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书香满园——清水县原泉小学教师阅读书目推荐之《活着》

奢香豆

<p class="ql-block">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说过,活着的最大意义在于人生无所谓生与死,最大的幸福就是活着。《活着》是以“我”(一个文化工作者)的口吻写成,以主人公“福贵”的叙述为主。少年时的福贵,生在福中不知福,好赌成性,对家里的娇妻“家珍”拳脚相加。最终福贵将家里的祖业输光了,气死了父亲,沦为了靠租地为生的佃农……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p> <p class="ql-block">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p> <p class="ql-block">  在文学作品中,但凡拥有独特视角创作的作品都会在文学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活着》以一种“局外人”的视点对故事加以叙述。小说中的“我”是一位民间采风人,偶遇到主人公老者福贵,客观地以“零度写作”的叙述方法再现其所述的苦难的人生经历:少爷福贵挥霍无度败光家产从地主变为贫农、气死父亲之后,心生忏悔继而发生转变成为了一个有醒悟与改变的人。在他转变的人生中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以及外孙接连死去,而他则是以一个目送者的姿态去见证世事变迁,不失坚忍地活着。整个叙事的主导是福贵,他在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人生,而在叙述的关键处不时穿插“我”的见解与体会。作者以“局外人”的视角架构一种历史空间,进而在浓厚的历史感、时代感中深层探讨生与死之间互为依存的复杂关系,从而使作品所表现的人性内容更加富有底蕴、引人思考。</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是医生,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开始文学创作生涯。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余华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叶兆言、苏童等人齐名。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战栗》及《兄弟》。</p> <p class="ql-block">  “活着”一词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承受,去承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承受现生活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起伏和平庸。读书之乐何处寻,繁花似锦云水心。趁着这人间四月天,让我们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一路书香,一世暖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