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花,迎风绽放

雨点

<p class="ql-block">  为了教师更好的练好教学的“内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贯彻“双减”政策。2022年4月15日下午,云南省“万人计划”高天月名师工作室在人民小学开展了第三次集中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听取了李志君、范晓红两位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课——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p> <p class="ql-block">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该活动的主题是“同课异构”,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不同的教学风格,演绎出课堂的多样纷呈,彰显了课堂的多彩魅力。</p><p class="ql-block"> 首先,李志君老师用自信的教态、稳重的台风、精准的语言开启了今天的教学之旅,在开课伊始,紧扣生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说出自己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习的,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例文片段让学生直观的学会运用顺序词把自己学会做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到一波三折的写法妙处,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手法,突出重点,写出波折。最后完成任务清单填写后,通过让学生自批、互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写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范晓红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呈现。一个课前热身小游戏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接着老师以播放自己学会一件事的视频开始了这堂有趣的同课异构课,在教学过程中,范老师教态亲切自然,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了习作主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带领学生回归课文,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观察解读确定主题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非常巧妙地将自己学习熬秋梨膏的经历写成范文,通过范文的“引路”,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品读中学会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介绍学会的一件事,感受学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从而产生共鸣,真正从中体会学做一件事的乐趣,体会心情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随后,工作室的老师们分别对两堂课进行认真细致点评,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老师教授的整个过程中语速缓急不明显,语调平淡,变化不大,激情度不够,老师如果能改进语言表达中平缓无起伏的问题,课堂会更加出彩。</p><p class="ql-block"> 课堂节奏没有把握好,整堂课中,有些不必要的环节上节奏太慢,浪费了时间,导致关键部分内容处理仓促,效果不好。</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虽然有其独特的方面,但总体还欠点火候,整堂课没有出现大高潮和亮点。</p><p class="ql-block"> 老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上做的不够,评价方式单一,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高天月老师做了点评和总结。她指出:第一,教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应该应用文本,抓住重点,关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整个课堂组织过程,引导学生把写作经过写清楚、写精彩;第二,教师教学前要研读教学目标,明确</span>教学目标的内容,每节课教师要完成什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学会什么。每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落实到位,让学生学有所得;第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情,注重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在写作教授中,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第四,教师应充分运用课堂语言、肢体语言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展教师风采,显育人匠心,为老师们在互相学习、同侪互助、共同提升方面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使老师们在思想上发生了深度的碰撞,起到了“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效果,让工作室的老师们在此次教研活动中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文:段红</p><p class="ql-block">图:听课教师</p><p class="ql-block">审核:高天月</p>

学生

老师

教学

课堂

学会

教师

工作室

教研

高天

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