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的群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被纳入许多微信群:家族群,朋友群,老同事群,老同学群。还有教过的学生,各届有各届的群,也把做老师的请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人以群分,情以类聚。或血脉相连,或友情相系,或心灵相契,或志趣相投,藉以交流信息,互致问候,表情达意,祝福祈祥。间有深入话题者,辩是非,论短长,测久远,探幽微,推心置腹,无话不说。群,就是个熟人小社会,情感关系网。闲来无亊,打开看看,偶有发声,陶乐其中。</p><p class="ql-block"> 近日,女儿突然把我拉进两个群,却是完全陌生的,一个是我扬州住处的,还有一个是眼下羁旅居所的。原由:让我了解疫情。</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们依附在江南的女儿处多年,但心中之根仍在扬州。几年前售旧房换新居,地处西郊,每年仅春秋两季扬州最好的时光回来,访友探旧,湖山盘桓。春一个月,秋一个月,匆匆来去,与邻居鲜有接触,纵然见面,礼貌性地点头而过,印象难留。心居生活工作大半辈子的维扬城,自然是怡适而安妥;身处新居小环境,却是落寞而孤独的。</p><p class="ql-block"> 扬州住处的这个群,纯为应对疫情组建,社区网格员是群主,属区业主是群员。群主是牵头人,也是服务员,群员既是服务对象,又必须服从指挥。群员都以宅第门牌号代称,大家都是表格里的一个符号,看上去一目了然。说是网格,名副其实。群的任务是发布官宣,传达指令,统计数据,日报日清。这样的群什么属性呢?说官非官,说民非民,半官半民,亦官亦民。民办的官群?一或是官办的民群?</p><p class="ql-block"> 一被入群,手机立即响声连连,群威强势袭來,远盖过若干固有的群。我耳朵不灵,微信的声响怎么听都像“德尔塔”,德尔塔,德尔塔,听得心惊。现在新冠病毒已经变异成奥密克戎,它还是一个劲儿的德尔塔。打开看,千篇一律,全是一个字:无。网格员要求各户每天报告有无外地人来,以防排查疏漏。非常时期,一个无字放一份心。天天如此,群主怕大家嫌烦,常要赘上一句:多有打扰,感谢各位。</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门空关,女儿逐日按时报无。反正一时不能回扬,除了天天听额外增加的絮絮叨叨百多响德尔塔,懒得打开。前几天偶然翻看,一长串无字之间,兀然出现两行字,让我眼睛一热:“楼下两位老人,好久不在家了,如果回来,一定提醒,立即报备。”发帖人的门牌号,正是我楼上的邻居。原来还是有人关心我们的。</p><p class="ql-block"> 忽一日,网格员意外发了个帖子:“下班拎盐水鹅和二锅头望家走,小区大妈大爷投来了这个姑娘不一般的目光。我不知道如何开口解释,酒是用来腌鸭蛋的。”并附两张照片,二锅头酒瓶和备腌的鸭蛋,还加上一张笑脸。</p><p class="ql-block"> 人生历程有灾有难,祸福无常,但恒久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庸常寡淡的日子也要过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这个非关主题的帖子,给网格的单调加进一段和弦,公事公办报无声中,平添了些许温度和轻快的乐感。群里也顿时有了回应,熟人群里常见的玫瑰花,竖拇指,表示认可的微笑等表情包,一一呈现。</p><p class="ql-block"> 自此,只要听到连续不断的微信声,我便打开这个群,不仅看到“无”,还想看到“有”。</p><p class="ql-block"> 春三月,买了两次回程机票,都因疫情,航班停飞作罢,至今滞留在冬天避寒的这个南方城市。所在小区,居者來处多元,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长住的本地职业人,冬来春走的候鸟老人;有白人洋妞,也有黑人豪哥,据说是对面大学爱自由独处的留学生。还见过一位喇嘛,体格庞伟,着一袭杏黄僧袍,足蹬锃亮皮鞋,手掐念珠,高视阔步,震地有声,心中有佛,目中无人。不知何方神圣,来此做何营生。</p><p class="ql-block"> 这个群又不同于扬州的网格群,本来就有,说新群只是对我而言。看得出是个业主群,也不知群主是谁,更无“领导”把关。群里的声音既复杂,又多彩。</p><p class="ql-block"> 打开看到的第一条,是“谁家的孩子,哭到半夜,撕心裂肺,哭得人心惊肉跳,听得心疼!”关心同情与委婉投诉,双重意味兼具。跟帖接踵而至:“年轻妈妈不会带,还是奶奶无能为力?”“孩子生病了?”“我们那块叫夜哭郎,写个帖子,贴在电灯柱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勿要迷信哉,不灵的!”“还是要看医生的,我认识个老中医,明天问问要不要请来看看。”…如此之类的家短里长,众声喧哗。间或出现邻里龃龉,或者是对物业的不满,也只是池水微澜,不掀大浪。话题无中心,有一搭,没一搭,但确实热闹。</p><p class="ql-block"> “有情况!北门封了。”群里有警报。“怪不得,南门又量体温了。”气氛骤然紧张,中午看新闻,本市一例输入阳性。</p><p class="ql-block"> 本打算随时撤离,我们没有食品储备,有点心谎,想去超市备货。适巧群中有人提醒:“別忙抢购,我吃过亏,抢购没好货。”“这里不像某地,物资是有保障的。”是不是定心丸呢?我将信将疑。</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去超市的路上,听说昨天下午超市人挤人,生鲜蔬菜被抢购一空。“连菜帮子都没剩下!”进超市,却见货柜满盈,顾客稀落,恢复了平时模样。不由得庆幸自己的“信”,又惭愧自己的“疑”。</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全民做核酸,我们小区安排的时间是下午4点至6点。老伴性子急,刚过3点,就拉我去排队,已经是百米开外。晴空烈日,不到20分钟,老伴就被晒得头晕,有点支撑不住。这时恰巧微信响起,“群中老人注意:可凭身份证,向大白请求提前做,不必排长队。”我立即鼓动老伴前去问问,果然,我俩得以提前做了。</p><p class="ql-block"> 群里发不要抢购的“定心丸”,老年人不必排队的“救急丸”,谁发的,不认识。不管哪一个群,总有几个热心人,特别乐于扶助弱者。我对这个完全陌生的新群,亲近感,依附感,油然而生。 </p><p class="ql-block"> 相逢何必曾相识,你我都是群中人。</p><p class="ql-block"> 作者 茅庆茹</p><p class="ql-block"> 13962253700</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