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四方的爸妈

尹学光

记得刚退休不久那年的夏天,参加了一个由湖北红安天台寺举办的公益活动,为一批孤儿补习小学课程。从炎热的大城市来到这山顶上的寺庙,天气凉爽还是蛮惬意的。工作也不繁重,因为好奇,闲暇总是抽空去看看寺庙里和尚们的活动,很想了解一下寺庙里和尚们的生活。 每天凌晨三点多钟天不亮和尚们就得起床,从寺庙主持到小和尚都集中到天台寺的大厅里,钟鼓齐鸣,香雾缭绕。众和尚一起在木鱼的敲击声中念念有词在那儿齐诵经文。我惊讶地看到在和尚中竟有好几位青春英俊的少年,有几位瘦瘦的脸上还架着眼镜,很有一点书生气。他们也在那儿喃喃地诵读着经文,我感觉清晨寺庙外一片黑蒙的蒙晨雾和大厅里的一片肃穆气氛好像对这样的一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不太和谐,庙宇外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们可是正享受着现代化的灯红酒绿的喧嚣的极乐,但这些青年人怎么他们也来到了这里呢? 和尚们在庙宇里生活十分艰苦,每天不仅仅须长时间的诵经,还要参加寺内的包括种地,砍柴等等各种体力劳动,再加上每日仅仅只有两餐的饮食也十分的粗劣(寺内严格遵守过午不食的规矩)。寺内的饮食是由众香客捐的粮食加工做成,加工比较粗糙,早餐常常是粥,中午米饭,蔬菜则是寺庙的菜园子自产的,当然是缺盐少油的。连我这个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自认为什么样的粗茶淡饭都能吃得习惯的老头子在和尚的饭堂里吃了几餐后也受不了,改在寺庙外一家小餐馆里自费解决伙食问题(寺庙里的饭堂里饭免费,任何人都可以去与和尚一起进餐,当然有很多繁琐的规矩)。小餐馆据说是寺庙为筹集香火钱修葺庙宇而办的。小馆子里有仅有一位服务员,还有一位烹饪的师傅。他们 做的饭菜虽然是素食,但是味道很是不错,让我食欲大开。 在小馆子里就餐七八天后和服务员也熟悉了,一天饭余就和她聊起天来。当然话题就从夸奖他们的厨艺,和他们的菜饭具有川菜的风味开始。谁知服务员听后苦笑了一下,说“我们本来就是做餐饮这一行的,在老家开办过一家很不错的餐馆,很红火。” 我十分惊讶:“那你们跑到这荒山野岭寺庙里来干什么呢?”这一下就打开了她的话匣子,“我们在老家,开了一家餐馆,很红火,也很赚了点钱。现在的家长求什么呢?只求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考个好大学,图个他自己的好前途。我们把孩子送到当地最好的学校学习,好在我孩子读书很争气,成绩很好,高考考上了四川的一所很不错的理工科大学。大学四年毕业,他继续努力,又考上了研究生。孩子成功,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我们也越干越有劲,餐馆也越做越红火。可不知是怎么回事,孩子研究生读了不到一年,他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们他要出家当和尚,这可把我们吓坏了,赶紧丢下手头的生意,赶到学校,但是不论我们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就是不改注意,坚决要退学,要剃发为僧,并且要云游四方。我们两人轮班天天盯在他身后,不许他外出,还不停地劝说,他犟得像头牛,绝不改注意。一天他趁我们一没注意,他竟然跑了。我丈夫家两代单传,就这么一个男孩子。我们只好放下一切,出门寻找。我们逢山庙就进,遇见和尚就打听,国土之大,人海茫茫,到哪里去找呀!但是我们还得找呀!也不知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或者是我们的运气好,去年在外省的一处寺庙我们找到了他。反复劝说,最后他终于同意,他继续他的僧侣生活,继续他的云游四方,而我们则可以在他在一所寺庙停下来的时候,在寺庙附近住下来,每天可以远远地看看他。去年他云游到了天台山,就在天台寺修行。我们为了谋生就在这个小馆子里打工。” “那如果他离开天台寺,到别的地方去,你们还得跟着他去吗?”我好奇地问到。“那是当然,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每天即使只能远远地看他一眼,我们做父母的心里也踏实些呀!” 听到这里我无语了,低头想了很多很多。 随后的几天,我因家中有事下山了。返回山里时发现小餐馆换人了。打听起原来在这儿的两夫妇时,小餐馆的人告诉我他们的儿子又开始云游四方了,他离开了天台寺,这两夫妇也就随着他们的儿子去云游去了。<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站在山头天台寺山门旁,看着下山弯弯曲曲的公路,我眼前浮现了一幅可怜的爸妈远远地跟着自己云游四方的和尚儿子,在四处漂泊流浪的景情,心中不禁涌出一句话------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呀!<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