动。 在座谈会上,万毅致辞时说,华南光电的前辈们,欢迎你们回家,欢迎你们回到这里—曾经抛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接着,万毅简单介绍了公司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万毅还说,“654工程”的建设者,是华南光电最亲的亲人,亲戚是越走越亲。希望以此为契机,南京大学在职或退休的教授都能常回来看看。华南光电是珍贵的南大遗珠,今日的华南光电依然传承着当年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也是企业发展至今的法宝和财富。 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代表南京大学校友讲话时介绍了组织此次寻访活动的初衷及目的。他说,南京大学与华南光电有着这么一份情怀、一份“亲情”,不管对南京大学还是华南光电,都要传承好这份情怀、这份情谊和当年的创业精神。看到曾经的中南分校发展成如今辉煌的样子,大家都感到欣慰。同时也希望双方今后能够在产学研方面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南大湖南校友会秘书长李特南为这次南大中南分校寻梦之旅默默地、不辞辛苦地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后勤工作,老校友们都很感激他。 校友们感慨万千,畅谈过去50多年来的沧桑往事。河洑山、“654”是中南分校校友们对青春的永远怀念。 两位老校友激情朗诵即兴而作的诗《梦回654》 赠送《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册》,赵国方代表南京大学校友们,感谢华南光电领导和员工的热情款待。 沈林海老师带领大家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参观了当年中南分校遗存下来的建筑,包括原样保留下来的废弃实验室等,主要的建筑及其样貌都还在。<br> 原来的图书馆现在是交流中心、 阶梯教室现在是华南光电的办公楼 物理楼现在是华南光电的科技中心 当年的水塔(地标建筑)依然耸立在北面的山头,仿佛一直在迎候昔日亲人的到来。 在后山,“动物辐射实验室”和核“污物库”虽然已经废弃,但保持了原来的样貌;公司专门立有铭牌,作为厂史教育的基地。 这所汽车驾校的位置,就是原654工地学生临时住宿工棚的旧址 潘元胜老师和他的学生 桃花源就在南大中南分校附近,50多年前,中南分校师生从来就没有想过去桃花源玩,现在有时间了,可以开心地去游览了 赵国方秘书长陪伴着老学长谢叔庵 千里相约访故地,五十年后觅芳踪,<br>春雨桃源秦人处,不及分校草木情。<div> 65级物理系蔡文勋 <br><div><br></div></div> “654工地之歌”是由南大中南分校带队老师李祥行根据《勘探队员之歌》改写而成,同学们很喜欢。当时“654工地之歌”和“我们走在大路上”、“我们年青人”等歌曲唱响654工地,同学们都是热血沸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梦回654”是2018年3月25日由原中南二班化学系校友郭有康家属沈兆良即兴创作于常德华南光电,并与中南一班化学系张小真校友一起在聚会时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