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位班主任

李学明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以前的固原一中云集了许多外地教师,他们个个腹有诗书,才华横溢,教学有方,堪为师表,其中许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的热血青年,他们从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前来支宁,告别亲人、离开富裕的环境、放弃舒适的生活,置身漫天风沙的黄土高原,融入贫瘠落后的西海固。他们为固原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有用之才,谱写了一曲曲奋斗的诗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1976年,我进入固原一中读初中,有幸遇到几位外地教师教我们,其中有两位老师同时担任我们的班主任——桑玉堃老师和贾厚礼老师。桑老师教数学,贾老师教语文,一女一男,一理一文,配合默契,共同管理班级。回首往事,时过境迁,许多记忆都已模糊,但两位老师的风采与风范依然历历在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桑老师是北京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普通话推广员的身份支宁来到固原。她声音动听,容貌昳丽,走过一中校园,洋溢着外地支宁老师的清新风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桑老师音色清纯,吐字清晰,我们很喜欢听她的声音,尤其是每学期停课劳动挖土填操场时,在休息间歇,我们围坐在一起,听她给大家读手抄本小说,有《303号房间》、《一把铜尺》等,与其说这些悬疑破案的故事吸引人,不如说桑老师清亮悦耳的声音吸引人,因为故事的内容今天早已忘却,但老师的声音依然在耳际回响。那音,是春风拂柳的轻柔,是清水洗玉的温婉,那音,没有被劳动工地上的风吹散,没有被四十多年的时光冲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桑老师看上去三十多岁,微卷的短发掩映着美丽的姿容,绰有余妍,精神焕发。总是带着笑意带着几何画图教具,迈着轻盈的步履走过来,阳光把她送进教室。黑板上,当我们按着她的解题思路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时,她会莞尔一笑,露出满意的神情;作业本里,她打的一个个红勾,好似一次次舒心的曲线;校园黑板报评选,我们班级每次获奖时,她会高兴地点头称赞,表扬办报的同学,鼓励全班继续加油。那容,是化雨的春风,是丰硕的秋红,那容,没有随着黑板报擦去而消逝,没有随着一中老校园的拆迁而不存。</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桑老师不仅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而且在全县城的大型集会活动中尽展风采。记得粉碎“四人帮”后,全城在体育场召开万人庆祝大会,结束时,那个主席台上振臂一呼,带众人喊口号的人就是桑老师。她清亮的声音随着高音喇叭扩出,一呼万应,会场雷动,响彻云霄。那情景渲染了庆祝大会的热烈气氛,提振了人们踏入新征程的欣喜信心。那风采,留在了与会者时代的记忆中,穿越了岁月的时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桑老师的清音俊容,奕奕风采,定格在我少年时代的印象之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贾老师是江苏淮安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华师大毕业支宁到固原教书。他写得一手好字,操一口乡音浓重的南方普通话,行走在一中校园里,尽显上世纪那代知识分子的清正风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为语文老师,贾老师的字工整端庄,易为垂范。他用蘸笔批改作业,写给我们的评语,笔画有粗有细,粗如大刀,细若纹丝,甚是好看。粉笔字更是力透黑板,遒劲清刚,不偏不倚,整体看行行规矩,列列整齐,挑单个字看,一笔一画,直来直去,起笔有点,力道苍劲,收笔有锋,飘逸潇洒。尤其是一捺,看上去像一把大刀,横立字间,充满了力量感。老师生性耿直,一身正气,这字恰如其人。至今翻出我们的毕业证,上面的名字等信息内容还是贾老师书写的。那字,是横平竖直端正做人的模板,是中规中矩严谨做事的告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贾老师用他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引得我们每每模仿。记得上《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时值周总理逝世一年多,许多人沉浸在怀念之中,他的朗诵声情并茂,令人动容。至今能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周——总——理——”的轻轻呼唤,“在——哪——里——”的处处询问,“在——这——里——”的声声回应,老师的节奏非常舒缓,尤其是诗歌结尾时,将破折号拉长,语速放慢,音量减轻:“——想——念——你……”,教室里一片寂然。那腔,是一位同乡对周总理的深深怀念,是唤起我们共鸣的一个音符,是启迪我们学会朗诵的一只按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贾老师戴一副眼镜,时常穿一件洗白的蓝布中山装,冬日围一格子围巾,不失南方人的清俊气质,但更有学高身正的风范。在那个多事之秋,每当有重大时事发生,他就倡导我们积极关注,树立时局意识。在与我们一起劳动时,能挥起镢头挖土,能拿起铁锨铲土,也能手扶架子车推土。上课时,时而扶下眼镜,开始滔滔不绝的讲授,时而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苍劲的大字,时而走下讲台,漫步教室,指点同学课堂笔记。那风范,是读书人心系天下的胸怀,是身体力行的表率,是循循善诱的指引。</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贾老师字正腔圆,赫赫风范,影响了后来成为语文教师的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我们的两位班主任,年已耄耋,但精神矍铄。2018年初夏,贾老师从淮安到宁夏,桑老师身在银川,班级同学组织了初中毕业四十年聚会,两位老师与同学们相见,桑老师还是北京口音的普通话,清音俊容,风采奕奕,贾老师依然淮安口音的普通话,字正腔圆,风范赫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二位老师为宁夏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感谢当年对我们的悉心教导,祝福二位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