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龙乡位于平乐县中南部。东与阳安乡接壤,南与昭平县文竹镇相连,西与桥亭乡相邻,北接接张家镇。距县城37公里,面积64.33平方千米。辖青龙、豆地、马田、平地、郡塘、莲塘、平西、大刚等8个村。因乡政府所在地有青龙山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青龙乡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外来移民迁来平乐县最早开发的地方之一。据这里陶、李、莫、翟、宾等人口较多的姓氏族谱和地方志资料记载,陶、李姓氏的祖先陶英、李樑为山东青州人,在唐末同朝为官,职拜太尉。天佑二年(905年),昭州瑶民起义,桂江流域的岭南地区纷扰不安,朝廷遂任陶英和李樑为征南大将军,与部下莫、翟将军,“率兵八万”,前来昭州“征讨西粤昭州瑶蛮”。陶、李太尉和莫、翟将军在宾姓军师的运筹帷幄下,大军开进,不及两年,便将起义瑶民镇压下去。“平蛮”之后,四位将军安抚民众,治理地方,很快将昭州地方政局稳定下来。天佑四年,四将正准备班师回朝,却遇朱温纂唐为梁的重大变故。陶、李太尉本来在朝廷与朱温交恶,屡受排挤。遇上改朝换代的变故,四位将军忠君至上,不愿接受朱温的招抚,“耻为梁臣”,又自忖无力灭梁复国,只好自卸兵权,带着眷属垦田戌边于昭州南部的诞山脚下,自此成为平乐南部最早的外来移民。这批垦田戌边于平乐南部的唐末遗民,从五代开始就定居在平乐南部古称“楠木垌”的沼泽湿地,繁子衍孙,把昭州南部这片荒凉之地,经营成了早涝保收的稻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青龙乡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型,四面环山,青峰翠立,田园中又常有石峰兀立,山形奇特,景色绮丽。</p> <p class="ql-block">月亮山是青龙的地标性山峰,因山体半壁开一圆穹,形如半月而得名。亦名穿山、穿岩。清光绪《平乐县志》载:“穿岩在城东七十里乐山里(今青龙乡),与平西富多山相连,二峰并立,半壁开一圆穹,可通往来,穹广数十丈。”又因山上三峰并立,似古代搁笔之文山,故当地人又称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历代文人骚客,对月亮山都赞美有加。明代贡生袁启翼年青时与诸生游月亮山,写下《步云岩》一诗,对月亮山极尽称赞:</p><p class="ql-block">遥望穿山气势雄,空空洞洞最玲珑。</p><p class="ql-block">此间定可通蟾宫,竚看诸贤步月宫。</p><p class="ql-block">后人根据袁启翼诗句,又将穿山称作步云岩、步月岩。可以说,月亮山就是青龙的地标,是青龙的乡徽。不仅因为她山形奇特秀丽,还因其悠久的人文典故。</p> <p class="ql-block">与月亮山相对不远,有一高一矮两座石山,髙者雄耸入云,似伟岸丈夫;矮者紧随其后,如低眉弓腰的小脚婆婆。这就是当地有名的“公山”和“婆山”。俗曰:“公不弃婆,婆不离公”。</p> <p class="ql-block">位于桂口村附近的蜡烛山,在一片稻田中奇峰兀立,似蜡烛直插田间,因而得名。又因似一鳝鱼从田间翘首窥天,民间也称其为“黄鳝山”。用清代进士袁景星的《陇头》一诗形容此景,十分贴切——</p><p class="ql-block">石峰特起在田中,一面为村三面空。</p><p class="ql-block">我过此村时七月,油油禾黍拂清风。</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榜山、五指山、壶山、凤岫山……</p><p class="ql-block">青龙乡土丰地沃,山川毓秀,是平乐县水源地之一。有平乐母亲河之称的榕津河,其源流西江河即发源于青龙乡。</p> <p class="ql-block"> 西江古称诞江,发源于青龙乡大冲村背后的狮子山北麓。狮子山地处青龙、大发、阳安、源头以及昭平文竹等乡镇交界处,最高峰葫芦顶海拔1271米,为平乐县第二高峰。西江在青龙乡境内长21千米,从源头到张家镇骆家村汇入东江处,依次称大冲河、平地河、上吕河。狮子山为平乐县水源山,平乐母亲河榕津河发源于此山北麓,在县内绕了一个大圈,汇入茶江至县城西部与漓江、荔江汇合,形成蜿蜒南去的桂江,最后还在狮子山南麓的大发瑶族乡黄龙村流出境内进入昭平县。真可谓源于斯,归于斯。从地理意义上说,狮子山是平乐的“青藏高原”,是神山、源流山,是平乐乡民心中的“梅里雪山”!</p> <p class="ql-block">西江流经鸡公岩、潮江村河段,是河流在青龙乡最后的河段。此处因修建了拦河堤坝,导致河水丰盈,两岸青峰倒影,堤边杨柳依依。稻花香飘的日子里,漫步沿河两岸,凉风轻拂,河面微澜泛波,稻花香飘两岸,听取蛙声一片,是游人户外徒步、骑行的绝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位于青龙乡西边的平西古村,成村于五代至宋初。当年莫氏族人的祖先莫国麟作为陶、李太尉的得力部将,随征“西粤昭州瑶蛮”,征战经年,将瑶民起义军赶进了此地西边的“七冲八溪”,为纪念平定“瑶蛮”的战功,遂将此地取名“平西”,莫氏祖先在此就地定居,戌守垦荒,繁子衍孙,耕读传家,至今传至四十二、三代。成为平乐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平西村历史悠久,村人重文崇耕,传统书香村风远播县内外。明代贡生袁启翼两回平西居住,其子袁景星即出生于平西塘边山自然村,为平乐入清以来第一位进士,官至朝廷通政司左通政;南明大学者、礼部侍郎方以智曾隐居平西村达两年之久,在平西村数上辞疏,撰《物理小识》;明代进士、曾任朝廷吏部主事的唐世尧,其后裔移居平西高田村。据平西村《莫氏族谱》载,仅清乾隆一朝,该村读书人即有“九廪十三贡”美誉。</p> <p class="ql-block">从桥亭沿大湾村,越相思坳,进入青龙桂口、马鞍山村,便是平西盆地。此处产优质稻米,是历史上平乐有名的商品粮产地。民谣曰:“平西大洞米白白,一年四季不愁吃!”此处山径曲折,千峰兀立,如遇雨天,群峰雾开,雨洗寒山,苍翠欲滴,是明末清初平乐南部著名佛教胜地出米岩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诞江蜿蜒流经潮江一带,两岸群峰环绕,青峰倒影,漫步沿河两岸,可尽情欣赏“千峰环野立,玉带绕村郭”的田园美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四月,正是一年春好时,梧桐绽雪,橘柚芬芳,田园开耕,一片翠绿,让我们一起走进青龙,徜徉月亮山,漫步西江河,共同感受那些美得让人陶醉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谁不说俺家乡好(青龙乡风光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